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期 | 把自己的内心当成一部苹果手机
鲍鹏山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号召人们去读孔子,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要了解孔子怎么说的,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他是什么样子我们根本不知道。读孔子的目的是面对社会纷繁的事物,我们有能力去判断孔子如果在这个处境下,他会站在哪边,然后我们走过去和他站在一起。让孔子进入到我们体内,成为我们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我们努力地学习,以许多人为自己的榜样,就是要在我们内心装进更多的人格,让我们从许多的角度,把我们自己的人格也变得多样化起来。
这样,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因为在我们体内,已经装进了很多力量,掌握了许多的思想武器,我们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来打赢这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战争。
孔子在《论语》里说“君子不器”,器指的是器物,也就是说一个君子、一个理想人格,是不能把自己固定成某种用途上的。
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你把自己固定为某种用途,当你认为已经很完美的时候,你也就开始走向边缘了。
过去我们总强调人格的单一,对于多重人格,总会把它贬成“精神分裂症”。
在漫长而简单的农业社会,单一人格是可行的,一把宝剑、一支毛笔就够了。
但今天却不一样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飞旋时代,一种工具、一种思想、一种时尚,从出现到消失的周期短得让人反应不过来,我们如果再恪守单一型人格显然是老套而过时的。
双重甚至多重型人格成为一种趋势。
正像一位哲人所说的,在多重人格的自相矛盾中,还能晃晃悠悠朝前走的人,才是真正有资格走向未来的人。
为什么苹果手机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把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这些数字手机的前辈一扫而光?
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那种按键式手机属于单一型,人们不能在上面装任何软件,你只能用来打电话,最多发个短信,虽然摆脱了传统的电话线,但它仍然还是一部电话。
而苹果手机就不同了,人们可以在上面根据自己的需要装上不同的软件,使得苹果手机成为了一个平台,具备了多重的“人格”,也就是孔子说的“不器”。
它可以是电话,可以是书本,可以是电视,可以是车票,还可以是钱包,这使得手机不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个“不器”的平台了。
它的这种变革的伟大之处,体现在自由的“装入”之中。
以前我们决策的时候,总希望跟好朋友、家人商量,实在是难受了会花钱到咨询公司咨询一下。
这篇文章让人眼界大开,我们知道在自己内心的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放自己,还可以放马云、乔布斯,不仅可以放成功者,也可以放失败者,不仅可以放男人,也可以放女人,总之你敬重的人、你佩服的人、你爱的人都可以把他们放进来,试想着他们在你的这种处境下会怎么做。
你和他们站在一起去交流、去决策,这样你不仅不会孤独,还会变得非常聪明,焕发出智慧的力量,有时候连自己都会感到吃惊。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由卡梅伦·韦斯特撰写的《24重人格》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