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疾怎么药到病除?学国医大师熊继柏这样对证用方
经前泄泻便血治验
经前泄泻便血应该是妇科病,这个病人的主要问题就是月经前大便下血,还有大便溏泻,已经10多年了,在西医院多次诊断的结论都是乙状结肠炎。她每逢月经前一个星期之内拉肚子,大便溏泻,接着就是大便以后下血,血色偏淡红一点,但还是红色。
张仲景《金匮要略》不是讲了近血和远血吗?近血的主方是湿热,用赤小豆当归散;远血是脾经的虚寒,用黄土汤。
那这个病人当时一讲,我就想到是远血,但是她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每逢经前才会大便泄泻,而不来月经的时候,或者是月经过了以后,泄泻也就随之没有了,不需要吃药也会好,每个月都如此,即月经之前就泄泻,大便完就下血,然后月经来了又没事。
关于经前泄泻,中医妇科学讲得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讲经前泄泻的病机是脾虚。当然经前泄泻肯定是脾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但是泄泻之后的便血呢?这个病人是大便之后便血,因此她是远血。
有很多人、很多妇科专家都就经前便血立过方,比如傅青主提出顺经两安汤,我当时也想过顺经两安汤,但没有用。张景岳在《妇人规》里面有一个约营煎,是清血热的,组成是生地、白芍、黄芩、荆芥炭、续断、地榆炭、乌梅、甘草。
而现在这个病人也不是热证,而且是明显的远血,又是10多年的经前泄泻,显然是脾阳衰弱,她的舌和脉都表现了虚寒征象。
因此,就根据《金匮要略》关于远血的论述,诊断为脾阳衰微引起的经前泄泻和远血,于是就用了一个标准的黄土汤,没有加减,完整的黄土汤,这个病就治好了。
肿胀重症治验
患者是一个36岁的小伙子,患水肿,腹胀,腹痛,大便溏泻,诊断为克罗恩病。治疗一个月,越肿越厉害,就以担架抬到我门诊。刻诊病人根本不能起身,问病、看脉都是在担架上,患者一身浮肿,头面及下肢部肿势尤甚,按其皮肤凹陷不起,腹部胀满,尤其是阴部肿胀明显,阴茎、阴囊尽肿,阴囊肿大如球,伴有腹痛,大便溏泻,日泻4~6次,并有畏寒、肢厥、气喘这样一些兼症,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沉细迟。
那么对于这个病中医怎么诊断?不是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吗?《金匮要略》中讲“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这个病人正是其脉沉迟,这不就是一个正水吗?正水者,阴水也,典型的阳虚水泛证。我们务必搞清是哪里的阳虚,是脾阳虚还是肾阳虚,还是脾肾阳皆虚?就是脾肾阳皆虚,也要搞清楚孰轻孰重,是以脾阳虚为主,还是以肾阳虚为主?
现在这个病人水湿猖獗,有危候啊,气喘,不能动,阴囊肿大发亮,腿上的皮肤都快肿炸了,四肢厥冷,畏寒,舌苔薄白,脉沉细而迟,阳虚是无可非议的,绝对不是阳水,而是阴水。那么是以肾阳虚为主,还是以脾阳虚为主呢?这个人有脾肾两脏的阳虚,但是阴部肿势尤甚,脉沉细而迟,那么就判断为以肾阳衰为主,所以就确定了不用实脾饮,而用真武汤。
尽管张仲景讲真武汤的时候没有讲水肿,但是这里是由阳虚水泛出现的另外一个症状,经文中的“振振欲僻地、头眩、身瞤动”也是阳虚水泛引起的,只是症状表现不同而已,病机是一样的,于是就大胆地用了真武汤。同时考虑真武汤治水肿力度不够,因此合用了五皮饮来行气利水。用五皮饮治标,真武汤治本,标本兼治,这个病人就是用真武汤合五皮饮治好了。
我今天讲的例,当然是一些比较突出的,而且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些病例。这些病例的治愈,如果不读经典,是绝对治不好的,这是最大的感受。经典读的熟一点,临床就能够随时加以运用,所以我觉得,读经典不仅要读懂,要读熟,要掌握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攻读中医经典,要扎扎实实地从事临证实践,经典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