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期 | 为什么很多人十分刻苦,却成绩平平?

北京邮电大学的乒乓球总教练张浩是一个话特别少的人,不像有的教练,总喜欢在旁边叨叨地说。

但他说出来的话大都是人人心中人有,人人笔下无的好观点。

所以,他只要一讲球,我只要在现场一定会凑过去听。

前几天,他要率领他的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

可别小瞧了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他们大都是从专业队退役后又进大学重新学习的学生,实战水平和专业队相差无几。

在参加比赛的头三天,训练完以后,张指导把所有的队员叫在一起说:

这三天不要再苦练了,每天稍微活动活动就行。让自己渐渐进入一种比赛状态。有许多队员越到大赛前练得越刻苦,把自己嵌入到一种练习状态当中,练傻了......等他比赛结束以后,才进入比赛状态,那已经晚了。解散,回去休息。

很少听到张指导一次讲这么多话,我赶忙掏出手机,想拍段视频把这话录下来。可等我刚把手机调到拍摄挡,他的话都讲完了,只留下一张照片。

我们小时候学乒乓球的时候,老师总讲要刻苦练习,什么世上无难事,苦战能过关,这一类的口号早就渗入到我们骨髓里了。一件事没做好,第一反应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刻苦

张教练以前是国家队队员,他一定会知道苦练出成绩这个道理。可他怎么会在他的球队出征前这么说呢?

我是那种一碰到新理念就特别容易激动,而且会被好的理念折磨地坐卧不宁的人。

等球员们一散开,我赶忙把刚才拍的照片发给他,就开始问了。

张老师这么说的:

训练状态和比赛状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换句话说,训练刻苦和比赛取得好成绩之间不是因果线性关系,绝不能简单理解训练越刻苦,比赛成绩越好。

训练是分解把你的动作无限细分下去纠正当中的不足,比赛正好相反,它是综合。

综合你所有训练的单项指标,在那一刻都被综合成一个点去击败对手。

为什么许多人练球的时候打得特别漂亮,觉得这个队员非常厉害,可一比赛就被别人打得落花流水找不着球,就是这个道理。

张老师说:竞技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和自己斗,比如登山、游泳、举重、跑步这些运动的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战胜自己。这种运动苦练出成绩的概率会高一些。

可像拳击、篮球、足球、击剑、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除了战胜自己以外,还要和对手博弈,换句话说就是除了自己和自己斗之外,还要和人斗,而人是千变万化的。

据统计,我们每个人一天脑子里会闪过几万个念头,我们自己都变得难以理解自己,何况别人呢。

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境遇中,苦练出成绩的比例是很小的。

尤其是乒乓球,它是球类中速度最快的一种,经常快到速度去挑战人的生理极限,所以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锻炼,它更是体力、智力、心理综合起来的那样一种玩意儿。想光靠刻苦训练就能打出好成绩,那真是南辕北辙了。

“那怎么才能提高呢?”我继续问张教练。

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一种环境中去一点点打磨,这就像把一块石头切割成钻石一样,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能力,每一道工序都是为了切割出一个小小的但是完美的切面,最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小内核,而让你的整体变得光彩夺目。

他这番话说得是真好。

张教练讲那番话时,我凑上去拍了一张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我写的《小球大时代》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