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释“阴成形”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我给大家举个简单例子:比如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过了不久之后,会发现木头会长出木耳或蘑菇,我们可能会去把木耳或蘑菇摘了,摘了不久,它又会长出新的木耳或蘑菇,如果我们不想这个木头在长木耳或蘑菇,可以把木头拿到阳光底下暴晒,使它干透,木头就不会在长木耳或蘑菇了,甚至长出来的木耳或蘑菇会因此而被晒干,萎缩,脱落,消失。
此例子对应到我们人体,潮湿的环境就相当于人体的寒湿性体质,寒湿性体质就等于肿瘤体质,木耳或蘑菇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体肿瘤或其他阴性物(囊肿、结节、肌瘤、息肉等),甚至是癌症形成的过程,木耳或蘑菇长了可以随时摘掉,但人体长了肿瘤等阴性物,就不可以随便把它切掉,即使在无奈的情况下摘了,但它还是容易长出新的肿瘤或其他阴性物,这就是一旦发生肿瘤等的人,即使手术后,也容易复发及转移的原因。
我再举一例,生活中我们知道,水蒸气如果遇到冷的东西,就会凝结成水珠。从无形的气到有形的水珠,这就是阴成形。它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无形的气,二是必需有阴寒的媒体。比如:在煮水的锅内,水蒸气只能在锅盖上形成水珠,而由于锅底以及侧面太热,阳气太旺,就不能形成水珠。再看豆腐的制作。黄豆做成豆浆,煮沸后并不成形,要想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就是加盐卤或石膏水。这两种东西都是阴寒之物,于是阴得以成形,豆腐于是做成了。所以说,豆浆是温性的,但豆腐是凉性的,因为加了盐卤或石膏。
从人体病理来说,凡是成形的疾病,一定是阴性的,举例说明如下:有的疾病是局部成形的。如足内踝的肿胀或者水肿,那是因为肾经的阳气不足而寒气太盛,阳不能化水为气,结果阴寒凝结在肾经的下段,形成水肿。这种情况要用真武汤或金匮肾气汤来扶助阳的气化功能。
再如常见的甲状腺肿,那是任脉的阴寒之气成形而致。任脉阳虚而阴聚于湿气最旺之处,形成了肿胀。对于这样的病,光是通经活络是不够的,一定要配合扶助任脉之阳气才是治本之道!,一定要用到附子等扶阳药物才行。
现代人,肿瘤(良性或恶性)患者并不少见,这是明显的阴性病。首先,只有三阴体质的人才可能会生肿瘤,三阴体质的最明显特征是阳气的不足,对阴邪已经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因此,邪气深入三阴,于体内阳气最虚弱之处成形,发为肿块。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来说,细胞分化、凋亡相关于细胞执行功能,属于 “阳化气”,而细胞增殖相关于细胞数量、形体增长,属于“阴成形”,而发育异常、增殖失控、分化障碍以及凋亡阻遏就是肿瘤、白血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由此可以推出,肿瘤的本质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
也可以这样说,如果肿瘤病人的阳虚体质不能彻底改变,治好肿瘤是门都没有的。而改变阳虚体质必需扶阳,扶阳就可以用到补阳效果极好的艾灸亦或是温热性的中药。
临床遇到肿瘤等病症,我的经验是改变体质与攻逐病邪互相结合起来,分段进行,扶正以加强气化功能,等正气稍足,即可攻除邪气,攻邪必然伤正,所以不能一攻到底。如果拼命用放化疗或手术祛邪,丝毫不考虑病人的阳气,是不太好的做法,终究会伤及元阳之气。
所以说,肿瘤其定位就是“阴成形”,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源于命门火衰,本属寒痰凝结,治本之道当扶阳、散寒、祛瘀。
总而言之,任何疾病都有“因果”,要找到他的得病源头是什么,知道“因”,才能达到好的“果”!所有的“阴成形”的慢性病,多属阳虚体质而生。阳气不足于抵抗邪气(邪气为阴,正为属阳),外邪因而客入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益虚而阴愈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大病。《黄帝内经》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这句话说得非常清楚明白,治疗任何的“阴成形”的病,必需扶阳气以化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