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的百年古镇——东安
东安镇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东北乌苏里江畔,距八五九场部18公里,说镇其实是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农场一个百余户人家的渔业连队。据饶河县志和八五九农场志记载:远在2千多年前的西汉(公元前206年),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曾在东安发掘出大量的汉代石器、陶器。这里原先不叫东安,元朝时叫诺罗葛珊、明朝叫诺罗路,清代叫挠河口。
东安镇不仅是因商品的集散地,在军事上又具有战略地位而盛极一时的。据《饶河县志》载,清顺治九年(1652年)4月宁古塔昂邦京章率军征沙俄,突袭俄侵略巢穴,东安镇曾抽兵勇以后勤战务。
咸丰八年( 1858年)6 月15 日,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派部署多戈斯基闯入现饶河县四排村一带、东安镇军民浴血奋战击溃俄兵。由于军事的需要,次年经三姓副都统奏报,朝廷照准在东安镇增设相当于现今团级编制的“卡伦”一处,屯扎兵勇,镇抚大江两岸。直至 1917 年,饶河县衙还设在东安镇。民国二年饶河县第一任知事赵邦泽受命于吉林省依兰府,从富锦到饶河就因沼泽遍布,陆路不通,滞留在富锦直到冰雪封地后,辗转近半年才到任的。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北大荒揭开了开发建设的大幕。新中国成立后东安镇也热闹起来了,她曾是饶河县的县府、八五九 农场的场部,徜徉在东安镇的江堤,凝视着矗立百年的俄式木楼,不由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从挠力河争流乌苏里江的百舸,诺罗山下商贾林立的繁荣市场和东安军民抗击罗刹的刀光剑影......抚今追昔,对小镇的风雨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现如今三江平原火车轰呜,公路成网,交通便捷,乌苏里江连同她怀抱中的东安镇失去昔日的热闹景象。
东安过去是一个古老的鱼村,在明清朝代,这里生产的名贵鱼如大马哈,鳌花,鳇鱼等就成为贡品进奉给皇上。赫哲人撒下千张网,鱼儿满仓人欢笑。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丰富的鱼类养活着这一方百姓。鱼类的品种达上百种,有一条千斤重的鳇鱼,也有50多条才一市斤重的葫罗籽。三花五罗,挠力河红肚大鲫鱼驰名中外。
夏日划舟撒网,冬日穿冰打冻网,一条船一年打上万斤鱼或几万斤鱼都是寻常事。整个夏天,小小的鱼村都弥漫着鱼腥味。家家房檐下都晒着大马哈鱼干,冬天家家仓房里都像堆烧材一样堆着狗鱼棒子或粘鱼棒子,大的一人高,一搂多粗。这里人送给亲友的最好礼品就是鱼,往远方邮寄干鱼批子,往近处直接送鲜鱼,咸鱼,冻鱼。当年知青下乡回城探亲,带的就是鱼。
近些年来,每到开江时节都会有国内外众多游人来东安镇看开江,冰排没等跑完,打鱼人就下江了捕鱼了。在东安品江鱼还有更妙之处,那就是众多鱼馆都临江而建,宽大的玻璃窗洒进阳光来,凭窗而望江面上有打鱼的舟子在划船撒网,有边防军人的巡逻舟在水面上飞驰,荡起的白色浪花哗哗的拍打江岸。鱼鹰在江面飞掠,对岸的异国风光也尽收眼底。还有人把江鱼馆开到了船上,在船上一边赏两岸风光,一边饮酒品鱼。
东安的全鱼宴那可是大有讲究的,杀生鱼,家炖粘鱼,红闷鲤鱼,清炖鲫鱼,狗鱼串丸子,嘎牙子汤,生鱼片……30余种做法,刀工精细,独道传统,用料讲究,火侯纯熟……到东安镇吃鱼,已成为众多食客的首选。古老的东安镇,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正以他丰富的旅游资源,独据的边关特色,飘香的鱼宴,千年不朽的传说,吸引着天下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