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的“手”
人们在日常生产或生活中,都依靠手进行操作,手是人们进行各种工作的重要肢体部位,人之所以能够称其为人,就是能够用手来灵活地使用工具,制造各种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器物,书写文字记载历史……手除了实际的用途之外,还可以灵活地做各种手影,在四川成都的各个茶馆里,经常见到手影艺人的精彩表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因为手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因此,在文字中,形容人的某些操作时,多以手作为重要的符号来表征各种动作。左右手各有专字(见下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右)
下图中,用手拿禾为秉;用手执鸟为隻(只),所以我们经常说只身一人,引申为只剩、只有,因为只(隻)是手拿一只鸟;用手握贝为得;用手压着人的脑袋令其臣服;用手牵象是为;用手摘果是采。 还有以手那两把禾苗为兼;以手执笔为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又”发展到篆书时,演化为四种字形,第一种就是又,比如叔、皮、取等字所从;第二种是寸,如封、对所从;第三种是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个部首,部内字极其丰富;第四种即秉、君、兼、聿所从的共同部分。
双手在古文字中写作如下字形,前者是两只手正对,读作gong,隶定之后写作廾;后者是两手向两个方向用力,犹如攀爬状,所以字读作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双手持斤为兵,双手执戈为戒,双手援助人为丞,双手接物为受;双手持鼎为具,双手弄玉为弄。
以上为徒手的古文字表达。还有拿着东西的,攵(攴、支);殳;从攵的字形如敬、散、攻;寇;鼓;从殳的字形如:毁、段、殷、毅等字。
综上,手之多变与善变可见一斑。拿张报纸,找找里面含有手和手变形的字吧。
(家有高中生,关注太傅国文,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