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本科是智商问题”,侮辱了全国96%的人
文 | 陈墨
近日,一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公司HR询问其大学学历,表示他们只招收二本以上的统招,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对此该求职者表示非常气愤。网友也纷纷表示,职场不应存在学历歧视。
虽然我们痛斥学历歧视,但残酷的事实是,现实确实如此。而对于求职者,特别是初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来从另一方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多数时候求职就是从学历来判断。由此产生的学历焦虑不会因为学历高而消失甚至是减弱。
考不上本科是智商问题吗?
是,但并不全是。
首先,我们得承认,个体之间的智商差异确实存在。智商(IQ)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表达一个人聪明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习力差异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流行的测验智力的斯坦福——比奈量表,主体人口平均智商为100,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介于85——115的人约占68%,介于70——130的人约占95%,介于120—130的人约占7%,介于130—140的人约占2%,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0.5%的人IQ在60分以下。
所以,绝顶聪明和智商有问题,都是极少数人。对于智力平平的普通人,智商差异并不明显。
某种意义上,智商差异就是学习力差异。这种学习力并非天生的、完全由基因决定的,而是动态的,受生活、环境、文化、教育、所处的行业、职位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斯科特·罗斯高的一项关于中国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农村地区的儿童更多地存在认知能力滞后的问题,而认知能力滞后,也就是所谓的“智力低下”的原因在于,孩子的营养和健康跟不上、家庭成员没有给与阅读、动手能力、语言训练等方面的教育、小学缺少兴趣班。也就是说,0到3岁没发育好,家里没人引导,小学没学好,认知智力滞后,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数学、外语都不会学好,到最后自然也考不上大学。
除了智力的形成因素之外,再看看学历的形成因素。
一个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大部分人的教育历程是读幼儿园、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前面说了,大部分人智商水平差不多,那么,在教育环境差不多的情况下,学习能否取得高分,更多在于付出的努力,这包括长年当做题家的耐心、接受这种做题家规训的服从性。这不是一种智商和天赋的差距,而更多是性格、心性的适合与否。
另一个是教育资源。考得上考不上本科,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更容易获得教育资源以及能否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些年来,大家的观感仿佛是:本科生越来越多了,身边好像都是本科学历。而实际上是怎样呢?2020年教育部最新的数据显示,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9年,我国共有38届本科生顺利毕业,累计毕业人数约为5330.9万人,而中国2019年的人口为14.0005亿人。也就是说,上了本科,学历就超越了全国96.2%的人。所以,“考不上本科是智商不够”,“侮辱”到了一大批人。
各地教育资源的获得与否直观体现在升学率上:
2020年全国各省本科上线率对比,排名第一、二的北京(76.01%)、天津(73.18%)比倒数第一、二的新疆(35.37%)河南(35.39%)高出超过30%的比例;
各省市中考升学率差异也很大,2019年,黑龙江(86.30%)、北京(84.64%)比浙江(53.31)、河南(53.11%)高出超过30%的比例;
2019年各省市中考升学率
即便是同一个省份,各市的中考升学率也差异很大,以安徽省2020年中考为例,普通高中录取率最高的是安庆市,88.29%,而录取率最低的是阜阳市,只有50.35%。这意味着,如果考虑未报名参加中考的九年级毕业生,阜阳市有一半的考生上不了普通高中。
如果一个乡村的孩子与一个城里孩子,一个从小没有玩具、读写、语言的家庭教育环境,一个上着编程课、外语课、围棋课,怎么比人生最初学习力的开发?这就是“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你是一个河南农村高中、大学升学率都全国垫底的学生,怎么跟北京、天津稍微努力一点就能上本科的学生竞争,这是“输在起跑线”后差距越来越大的客观教育条件。
所以,“没考上大学智商不够”的话,本身就是“没智商”的说法,而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没智商、没情商的表现。当你想要批评、歧视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所有人,并不是人人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条件。而这些一部分人没有拥有的东西,在“没考上大学智商不够”这个话题被讨论时,应该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