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为什么我不建议“秒回”信息?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静下心来,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能创造更高价值,其成果才难以复制,深度工作才能使人有所见树和获得成功。

今天小编推荐给大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的一篇文章,他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谈了对深度工作的理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所著的《深度工作》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该书对深度工作的概念和如何做到深度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我们怎样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介绍了一些方法。

我想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怎样进行深度工作。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01

深度工作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说什么是深度工作。纽波特先生认为,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从而使人的认识能力达到极限。他认为,深度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心无旁骛和专心致志,是深度工作的精神状态。

和深度工作相对应,纽波特也提出浮浅工作的概念,他认为,浮浅工作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这类工作往往在受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浮浅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多的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才能创造更高价值,其成果才难以复制,深度工作才能使人有所见树和获得成功。纽波特认为,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深度工作的价值在社会经济中日益提升。

因此培养深度工作这项技能,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深度工作。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技术进步,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静下心来,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

当前,我们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深度工作。工匠精神必须是一丝不苟,必须是见微知著,必须是持之以恒,而这些特点正是深度工作所必需的。

我常想,我国古代一些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那不仅需要精密的计算和设计,还需要精益求精的建造。那个时代虽然科技并不发达,但工匠们凭着比较单一的知识和经验,全神贯注地去做,把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当代社会,陈景润破解歌德巴赫猜想、屠呦呦发明青蒿素靠深度工作,袁隆平培育新稻种靠的也是深度工作。

我们今天提倡深度工作,对于重拾和筑牢我国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02

为什么工作会浮浅化?

为什么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浮浅了,为什么我们的专注力越来越不够了,为什么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平庸了,这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我们主观上的原因。

客观上,有现代知识大爆炸、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才复合化的取向,尤其是互联网占用时间的影响;主观上,我们缺乏对深度工作的认识,缺少对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的行动安排。

甚至,我们已经习惯了浮浅的工作,还常常把浮浅的工作状态当成自己日理万机的一种成功工作状态

1. 客观原因

首先,现代知识大爆炸使得我们淹没在知识碎片的海洋里,如果我们不进行专业知识的选择,就会使得大量时间用于浮浅地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大家都浮在表面,无法深入下去。

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我们疲于应付,我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但做的事越多,反而成功和出彩的事越少。现在社会也讲究通才,创造出不少“万金油”式的干部,实际上知识系统越复杂,越需要专才,应该是绝大部分是专才,少部分是通才。

其次,互联网社交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使用,手机微信的应用,占用了人们大量时间

互联网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联网确实引发一场社会和经济变革,但是互联网社交也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尤其是一些浮浅和重复信息常常使人不胜烦扰。

过去,我们最害怕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瘾,不能说玩游戏机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没有一些好处,但确实占用孩子大量学习时间。微信时代的来临,使用互联网社交更便利,让我们成年人的大脑和习惯都被“手机化”了,往往手机不能离手,无论开会还是听课,大家都在旁若无人地看手机。

2. 主观原因

我们对于深度工作的意义缺乏认识,人们在脑海里没有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概念,大多是工作忙和不忙的概念。比如,我们总挂在嘴边上的“五加二”“白加黑”,这实际是强调工作的时间,并没有强调工作效率和效果。

事实上,深度工作并不一定是长时间工作。深度工作往往取决于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这三者互为联系,没有深度学习就没有深度思考,没有深度思考就不会有深度工作

不管深度学习、深度思考还是深度工作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规划,大多数人并没有像每天规划健康运动量那样来规划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在自我认知上,不少人认为工作忙、工作累就是工作在状态,其实这些忙和累往往是大量地重复着浮浅工作。

03

怎样进行深度工作?

