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碰瓷,一纸青花梦
这次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李剑晨艺术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杏黄青花------忆君先生瓷画作品展”,同样是既有在各式各样陶瓷器皿上创作的瓷画作品,也有用笔墨表现的各种类型的陶瓷小品画作,并同样引起花鸟画界与各方观众的兴致。
央视书画频道、中国书画报、省市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前往采访报道。
除了惯常的瓷画小品,忆君也绘制过一些此类题材的大尺幅作品。2012年,忆君先生的一幅画有两个大型青花冰裂瓷瓶的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中,不仅得到院长杨晓阳和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马鸿增的称道,也引起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的一番感触。
忆君在中国国家画院的瓷画展出
他道,忆君用冰裂纹瓷瓶与银杏构成的图式很有意思,特别是把这样肌理效果的瓷瓶作为一块石头运用的感觉,让构图的块面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既让银杏色彩与青花色彩的块面形成和谐的对比,也使古银杏与古瓷艺相互之间营造出一种特有的苍朴与雅致。
忆君在陶瓷美术馆展示瓷画作品
这样的评价,并不少闻,如若再举一例,便是在苏州举办的一次画展上,一幅由忆君先生主创的以九个不同形态陶瓷器皿构成的作品《青花古韵图》,其图式,其古意,其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忆君在美国加州中国美术馆系列瓷画作品展览
这幅八尺之作,也使得享有当代江苏写意花鸟画领军人物之称的张继馨先生驻足下来。九十岁的张老边看边议,很是有感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
张继馨先生观看忆君主创瓷画作品
中国陶瓷,源远流长,艺术之精举世称誉。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成果。
我们知道,中国的新石器时期便有了各种文化类型的彩陶及纹样,商代就产生了原始瓷。在经过西周、春秋一千多年发展后,这一饱含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逐渐形成炉火纯青的青釉瓷器。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归属釉下彩瓷系列。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经画者在成型的坯体上直接描写后,再罩层通明釉经高温复原一次性烧成,由此出现的蓝色面貌,便成了“青花瓷”的特有个性。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便逐渐成为瓷器的主流,至清康熙时,已发展到顶峰。
青花的存在,青花的风格,应该说主要是通过图案加以体现的,因受画坛写意花鸟画影响而引至青花瓷画上,则使青花的妙处得以在更大空间淋漓展现。这种兴于明代的写意花鸟瓷画,用笔疏略而古气横溢且颇有奇趣,与元代瓷画有着明显不同,可谓瓷画特性与风格的为之一变。
正如清代龚轼在其《陶歌》的诗中所吟: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这种以传统钴料为着色剂而在白瓷生坯上运用其湿润状态自然晕染效果进行绘制和烧制的神奇效果,简直让忆君先生醉心不已。
在他以为,随着青花写意花鸟的介入,使得这种并不着意再现天然、再现形象的艺术形式,尽可凭藉宣纸上的创作体会,来衍化青花材质的淋漓意象,故而也可以用“写”的方式,尽情表述青花写意花鸟的那份“意”。
因而,承古而弥新的忆君先生瓷画,也完全是直抒胸绪的写意表达。也因而,利用水墨花鸟画创作之余又涉足颇具水墨趣味的釉下写意花鸟瓷画,便成为了忆君先生的一种创作乐趣。
这种乐趣又因而使得他先后在景德镇、淄博、醴陵、唐山、高淳等瓷业基地有过一些瓷画创作的体验。
忆君先生以银杏为专题的瓷画等作品,大多是由各种形状瓷瓶、水钵、碟盘、瓷板构成的。他凭借中国所独有的青花古韵的艺术形式,运用具象或抽象、有意或随意、细腻或粗暴的笔触,纵情于“白地蓝花”的个中曼妙。
人们所感受到的忆君瓷画作品,无不是宁静、宛转、调和的意境体现,和幽靓、简约、素雅的艺术特征,透露出一种文人画里的恣意与洒脱,以及这种空灵禅意中的悟入与顿出。
对于忆君而言,如果说在陶瓷坯上作画是一种别样的艺术创作乐趣,那么把陶瓷作为一种题材则又是别样中别致的艺术创作趣味。
对于他,无论是在陶瓷坯上作画,还是在宣纸上画陶瓷,都归于了“瓷画”这一概念的艺术范畴。
