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成为自己

妇女节,这个纪念妇女权利和成就的纪念日,被赋予了很多它原本不应该拥有的价值,比如购物、女王、女神。
一些高校在妇女节临近的时候在校园内挂上了一些“夸赞”女大学生的横幅。
也就是这些横幅,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甚至有学生直接用一把火点燃了它们,犹如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燃起妇女权利运动的第一把火。
在这些横幅中,大部分还在将女性作为“女友”“妻子”“母亲”的合格人选当做女性最大的优点,这与妇女节的意义不符合。
这要先从妇女节的由来讲起。1908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美国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SPA)于 1909年宣布设立“全国妇女日”(National Women's Day)。
1911年3月25日,纽约三角内衣厂火灾致140多名女工丧生, 震惊美国,导致后来一系列社会改革和劳工法改革,同时也成为美国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契机。
后来,女权运动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提议把美国的全国妇女日升级为国际妇女节。蔡特金在1910年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劳动妇女大会上提出了这个倡议,来自17个国家的100名女代表一致同意。事情就这样定了。
1911年3月19日,在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的女性首次集会游行庆祝“三八妇女节”。德国各地也举行了争取选举权的集会。
女性真正想要的,不是成为谁的“女神”,而是成为不被定义的自己。
点击此处进入阅读
畸零女人
[英]乔治·吉辛
张园园、刘小卓|译
《畸零女人》是吉辛于189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曾有19世纪文学评论家称其为“被人遗忘的作品”。然而它所关注的自愿独身或最终找到婚姻之外的生活意义的女人——这一在评论家玛格丽特·平克尼·艾伦(Margaret Pinckney Allen)看来鲜少受当时其他作家承认的群体——理应不该被人遗忘。《畸零女人》探讨了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之一——婚姻与爱情,尤其着重讨论了女性人生的意义与婚姻的关系。所谓“畸零”,即孤独、孤单,而畸零的女人,按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定义,是那些无依无靠,无法进入婚姻生活的女人。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女人是被同情的对象。因为当时女人的理想典型是做家中的“天使”,相夫教子既是女人的“sweet vocation”(即甜蜜的天职),也被认为可以为女性带来全部的快乐和满足感,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埃德蒙德·维德逊就是这类想法的绝佳代言人。书中部分女性人物因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与婚姻无缘,这是对当时男少女多的英国社会的现实写照。
阅读链接:
https://read.douban.com/ebook/28142741/
‍点击进入阅读‍
她的国/黄色壁纸
(美国)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
朱巧蓓 王骁双 康宇扬 夏露箫邦|译
短篇代表作《黄色壁纸》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运用众多女性哥特元素,揭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更为重要的是任何试图反抗的女性面临被定为疯癫的危险。这部作品为对以后的女性主义文学影响深远。
《她的国》则构建了一个只有女性的乌托邦,从逃离到自由,从疯癫到自我实现,《黄色壁纸》里那个痛苦挣扎的吉尔曼已蜕变为一位成熟自信的女权作家,用文字建构出一个让男性或害怕、或不屑、或崇敬的女性理想国。通过误闯进她国的三个男人与她国女人之间的不断互动,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那些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逐渐遭到质疑、颠覆,最终彻底瓦解。
阅读链接:
https://read.douban.com/ebook/905623/
点击进入阅读
普拉斯日记集(上)
[美国]西尔维娅·普拉斯
李希|译
普拉斯这一册日记集记录了她从少女时期到结婚初期的生活。里面有青春洋溢的日子,充满着少女成长的甜蜜和酸涩。这本日记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清晰准确地抓住了心绪千结的少女情怀,抓住了由少女成长为女人的动人时刻,像破茧的蝴蝶历经千辛万苦,忍受百般疼痛,只为绽放出美丽。这一部成长史,领着我们走进普拉斯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深刻地了解普拉斯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轨迹。
阅读链接:
https://read.douban.com/ebook/8759801/
点击进入阅读
觉醒
〔美〕凯特·肖邦
王骁双 张爽 戴婧|译
《觉醒》1899年发表之后,有好几十年遭受谴责,圣路易斯等地的图书馆甚至把它列为禁书。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如今已是经典美国文学作品,并已改编成歌剧演唱。有人指出,《觉醒》的作者凯特·肖邦,作为一名女作家,甚至走在了与她同时代的许多男作家的前面。例如,她不但不像福楼拜那样谴责《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还歌颂自己的主人公埃德娜。另外,她毫无顾忌地把妻子不忠于丈夫描写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这方面她走在了劳伦斯的前面。
《觉醒》的故事开始于19世纪末的格兰德岛。女主人公埃德娜·蓬特利尔和丈夫莱昂斯携两个孩子在这里度假。虽然丈夫对她很好,但是从本质上讲,莱昂斯始终用对待“所有物”的方式对待埃德娜。在岛上的日子里,埃德娜接触到的都是克里奥尔人(新奥尔良地区法国和西班牙移民的后裔),这让埃德娜学到了自由表达情感的方式,重新找到了孩提时无拘无束的感觉。
阅读链接
https://read.douban.com/ebook/2103204/
妇女节的诞生可以归功于欧洲和北美妇女的一次次“离经叛道”。由于全世界的古代社会,绝大多数都长时期处于男权时代,因而就算是进入了人类生产力极大提升的工业时代,在政治地位上,女性依旧长时间没有丝毫的话语权。直到1792年一位叫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的英国女性发出了呐喊,她在其著作《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中大胆的抨击欧洲男人长期把女性视为“奴隶式”的附庸,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即“选举权”,踏出了女权主义觉醒的第一步。从此,女性走上了一条艰苦漫长的道路。她们一次次走上街头,发出呐喊:呼吁尊重、平等和自由,争取同工同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争取选举权和政治参与权,甚至是可以穿裤子而不是行动不便的裙子的权利,还有人为此献出生命,直到今天………
点击进入阅读
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及道德问题的批判
[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女权的辩护》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经典之作。出版于1792年,是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在20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女权的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