未必都是道德的事儿
欧阳
这两天的北京乍暖还寒,路人尽显乱穿衣的风采。我听闻已经有急不可耐的玉兰花展开了花瓣,于是决计带着眼球专门去拜访拜访玉兰树。有点遗憾,转了好几处,都还是枯枝相迎。好在此行路途有迎春花零落绽放,也算是没有白走一趟。
说得有点夸张了,其实也就是日常的野外漫走,顺道印证一下传说。比较起来,作为从来不太在乎短暂花季的粗鄙之徒,俺在春天的日子,更喜欢嫩绿漫野、青翠遍地。
话虽如此说,但心中仍存好色念想的老夫,对花色还是很爱惜的。此番行走的路途中,看见有老妇带着刚放学的孙子折枝报春花,大脑中连一点闪念都没有,教育人家的话就送达了老太太的耳朵里:“您不应该这样做!”
这话一出口——声音还有点大,想着语气可能有点重了,心里预备着遭遇回馈时先道歉再说理。结果只有小家伙诧异地看着我,老奶奶一句话没说,只是一边转脸带着和蔼的笑容看了我一眼,一边熟练地断了细弱的花枝,再交到孙子的小手里,然后从容离去。
尴尬之余,我只好在心中安慰自己,念想着她还是很有修养的,知道自身的行为欠妥,或者说我运气不坏,不过脑子的话没衍生出附带的活计。
之所以这样自慰,是因为想到了一件往事 ,那一次,我相同的伎俩差点惹出事来。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仲春时节,也是看见贵妇装的老夫人为孙儿断花枝,我也是话语如斯。“又不是你家的,关你屁事儿!”我分明是撞上了碉堡,想着蛮横总是无理的,必须晓以大义,以理服人。然而接下来我收获的全是狂喷乱骂,惊诧、意外,或者还有气恼……我反倒成了惹是生非之人,正不知道如何收场的时候,幸运来了个过路的警察帮腔,柔声细语相劝,这才封住了老夫人的嘴。
悍妇走了,我内心的不平却没散,觉得警察同志怎么着也该教育一下“破坏公物”的人。
“怎么教育?”经验显然很丰富的老警察说,真要是闹起来,你说我能怎么办?破坏公物确实可以抓,可她这种你觉得能抓吗?你听说过谁路边剪枝摘花被抓过?别说法院,就是拉到派出所人都会觉得“我有病”,这种事没有条款能够管得到的。再说了,老太太一把年纪,脾气又那么大,假如要是身体冒出个三长两短来,那更没法收场。
哦,想想,可能还真是这么回事,怪不得警察先生明知她无理,却没表现出我一样没脑子的理直气壮,而是和蔼可亲地软语相劝。
往事回忆结束,我人也回到了家里,不过心里还想着这事儿。
坦率地说,现实生活中不讲道理的人是极少数,尤其是涉及道德、公理的曲直是非,人们通常的反应都不会是无理胡搅蛮缠,即便是不自律的人,就像虽然“不改初衷”却微笑不语的那个老奶奶。
问题是,那些缺失基本社会公德素养的人,真的是没道德观念,或者是没人文素养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正如并不罕见的“公共道德”事件,比如那个霸占别人座位的“博士”,其学识“素养”,我觉得不仅不是强悍老妇人能够比肩的,而且恐怕比我这种自以为有文化的人还要高若干尺,而说到做人的基本原则(道德),那些无视的类属,未必就不清楚。既然如此,这种人仍然继续任性的根源何在呢?
每每看到无良行为被曝光、被指斥的时候,人们都在强化“道德”方面的元素,所谓“没有道德底线”的说词几乎都成了陈词滥调。然而,在各种被暴露出来的,表面看似“道德”事件的现象背后,实质上就相关事件的根由来说,实质上未必是所谓加强、重视道德修养——无论是自我修养达成的还是社会强加于个体的——能够解决的。
无论是素养好的微笑摘花人,还是为人恶劣的“霸座”之徒,我相信他们都深明道德的意味,之所以做出没道德的行为,应该是,他们同样清楚,或者是以为,如此这般并不会受到处罚。而实际上呢?微笑的摘花奶奶自然是毫无被处罚的风险,反观“霸座”人,只有惩处加身,才能使其行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