围绕怎样进行深度工作,纽波特介绍了不少方法,我想结合我们的实际谈几点简单的做法,就是合理安排使用手机、规划深度工作时间、订立有挑战的工作目标、学会快乐生活放松身心。

1.  关于合理使用手机

这是大家要深度工作最难的一关。因为对许多人来讲,时常、不间断地看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说和吸烟、喝酒一样上了瘾,要戒掉谈何容易,但又必须过这一关。

我觉得可以规划一下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每天早餐前后可以处理一下手机信息,也可以浏览一下新闻,上班前可以处理一下信息,午餐后再处理一次,下午下班前处理一次,晚上睡觉前再看一次,每次处理时间大概在15分钟以内。

其实即使这样,每天也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在手机上了,这样的好处是把手机使用时间集中化了,而不是时不时地几分钟看一下。因为大脑有延迟记忆的功能,如果你总有新的信息进入,大脑就会被这些纷乱的信息干扰,无法摆脱,所以要想深度工作,就必须对使用手机进行一定的限制。

现在人们常把及时回复信息作为一种美德,对延迟回信常有微辞,其实大家可以理智地想一下,每个人都在秒回信息、都像过去的话务员一样终日盯着手机,还能做工作吗

尤其是在参加会议和重要接待时,要把手机放在办公室,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开会和谈事。

试想一个会议,如果参会者都把手机放在桌上或接待客人时,不时地翻看手机会是怎样的情景?

大家会觉得你很忙或很有效率地处理事情吗?恰恰相反,大家会觉得你很不专心、很不得体

2. 关于规划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

深度学习应保证每天有1-2个小时的阅读,这种阅读最好在晚上9、10点钟。深度学习也包括定期参加培训和一些研讨会、沙龙,去认真倾听。

学习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也可以是两者兼有型,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深度学习,但时间应该保证。

深度思考应是在每天清晨醒来后,进行1-2个小时的思考,每个月也应选一个周末的一天作为“思考日”进行深入思考,每年选一整周的时间作为“思考周”进行深度思考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一些知名企业家都有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像美国的比尔·盖茨每年的思考周,像日本的稻盛和夫定期的面壁思考。

深度工作要在非常安静无打扰的环境中进行。

深度工作就是要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在深度工作时不应处理一些杂事,要静下心来才能把工作做好,不受打扰和保持专注力的工作是完成深度工作的核心。

罗琳在写作《哈利·波特》时,曾一度因家里环境嘈杂而写不下去,她干脆在爱丁堡一家五星级饭店租了一间每天需花费1000英镑的大套间完成了最后写作,她认为无人打扰和美丽的环境让她产生了很多创作的灵感。

3. 关于深度工作的时间把握

正常时候,每天上下午至少要保证有两个小时处于深度工作的状态,当然如果是要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可能深度工作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是深度工作,我也赞成合理地规划时间,而不必一次工作时间过长,更不要经常通宵熬夜,因为人的耐受力有限,过长时间和过累工作是不可持续的。

保持深度工作的状态,就要给自己订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人无压力轻飘飘,对于许多人来讲,其实都有一些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重要工作,对于这些工作,大家首先要把心放平,不要急躁。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把重要工作做个很细的规划,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任务计划书,把工作任务量化和按时完成。

对于长时间的大目标来讲,要分解成若干个阶段任务按时完成;对于需要大家协作完成的目标,应分解到每个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也可以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和进展做成记分板,量化的记录会让人更专注工作。

但深度工作也不能订立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不能自我压力太大,因为在极度压力下,人会失去信心,这样反而无法进行深度工作。总之,深度工作建立在清晰的工作目标和恰当的工作任务上。

04

快乐生活,放松身心

记得lBM的总裁讲过,大家是为着生活而工作,而不是为着工作而生活。而我常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工作的成功会带来快乐的生活,而快乐的生活又激发人们勤奋地工作

我有一次给年轻的企业家们讲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一家很前卫的公司据此把“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当成了自己企业的文化理念。确实,深度工作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而使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给我们深度工作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要用快乐生活定期让大脑从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和深度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大脑的压力彻底转移和放松。大脑放松的方式可以是和家人一起做点简单的家务、可以是和朋友一起爬山郊游、可以是看演出、可以是健身和娱乐,也可以是一个人独处发发呆。

