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亮 | 回忆我的母校——孝义中学
往期回顾
▼ 点击收听 ▼
1982年,我有幸考入孝义中学读书。
记忆中的孝中是一所质朴的学校。
孝中的校园是质朴的。那时的孝中,在府前街,学校没有楼房,教室在前,宿舍在后,都是一排排的平房。校园的中轴线上最前面是会议室,往后是餐厅,然后是灶房。灶房的后面是一个宽阔的操场,有四百米的跑道,那是当时我们见过的最大的操场。校园是如此质朴,校舍青砖灰瓦,路旁有白杨绿化,教室的前面整齐地种着冬青。早晨,清新的空气中响彻琅琅书声。
孝中的老师是质朴的。他们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脚步匆匆地走进教室。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他们的讲解驾轻就熟,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博得满堂笑声。下课了,他们的衣袖上沾着粉笔末走出教室,脸上依然挂着笑容,依然陶醉在课堂的气氛中。这时,会有同学拿着书追出去问问题。老师就摘下眼镜,把书接过来伸出老远,眯着眼睛看着,侧着耳朵听同学的问题,然后用眼镜在书上指着,比划着,就在教室外面眉飞色舞地讲着,其他的同学也会凑上去听着,一起讨论着,直到同学们都连连点头心领神会为止。
年轻的老师会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下午的活动时间,他们会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打篮球,发球、进攻、防守、抢断、回防、假动作骗过对方接着是三大步上篮——球进了,妙传和好球会博得场外围观者的热烈掌声。身体接触的运动有时候某个老师摔倒在地了,会有同学赶紧伸手拉一把。彼此会友好地笑着,互相拍拍背。师生一起运动,一起出力流汗,即使在围观的同学看来也是非常奇妙的。金色的夕阳洒在操场上,灶房的上空炊烟、尘埃和饭的香味弥漫着......
孝中的同学是质朴的。城里的男生喜欢穿绿军装,城里的女生会炫耀他们的剪发头。农村来的同学比较多,他们的衣服灰溜溜的,女生留着粗粗的大辫子。不管城里还是村里的孩子,大家的关系都很融洽,学习大都很认真。高三的时候,喜欢熬夜的同学和喜欢早起学习的同学经常会在教室“交接班”。那时,我和几个村里的孩子舍不得买蜡烛,熄灯后就会跑到校外的路灯底下学习。零点,路灯熄了。我们溜进招待所,在招待所的门厅里借光学习。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我们,也不干涉我们。等回到学校的时候校门早就关了。大家悄悄地爬大门进去。有一次,被教导处的一个老教导员老师发现了,他问明情况后没有批评我们,只是叮嘱我们不要太晚,以免影响第二天上课。
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质朴的校园里,我们这群质朴的孩子在那些质朴的老师的教导下质朴地成长着。直到有一天,一张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装在牛皮纸的信封里发到我们的手上。后来我经常会回想这段经历,才越来越觉得那不仅是一种质朴,更是一种伟大。是伟大的母校和伟大的师爱成就了我们。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会有一股暖流在激荡。
如今,孝义中学已经搬迁了新的校址。高高的楼房、整洁的校园、优雅的学习环境,让多少学子从这里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啊。我从心里默默祝愿伟大的母校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建设孝义,建设祖国,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
而我,脚踏实地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就是对母校和老师最好的回报。
作者简介
杜光亮,1967年生,孝义市司马村人。孝中高73班学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