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四类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 先虚而后病

无论什么样的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开始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让外邪难以入侵,内邪也就难以产生,身体就不会发生疾病。

“虚”在初级阶段,会导致人:疲乏无力、精力不济、情绪低落、头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泄泻、失眠多梦、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

等到“虚”发展到深入的阶段,各种疾病就来了。

而且,虚证的厌烦之处在于:它虽不会马上要你的命,却会反复缠绵,变成“顽症”。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外表是内在的体现,

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身材健美、肌肤润泽、青春永驻,

反之,人不但会生病,还会显老。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很多女性朋友并不是老了,而是虚了。

  • 四类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对虚证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4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1、气虚——无力

有这样的人,能坐着的时候绝不站着,能躺着的时候绝不坐着,中医将这样的人的定义为“气虚”。

气虚好比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气来自三个方面:先天拥有的精气(肾)、后天吸取的水谷之气(脾胃)、呼吸的空气(肺),

因此气虚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虚:肾虚、脾虚、肺虚。

主要表征:

① 气虚者平时少言懒语、不爱说话,多说两句话也觉得累,说话气不足。

② 腹胀、消化能力差,摄入食物易引起腹胀,表现为常打嗝,甚至是反胃、想吐。

③ 舌头有齿痕、舌苔厚等都是气虚的表现,原因是体内的湿气没有及时排出。

④ 身子弱,体力差,站着或坐着时,总想找东西靠一靠,爬楼梯、走路气喘吁吁。

④ 气虚者怕冷,动不动就感冒、打喷嚏,尤其是小孩子。

辨别要点:

懒、易疲倦、易感冒、脏腑功能弱。

气虚容易跟阳虚搞混,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寒象;

气虚是单纯的功能减弱,而阳虚是功能减弱+寒象。

2、血虚——发燥

血虚好比人体的营养液不足,从而导致身体枯燥、营养不良。

血虚的主要表征:

① 面色少华,不会有那种红润的感觉;

② 容易失眠,中医上叫血不养心,所以失眠,现代人里面,这种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较多;

③ 健忘,前一秒刚见过的人,后一秒就忘记他姓甚名谁了,这也是血不养心的缘故;

④ 有黏膜的部分颜色浅,比如,指甲里面的颜色、嘴唇的颜色、眼睑的颜色等等,总是惨白;

⑤ 容易疲劳。且在疲劳的时候容易心悸,心脏无力地乱跳,还容易头晕;

⑥ 夏天手脚是热的,一旦到了冬天,手脚立刻冰凉,夏天进入空调冷气房间,也会如此,这是血虚不能濡养四肢的缘故。这样的人怕冷风,冬天要比别人多穿些衣服;

⑦ 蹲下两分钟,猛地站起来,会眼前突然变黑,然后才正常,这样的人,往往是气血不足。但是,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互生,此时补血,往往效果比较好;

⑧ 血虚的人舌质淡白,不像常人那么红润。

气能生血,因此气虚时间长了,必定会引起血虚;同时,气虚则运行血液无力,必定会引起血瘀。

血虚多与脾胃有关,脾胃负责化生气血,脾胃罢工就会造血不足。

血虚则冲任气血不足,若同时伴有血瘀的症状,瘀血内停,血不归经,也会伤及冲任,就会导致月经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辨别要点:

整体外观颜色(如口唇、指甲、舌体)偏淡,形体瘦弱,月经量少、色淡。

3、阴虚——发热

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在“四虚”中,女人最痛恨的就是阴虚,因为阴虚致丑!

主要表征:

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一个字:燥!

阴虚生内热,典型的表现有:

体内虚火引起燥热,导致皮肤干燥、长痘、面色偏红(高原红)、口腔溃疡、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足心、胸口)、口渴咽干、喜食冷饮、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盗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瘦而红等等。

辨别要点:

同时满足上火+比一般人怕热,不能光凭上火就判断是阴虚,如果爱上火,可又比一般人怕冷,叫真寒假热。

4、阳虚——怕冷

阳虚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感到寒冷。

主要表征: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人属于冰冷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怕冷!

阳虚则生寒,典型症状有:

手脚冰凉、喜食热饮、腰膝酸软、脱发掉发、大便稀烂、小便清长、面色㿠白、唇色淡白、舌淡无苔、寡言懒动、神倦嗜睡等等。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其肾阳为诸阳之本,

而“肾主生殖”、“肾主骨”、“肾主水”,

因此阳虚的人容易出现性欲减退、腰腿疼痛、下肢肿胀等现象。

阳虚的女人普遍都有白带偏多、经量偏少的现象,任由其发展,就会造成宫寒不孕。

此外,肾藏精、精生血,血养发,阳气不足的女人,精血虚衰,头发特别容易脱落、变白。

辨别要点:

最大的特征就是怕冷,或局部容易凉,喜欢温热饮食,不能耐受寒凉饮食。

快速辨别阴虚还是阳虚:

①观舌象

阴虚者,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

阳虚者,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②观精神

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

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泣。

③观寒热

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

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④观病痛

阴虚者,腰酸绵绵;

阳虚者,腰部冷痛,遇寒加剧。

⑤观面色

阴虚者,两颧红赤,眼脸呈绛色;

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 几种“虚”都有

体虚者常出现两虚之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阴阳两虚:

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特别怕热,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

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月经过多者等人群身上,兼顾了气虚和血虚的表征,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等补法。

气阴两虚:

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不过,尽管体虚者常出现两虚之体,但排序往往有轻重,建议辨明根由,比如自己最初以哪些表征为主,再决定怎么调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