当然一年一度的休假应该保证,休息一定要像个休息的样子,休假时要从社会人过渡到自然人,要全然放松把身心融入大自然。不少人只把休假当成一种福利,实际上休假客观上让人远离工作,心情和身体都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大脑只有好好放松,才能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科学和有效率地工作。深度工作培养人对于工作的专注和痴迷感。但深度工作绝不要求让人成为苦行僧和工作狂,而是通过深度工作创造的价值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还有一点是当我们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时,潜意识往往是比较活跃的时候,潜意识虽然不会对我们如何做事提供方法,但往往会对我们工作的一些疏漏提供些重要的提醒,这对我们深度工作也不无意义。

我们平常总讲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也总讲要会学习、会思考、会工作、会生活,这大概指的就是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和快乐生活。

深度工作会带来令人惊喜的成功,既会让你对工作充满兴趣,也会增加你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

来源/正和岛,本文摘自宋志平著作《企业心语》


监制/刘志奇

主编/王玥

编辑/于浩

往事清零

未来可期

这是2021

我跟你说的第76个晚安

(0)

相关推荐

  • 广度和深度,你的大脑习惯于哪种思维方式?

    神译局3小时前 晚上适合发挥深度,白天适合发挥广度.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大脑可以进行广度思考和深度思考,在不 ...

  • 跑步:把每天碎片化的注意力,整合起来

    发掘力量最深处,点击关注 On Running 时代被过度碎片化了,如果你在公共场合看人们的状态,绝大部分人都是在玩儿手机.这是一个用眼过度却用体不足的时代,多数人过着"超注意力" ...

  •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我将汇聚专注之光,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每日一篇] ...

  • 思考能力如何进化

    思考能力分为几层呢?为什么要训练思考能力,难道不是一整天都在思考吗? 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面,人都是处于大脑随机漫步的状态,虽然是无意识,但是思考和走神的地方在哪里,就说明注意力容易放在哪里,最自然的 ...

  • 人每天只能深度工作 4 小时,再多了都是“混”

    神译局9小时前 关注 全情投入.不受干扰的 4 小时,效率奇高.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你缺的不是时间,你缺的是 ...

  • 宋志平:为什么我不建议“秒回”信息

    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所著的<深度工作>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该书对深度工作的概念和如何做到深度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我们怎样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介绍了一些方法. 我 ...

  • 为什么我不建议“秒回”信息!

    深度工作固然好,但我认为机关单位深度工作弊大于利.工作信息秒回,领导大多是很开心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所著的<深度工作>这本书很值得一读,该书对深度工作的概念和如何 ...

  • 最舒服的关系,不是秒回信息,而是......

    正能量美文正能量励志 给自己一份正能量,让世界对着你微笑:给别人一份正能量,让生活对我们微笑,正能量是人生的财富,让正能量与我们时时相伴.每天正能量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人和人之间, 最舒 ...

  • 喜欢秒回信息的人,一般都是这四种人,看看有你吗?

    ◆ ◆ ◆ 诗词天地 致力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000万用户选择的诗词文化交流平台,每天早上六点,读诗.写诗.交友尽在诗词天地! 16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时光的记忆 文武贝 - 时光的记 ...

  • 微信里,千万不要秒回信息!

    CEO思维与智库 创业故事 老板思想 作者:王二,来源:每晚一本书(ID:yitiaobao) ▼ 如今生活是一个人人手机不离手的时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用回消息的速度,来检测一个人对待 ...

  • 异地恋可以秒回信息的人真的太让人有安全感了,可惜......

    现当代年轻人打开手机的频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了,就我自己来说,因为异地恋的原因,每天早上朦朦胧胧睁开眼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手机,打开手机看一下有没有来自他的消息. 而当我们聊天的时候,秒回信息这种操作 ...

  • 最舒服的关系,不是秒回信息,而是……

    是你的终究属于你, 不是你的强求也无用.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不是秒回信息,而是,虽然你没有秒回我的信息,但我依旧笃定你把我在意. 最舒服的关系,永远都是对方给你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通过长期 ...

  • 很少秒回信息的三个星座

    很少秒回信息的三个星座

  • 你一直都是秒回信息,肯定很无聊吧?

    今天在后台回复"猫叔晚安",送你一句话. 1 我还有400多条2016年的信息没有回,不过,我不打算回了.很重要的人,我会经常联系,甚至是置顶,我不用担心会因此错过太多美好. 刚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