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探讨弘一法师一生中三个重要时间点的篆刻成就

弘一法师(李叔同)集书画、篆刻、诗词、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太虚大师曾说: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一、李叔同的篆刻经历

李叔同的篆刻经历可概分三期。

第一期:从13岁(1893)学印起至26岁离开上海。这十三年是深入学习传统、奠定篆刻基础的时期,也是他在篆刻方面进行大量创作的时期。李叔同尝拜师天津名士唐静岩学习篆刻,规秦抚汉。其后,尤于浙派最为倾心。他在这一时期的篆刻,平实、朴茂、大方,有很深的古玺汉印功底。《意园印谱》中有“平都亭侯”、“司隶校尉”、“魏率善羌佰长”等白文印拓,就是李叔同少年时代对汉印的痴迷及其所下功夫的代表。

第二期:31岁(1911)从日本回国后,到杭州、南京任教至1918年出家。这八年间,加入西泠印社,组织乐石社,组织开展印学研究和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这一阶段是李叔同篆刻的创新成熟期,作品更多地受到浙派的影响,但去掉了一些猛力,但又保持住了雄深雅健的大气之风,以白文印“文涛长寿”为代表。

第三期:1918年出家后,到1942年圆寂前,这二十四年间,由发愿学佛,以“华严为境,戒律为行,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为指导,篆刻重禅意。这一时期,李叔同认为生命的艺术“要透过佛法去实践,去完成”,篆刻亦如此。他在书法中体现出的淡泊之气、中正之气、圆融之气,都在这一时期的篆刻作品中有所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