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有那么多“应该”和“必须”?

01.

再过几天,我所带的部分专科学生就要迎来专升本(专科升本科)考试了。

临近考试,有部分同学感觉自己的复习状态不好,很焦虑,甚至晚上会睡不着觉。

在和这部分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当中,都有一些类似的想法,那就是:

“我应该考上专升本”、或者是“我必须考上专升本。

比方说,一位同学跟我说,“我高中的时候学习很优秀,只是因为高考发挥不好才迫不得已读专科的,当时上专科的唯一希望就是通过专升本考试,然后拿到本科学历。以我的经历和底子,应该考上专升本,否则真得太丢人了。”

另外一位同学跟我说,“现在职场竞争这么激烈,专科生根本没有办法在社会立足,所以说,我必须考上专升本。”

其实,我们很多的情绪问题,都是因为大脑中装着太多的“应该”和“必须”所造成的。

02.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的观点,导致我们产生各种情绪问题的原因,往往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

回到上面的例子当中,导致一些学生感到焦虑的,其实并不是“马上就要专升本考试了”这件事,而是“我应该(或者是必须)考上专升本”这个想法。

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信念——“绝对化要求”。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很容易把我们逼到死胡同,让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无路可走了,从而导致情绪上的失控。

类似的“绝对化要求”还有,“我必须要拿第一”、“身边的人都应该考虑我的感受”,等等。

这些绝对化的要求,就如同是埋在大脑中的情绪地雷,只要现实“不遂我愿”,马上就会被引爆。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大脑中有很多的“应该”和“必须”,这不是说明一个人做事执着吗?

非也。因为这些“应该”和“必须”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经不住逻辑的推敲或者是实践的检验。

03.

要想走出大脑中的这些“应该”、“必须”的想法,就需要我们学会去质疑脑海中的这些绝对化的要求、保持开放的心态、看到更多的选择。

例如,那个“觉得自己必须要考上专升本、否则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同学,如果能多了解那些专科毕业、却依然混得很好的学长和学姐的经历,思路就会一下子打开了。

大概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发过一条朋友圈求助,“我有个学生,因为没考上专升本而哭红了眼,已经毕业的同学有什么想要说的话吗?”

很快,我就收到了一些回复。例如,“没考上专升本的学长在这里,现在工资比大多数研究生还高。”再例如,“作为毕业两年的专科生,我想说,本科不是唯一的出路,上进才是成功的关键。”

当我把这些留言转发给那个哭红眼的学生看时,她破涕为笑。因为在那一刻,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放下了心中的“必须”和“应该”。

04.

正在阅读文章的你,是否也曾陷入过发展的僵局,或者觉得生活很残酷、心态很消极?

这个时候,不妨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大脑中是否也装着很多的“必须”或“应该”?

我们可以把这些非理性信念写下来,然后寻找相应的证据去质疑它们,进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这段时间,只要事情一多,我就懒得动笔,好多想法都没及时写下来,晚上睡觉之前又会觉得有些惋惜。

后来,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也是因为自己大脑中有着太多的“应该”和“必须”。

例如,我觉得自己始终“应该”保持着高产的状态;而且自己只要一下笔,就“必须”要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这样才会有人愿意看。

而更合理的一个想法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累的时候安心休息下也无妨;如果有好的观点,即使写不到2000字,文章也是有价值的。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困住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内心。放下那些“应该”和“必须”吧,你会发现意外的美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