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否定食用菌技术员(e)
十二、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体制内技术员不行
体制内技术人员的优势是什么?是理论基础水平,资料信息渠道,实验硬件条件这些东西。劣势是什么?是无责任的管理体制,是没有效益概念的工作习惯,以及教条主义的工作作风,当然还有工作无序无计划懒惰等不良的习性。
不排除有个别个人修养较好的工作人员及个别团队,但不能否认,大多数体制内的食用菌技术工作者是靠混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混得好不好与能力无关而与权力大小有关。所以这种体制很难造就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水平表现略高就更大可能性被排挤。
体制内的科技工作者,没有人不会为那些行政制约而恼火,但你毫无办法,久之,恼火就会变成习惯,再久之,可能就成为戒律了。所以很多体制内出去的人会非常讲究体制内那一套东西,比如等级森严。
有純外资企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中有层级,但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没有层级,谁都可以畅所欲言。但国内企业就不好说,这种体制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受到来自官营机构的影响。
而企业工作,才是最能锻炼产业技术人才的要素(这与纯粹科研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对立),所以不论是基于工作目标、方法、管理还是决策,都与体制内人浮于事严格不同,一个人不是短时间就能能够接受的。而食用菌企业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不能脱节,这和纯粹的工业企业是不同的,所以企业工作经验,代表的是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工作作风,这个作风不好,就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后患无穷。有些体制内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总结出来的技术也同样存在问题,所以不仅他们本身不够用,技术的实用性也很差,最近某老总给我反馈他引进一项体制内人士研发的技术吃亏的事情,就是典型的例子。
某著名研究所,也经常承担一些技术服务工作,但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是不会出去干这种活计的,所以就遥控一些“合同制”技术人员去做具体的服务,而这些“合同制”的技术人员,其实也两头为难,当然,会给他们做“合同制”技术员的人都是尚未成长起来的,一旦翅膀硬了,就会离职。这个研究所已经服务“死”了好几家企业呢,类似的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体制内机构做生产技术服务的,基本上没有好结果。我一位关系不错的朋友也因为依赖体制内技术支持,弄得骑虎难下。
来自体制内的技术人士,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但如果缺了企业工作经验这个关键,优势基本上只能是摆设。而且这个经验不是一时一地就能够用,必须有彻底摆脱体制不良面的觉悟,才能成为行业里真正具有优势的产业技术人才。
所以张金霞老师的团队明白说不做日常生产技术服务,只做生产规范制定和技术攻关以及规划设计等服务,这是非常明智而且符合自身特点的,也算是实话实说吧。国内类似机构可不这样,都是大包大揽的。
所以不论老板们怎么样看待体制内机构的本身水平,想要用能够他们的人和技术,很难!他们的人有多少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极少!我算是个例,是出逃在外七八年才有的基础,而且又有十多年持续服务的经验,还有创办企业的经验。活在体制内的,恐怕很难找第二个。
十三、有酗酒习惯的技术员不行
酗酒习惯,看似与食用菌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这也是相当有问题的素质关键。
有酗酒习惯的人,自控能力不行,你能指望他管理你的企业技术么,即使他水平高,但那是正常状态,一喝多了,事情就不正常,一个月来两次,你试一试,哭都没眼泪。食用菌生产行业是一个细节很繁杂的行业,需要那种随时能够担负责任的人。
如果这样的人来一次大问题,分分钟可能让你血本无归。食用菌生产没有什么关键,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够呛,酗酒者一旦在该到不到的点掉链子,麻烦可不是一点点,而且你根本不能预见他什么时候出问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