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现代天文与传统术数的应用与改进(二) | 道家阴符派博客

上篇文章提及了恒星黄道与回归黄道,如果不记得的可以回头翻看一下,如果仍然不是很清楚,只需要知道一种是以天上的星座为定坐标,一点是以地球上观察者的位置来定的坐标就行了。

一般谈论术数的资料中,会涉及黄道与赤道的论述,但通常有时这会带来的一些混淆,因为中国古代使用的黄道并不等同于现代的天文上说的黄道,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论述。

正如很多现今人类学上面临的谜团一样,这世界背后总有一种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隐秘联系存在,如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巫师,构建的神话体系,往往会具有相似的世界观与认知,而一些超越于现实,甚至只会存在于人类幻觉之中的场景,也很大程度跨越空间距离,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

而这些认知的体系的深度与近似的同构性,在相差巨大地理环境下,很难用原始人类的蒙昧共识可以轻易解释的。

有一种看起来颇有道理的解释是,人类的祖先都发源于一处,虽然后来进行了不断地迁移的过程中,但是一些最早起源的认识保留了下来,因为这种共同认知的前提存在,所以导致了后世形成的人类文化总会出现相似之处。

术数上也有这样的现象,无论什么术数中,都会涉及定宫问题,定宫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能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进行分类。

全球较通行的术数体系中,大多都是围绕十二这个数字进行,而十二这个数字也广泛存在于人类的不同文化之中。

十二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是“法天之数”,比较典型的是,例如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铸“金人十二”,并且在上面铸有铭文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同年,始皇复“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二十八年,徙民于琅邪,亦“复十二岁”;秦并天下后所祀名山,“自崤以东”者五,“自华以西”者七,合之正为数十二。

而在苏美尔神话中主神共有12个,古希腊的奥林匹亚主神也是十二个,修建神庙也是十二个大门;古以色列部落,被认为有十二个,在基督教的信仰中,耶稣有十二门徒,当然还有最典型的十二星座。(三符风云涌注:对于十二这个数来说,有时候并非是依据一般意义上的排列组合,而是按对应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最后构建成最终的模型。比如十二可以分解为四乘以三,所以在西方占星以及印度的占星模型中,有圆上定出一个点后,再平分十二宫的,还有使用四象为基础,然后再加以三种变化处理分十二宫的,这在后面分宫制会提到。)

这些模型,通常可以视作为平面叠加的模型,它就好比制作成了两层的网格,一层是三,一层是四,然后再在这两层网格上制订一系列运算方式,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模拟。

不过在印度占星中,除了两层网格叠加外,还会进行更细的多层叠加,可以做到几十秒一个命盘,只有一些掌握其中使用诀窍的人才明白如何使用,通常情况下,它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印度时间体系一片混乱,因为通常所说的印度,其实是指的印度区域,而不是真的有“印度”那么一个国家,所以它本身是很多小国构成的,相互之间历法并不一致,印度的时间统一,基本上是到了1957年才实现。

甚至印度南部与印度北部星盘很多都是相互冲突的,这背后主要是因为历法的不同导致。

印度占星相较西方占星,也有独特的地方,正如同印度文化一样,拥有更繁复的分盘体系,会将盘进行例如30分,60分,108分,144分等,这些是后话。

这世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就是,构建的基础模型再奇怪,只要它有一定的复杂度,那么通过对解读规则的调整与变化之后,仍然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模型,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

当然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如果基础模型越是偏离现实,它的解读的过程也就会变得越加复杂。

在中国的传统术数模型里,情况更加复杂,因为中国的模型整体上是以二十四为基本粒度,但象是用十二,所以有采用双重二分法后,再作三种变化的,有采用三才法的,再用四种变化的,也有先二分,再三才,然后再二叠的,有采用四象法的,再用三种变化的,甚至还包括独特的九宫制。

比如说双重二分法,先立乾坤,然后再定坎离,最后分别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子午卯酉,并将十二地支切成三分,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分别安入,这就构成了一般的八卦十二支的体系。

又比如纯六爻卦,其起法,先定阴阳,这个是二分,然后将阴阳三叠,形成是八卦,再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简单相乘,可以看它们的乘积也是围绕12这个数的。

这个看起来很不直观,比如将阴阳三叠,这个是二的三次方,与二乘三显然不是一个结果,这是因为一定的抽象规则下,二的三次方,与二乘三,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乘法运算显然的在函数上体现是一条直线,而三次方是一个回归抛物线,三次方的回归抛物线,由于现实世界并不是曲线,所以映射现实时必然就要更复杂的映射规则,用回归抛物线的方法,则可以简化这个规则。

话归正题,在一般的占星体系中,首先的要务是分命身十二宫,十二宫的分法,在不同体系上的排列,会明显有所差异。

在如印度占星或西方占星排法中,按的是逆时针的【命宫,财帛宫,兄弟宫,田宅宫,子女宫,奴仆宫,妻妾宫,疾厄宫,迁移宫,官禄宫,福德宫,相貌宫】

而在紫微斗数、或六爻纳甲等术数排法则有不同,按照的是阳男阴女顺行,阴男阳女逆行【命宫,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官禄宫,田宅宫,福德宫,父母宫】

