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邱水灵:幸福的源泉:我要奔“四”了
幸福的源泉:我要奔“四”了
中山市古镇海洲初级中学/邱水灵
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组第三期于昨天结束了,第四期从今天就开始了。我看了一下第三期的考核结果,达到了“合格”的要求,这代表着我要奔“四”了,也代表着我仍在坚守我的承诺:“只要郭哥还办写作组,我就一定留在写作组。”
奔“四”的感觉比较复杂,虽然比合格线高了五十多分,但说不上高兴,谈不上兴奋;却有了点沧桑,有了点沉静。也许是经过三期的写作,我把写教育教学随笔与论文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是它已经成为了我记录职业生涯与反思教育教学的习惯;也许是我走进了教研大门,走马观花之后,需要沉下心来静静的思考,沉淀自己的灵魂;也许是年龄的奔“四”,也让自己多了一份工作与家庭的责任……
奔“四”如花,在“三”如草。草之命,平凡而又生命力顽强,不惧风雨,执着前行。回首一年来,家庭的压力,工作的重担,生活的苦涩,在“三”期间,就像是疫情一样,这一切都企图肆意地摧残我的意志,吞筮我卑微的灵魂。然而我依然坚持了下来,我的目标并不是想做写作组孔进老师所说的“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坚持的人不多”中的“成功的人”,也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我对写作组的承诺,而是我找到了幸福的源泉,它让我能够感受到快乐,获得前进的力量。这种幸福的源泉在于内心对自己的思考,在于对职业的思考,在于对生命的思考。我用笔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工作,写出自己的人生。我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与时间对话,自己与职业对话,自己与生命对话,自己与人生对话。我在追寻职业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以及存在的意义。
《教学勇气》里说,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追求自我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实现自我的价值。只有激发了教师内在发展的需求,才是教学改革之路。任何只有技术层面的教学改革,都只是浅表性的无效的教学。在“三”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从中感受到了教师职业发展最本质的幸福源泉。郭哥说,要把教育教学论文写在课堂第一线。这像个口号,却是个实话。真正落实的老师,又有几个。现实中,教师一“不写”,二“不读”,是极为普遍的。“不写”“不读”其实就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教师无法追求自我专业完善的根本。长期以来,我也曾是一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自以为是。现实给我上了一课,在面对语文新的课程改革时很不适应。原来,我一直在教育教学的表面上滑行,始终无法触及教学的内容深处。所以,之前我浮躁,自嗨,自我陶醉,仿如黑夜不知白天的白。在“三”期间,我触及的力度有所增强,我要记录教学的故事,我在反思课堂的行为,我要思考教育的意义;我要读更多的理论专著,我要写更多的摘要随笔,还要写更多的理论思考。这一切,我在慢慢地寻找切入口,我在慢慢地思考梳理写作的支架,我需要构建成长的体系。这个过程,我的内心是平静的,可以屏蔽风雨,倾听心声,沉淀自己,升华自我。
我要奔“四”了,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就是想通了,想明白了,没有问题了。曾经有人问我,你高级也过了,写那么多东西干什么?我想,专业发展如果变成了职称上的追求,似乎违背了教育者的初心。我们奔“四”的人,总该有点职业情怀,有点教育追求。也有人说,你写这么多东西,想评为“名师”吗?我想,职业的自我完善如果变成了“名师”上的评定,似乎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追求的是不求名,不求利,为教育而教育,为学生而教育,为发展而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我既然选择做一名教师,只想静静地做个在专业上可以持续发展的教师,做个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师。
怎样才能自我完善?这需要感谢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组,每个月催我交三篇15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随笔,上班期间每个月催我交一篇3500字以上的论文,还要定时定点认真研磨。这还不够,还要我们读N本书,要求每月上交随笔中必须有一篇与读书有关的。这种任务的驱动,是一种无形的推手,推着我们向前进!三期过后,其实我已经习惯了,这个任务驱动已经成为了我自觉的行动。其实,推动我前行的,还不止于组织的纪律要求,更多的是组织成员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心。他们年龄小,学历高,写作功底好,论文研磨坦诚相对,活如一家兄弟姐妹,让人快乐。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也许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力量!
展望奔“四”,我的习惯将会延续,我不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也不担心自己会不会能够留在第五期。我所要想的,应该是如何学会排除干扰,进一步聚焦课堂,从课堂中寻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积极反思,认真阅读,完善自我,寻找幸福,为自己职业发展找到一个纯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