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549:单身族早闲中寞晚孤,心理学如何解读。/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指导者
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指导者,即组长。组长在集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与个人特质、知识、经验和技术等因素有关。
组长不仅要熟知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并具有自我觉察力。
遵守专业的伦理道德,具有接纳、尊重、敏锐、真诚和信任等特征,不断完善自我,追求个人成长。
组长的职责:注意调动集体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应积极关注集体内每一个组员,认真观察他们的心态变化,激发组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鼓励组员相互交流,开放自我,积极讨论,引起大家对集体活动的兴趣。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今日全球确诊病例累计12587567例,死亡560518例。境外输入1964例。
俗话说,结婚并不等于终生幸福,单身也不意味者终生不幸福。结婚不是人生的必须选择,单身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单身族多是经济条件较好,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对他们而言,自由和富足的个人生活,更具有吸引力。
王先生,48岁,是典型的富二代。年轻时经常和朋友们游山玩水,洒脱自在,令众人羡慕无比。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到中年,精力和体力都明显减退,现在业余时间,大部分都待在家里。
外人看似清闲自在,当一个人关起门来的时候,心里的寂寞感就会油然而生,常有天地如此之大,却常有无所依托之感,犹如浮萍一般。
李女士,65岁,年轻时白领小资,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婚姻幸福没有什么概念,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单身族。
虽然身边的朋友大多结婚生子,生活步入正轨。自己却一直坚守不婚的选择,没有动摇。
单身清闲自在,没有婆媳关系的困扰,也没有孩子的羁绊,更没有婚姻失败的烦恼,可谓春风得意,来去自如。
如今已面临古稀,当看到朋友儿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时,心中羡慕嫉妒恨的情愫,常常挥之不去。
单身族晚年必定会越来越孤独,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最后很可能是老无所依的结果,想想真有点焦虑之感。
逢年过节,他人家中欢歌笑语,子孙满堂,单身族形单影孤,心中难免寂寞难耐。
对于单身族来说,已经充分享受了年轻时的自由和悠闲自得,老来经济尚好。提前做好养老规划是必须考虑的。
单身族大多数是因为年轻时,没有树立合理的婚姻观,反复错过最佳的婚姻选择机会,后来又不想委屈自己,最终成为被动不婚族。
少数单身族是为了跟风,赶时髦,主动选择不婚的生活方式。中老年后虽有所动摇,但已错过最佳的黄金年龄。碍于种种原因,陷入单身困局无法自拔。
婚姻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其中包含了爱、责任、性和希望等人类不可或缺的丰富内涵。
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无论对于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是应该经历和尝试的人生过程。
结婚与否,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任何时候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无论任何年龄,只要感觉自己需要一段婚姻生活时,都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属于自己的婚姻家庭,以幸福度过人生百年。
单身族年轻时清闲快乐,中年难免寂寞难耐,晚年必然孤独难熬。生活总是有得有失,祸福相连,人生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单身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