他不仅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与马厂类型,和大汶口、红山、新疆陶器,以及隋唐之后各个时期的瓷画上汲取营养,还将所获得的灵感运用到水墨形式的瓷画上来,既寻求其本质的古意,也追求表现手法上的新意。
需要着重来说的,是忆君先生依据瓷器冰裂纹这一品种所产生的灵感而独创的青花瓷画作品,尤见他的创作风格,并尤为人们所喜爱。
所谓冰裂纹,用古玩行当的话说就叫开片。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导致其开裂的原因,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这种开裂本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随着窑工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能特意制出裂纹釉的成品后,则迅速变成人们所喜爱的一种瓷器特殊装饰效果了。
因为冰裂纹所特有的品质魅力,宋代的汝、官、哥窑也都热衷了这种产品,其中以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冰裂纹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裂纹形状可分为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小片细碎的叫“鱼子纹”,大片稀疏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都是形容其形状的。
忆君先生特别醉心这类冰裂纹的肌理魅力,因而才有了将其表现为自己画作的兴奋与欲念。因无前人经验可循,使得他经历了不断琢磨与屡番探究的创作过程。
那古老的青花,那古老而灵动的冰裂纹,那颇具古典意味的瓷器以及附着于瓶子上花与鸟的幽然趣味,不断引领忆君先生试图拓展花鸟画创作的视觉空间。他的所感所觉,他的所追所求,其实是在用这样一种花鸟画形式语言,抒发自己之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一种无以言说的心态。
笔墨与水墨乃中国画的精髓,忆君自然秉持这一基本法则而放弃借用别的工具与方法作为介质。他遵循传统,他也在创新,他寻求不同的笔墨语言而与不同的表现对象深切交流。
他已然成熟的冰裂纹瓷画的独创作品,完全是运用笔、墨、色的传统方式,通过皴、擦、揉、勾、染、抹、提的手法,率意而兼工,浓淡亦干湿,由此以形写神,由此以神造境,进而在宣纸上幻化出意在其中却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冰裂纹艺术效果。
这种令人陶醉的艺术效果,还在于忆君以其特创的冰裂纹肌理展示出青花这一独有意味,而将青花的意韵通过冰裂纹来进行演绎,恰恰是忆君先生之于创作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提炼与一种技法衍生,由此直抵象由心生又形而上的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这种明显着自我独特审美意蕴与情感方向的尝试,无疑是他之于创作的又一次内心的自我感知感悟的对话。
如此的冰裂青花独创个性,再加上忆君所擅长的享有国树、神树、圣树、佛树、吉祥树之誉的银杏题材创作,便使得这种银杏之黄与青花之蓝的经典色调搭配,从而达到一种天作之合的相得益彰的完全结合,并已然成为一种独具特色与个性魅力的艺术珍品。
忆君的这类作品不仅成为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的藏品,而且也广为国内外藏家所亲睐。也因这种题材与这种艺术所发弥散的禅之意韵,包括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以及几位副会长在内的许多高僧大德,都曾开示并收藏了忆君的画作。
前不久,作为国外唯一一家银杏博物馆的德国魏玛银杏博物馆,其馆长海因里希·贝克先生打破建馆以来惯例,首次为来自国外的忆君先生银杏瓷画作品举办了展览,并视为珍品收藏。
德国魏玛银杏博物馆内忆君瓷画
值得一提的,作为徐悲鸿再传弟子,忆君先生在廖静文先生九十大寿时,特地以这样的一幅寓意长寿和吉祥的四尺银杏瓷画作品,当作亲自奉上的贺礼。而廖先生当时仔细观赏的神情,以及同是湖南人乡语的评说,无疑是忆君先生心底的慰藉。
忆君向廖静文先生奉上银杏瓷画
人们知道,国画与青花瓷皆为我们的国粹,忆君先生笔下所创作的青花瓷画与花鸟青花瓷,无疑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完美演绎。
忆君艺术简介
忆君,擅于花鸟画,且题材广泛,多有所长。长期致力银杏文化艺术研究,寻访过国内外数百棵千年以上古银杏,因其银杏画专题开创性创作,被众多媒体称为“银杏圣手”、“中国银杏画第一人”、“中国银杏画最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今中国首个既从事银杏文化弘扬,又致力银杏专题系列创作,并广泛研考古银杏的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