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明医

脑梗塞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控制危险因素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梗塞预防的主要针对目标,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1]。脑梗塞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脑梗塞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筛查及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主要包括防治高血压、防治心脏病、防治糖尿病、防治血脂异常、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以食用低脂肪、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原则。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脑梗塞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通过寻找脑梗塞发生的原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脑梗塞复发危险性的目的。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

脑梗塞发生后很容易遗留后遗症,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因此预防脑梗塞发生很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脑梗塞的危害,从而降低脑梗塞的发生。

预防脑梗塞的药物有哪些?

预防脑梗塞的药物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预防脑梗塞的药物选择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同时需要定期监测以调整药物治疗,患者应该按时服用,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对于脑梗塞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应通过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同时要根据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时调整降压药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目标为<7%,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对于有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下降≥50%或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2]。

对于大多数高危患者建议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剂和西洛他唑等。

对于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小卒中患者推荐短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抗治疗,但不推荐对一般的患者长期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3]。

对于有颈动脉或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患者,应评估患者狭窄程度以及血管狭窄对患者的潜在危害,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

脑梗塞对人类具有严重的危害,我们应该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本篇内容由权威专家编审发布,内容供参阅。任何解释及建议不可替代执业医师面对面诊断。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06:171-17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27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华神经科杂志[J].2018,51(9):666-682.

展开 收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