出现有这样的差异,通常是认为紫微斗数或六爻纳甲之类定命宫的方法不同导致,虽然它们是统一以卯为基础进行运算的,但是它们宫位起始点,对应的实际上是寅末卯初的位置,也就是是卯建,而在西占体系中,对应的却是在卯之中。

西方占星当春分点进入白羊宫0度时,便认为进入了第一宫,而相对紫微或是六爻纳甲或大六壬的传统术数使用的时辰来说,实际上成为了中间位置,也就是所说的相差了半个宫位,但真是那么简单?后文会详细分解。

天文的角度来说,首先假想在黄道中的十二个分区,而这些分区正好对应每个星座,因为地球会绕着太阳公转,站在地球上看,太阳的位置会顺着这十二个分区中移动,为了方便命名,所以将它们用星座来进行称呼,如果作为区分的话,则可称之为宫。

在占星盘上,太阳落宫对应的星座,本质是地球相对于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一般常说的例如3月21到4月19日出生的是白羊座,实际上是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正好背景是白羊座,但这种对应是没有使用岁差修正的,所以也可以认为这是西方占星的古宿度。

当各个行星的落宫,在十二宫中进行了分布后,需要再有一个对十二宫意义描述,因为以太阳落宫为命宫的话,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所有人都会千篇一律,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所以必然需要再进行细分。

那么选择什么地方作为命宫?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公转加自转的定点。

公转决定了太阳所在的位置,而自转决定了命宫的位置。

所以,命宫位置,其实描述的就是与当时太阳所落星座位置的偏移,明白了这个,便知道上升星座其实很容易推算。

为了简化,暂时先不考虑岁差,假设以春分上升点在白羊座零度来描述,并以此定为卯位。

在西方占星中,太阳一年过宫经历的星座位置按次序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但因为岁差的影响,实际上现在春分点的上升星座已经不是白羊座,而是指到了双鱼座上,为区别,会将原来所定的对应星座的宫位,称为黄道十二宫。

但一般的占星中论述时,谈及上升星座,虽然实际上指的是宫位,但是在谈论时仍然用的是星座。

比如4月1日是白羊座,那么在这个月约5~7点,也就卯时的时候,一定也是白羊,同样的,每个太阳星座所值月的卯时一定也是该星座,因为卯对应的是上升点的位置。

地球因为自转,在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是顺时针,当过了一个小时,比如在7~9点之间了,太阳便移动到了辰位,所以顺推一位,对应于金牛座,如果到9~11点间,就再进一位,对应于双子座,又比如12月9日,该月对应的是射手座,那么卯时就是射手座,辰时就是摩羯座,以此类推。

化成公式,显然是:命宫所在星座=太阳所在星座+生时-卯

在这种体系中,十二宫依据这样次序:命宫,财帛宫,兄弟宫,田宅宫,子女宫,奴仆宫,妻妾宫,疾厄宫,迁移宫,官禄宫,福德宫,相貌宫。

在对天文的星体视运动上,中国的分法是更进一步的,  在古代的体系中,为了标识运动方向的不同,区别了月建与月将,一个用的是对应于天赤道的,而另一个对应于黄道。

月建是每个月顺时针推起,以斗建为准,而月将是黄道的公转轨道上地球在太阳的位置,可以月将与黄道十二宫一一对应。

正月建寅,中气雨水后,月将为亥,双鱼宫

二月建卯,中气春分后,月将为戌,白羊宫

三月建辰,中气谷雨后,月将为酉,金牛宫

四月建巳,中气小满后,月将为申,双子宫

五月建午,中气夏至后,月将为未,巨蟹宫

六月建未,中气大暑后,月将为午,狮子宫

七月建申,中气处暑后,月将为巳,处女宫

八月建酉,中气秋分后,月将为辰,天秤宫

九月建戌,中气霜降后,月将为卯,天蝎宫

十月建亥,中气小雪后,月将为寅,射手宫

十一月建子,中气冬至后,月将为丑,摩羯宫

十二月建丑,中气大寒后,月将为子,水瓶宫

在天文意义上便是,当北斗指向子的时候,太阳在丑位,而到了丑月中的时候,太阳便到了子位,依次类推。

很显然,月将其实就可以视作黄道,而上升点是东方地平线和黄道带的交点,对应就是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应的黄道卯,而不是赤道所定位出来的卯。

由于这个卯并非是月建,所以在大六壬中,作为地盘一圈的地支,同样也不是月建,而是月将,为了作出区分,地盘的于是叫地月将,而天盘的叫天月将,很多人误以为地月将就是月建,这是不对的。

前面所说的定命宫的方式,如果简化成月将的模型来描述,即:月将加时,地盘卯上的天盘是何字,对应的月将便是命宫所在。

粗略来看,这与看上升点的所值星座是等价的,则然而,仔细考量的话,上述条件要成立,意味着太阳升起的时间,如以北京为例,约在5~7点之间,随着季节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那么具备天文意义的“卯之中”,便是太阳升起的时候。

这里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与传统的《定寅时诀》中所描述的内容有所出入:

正九五更二点彻

二八五更四点歇

三七平光是寅时

四六日出寅无别

五月日高三丈地

十月十二四更二

仲冬才到四更初

便是寅时君须记

在歌诀中明确指出,农历三七月时,太阳初升时却是寅时,这相差了近一个时辰。

这又是怎么回事?下文再作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