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热气郁导致的便秘| 大柴胡汤【第100期】
今日练习
郭子光医案丨祝某,女,27岁,农民。
半月前因受凉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微汗出,头身疼痛,尤以四肢疼痛更甚,去当地医院诊治,服中西药物未效。更见心跳心累,口苦咽干,呕恶欲吐,于1975年11月11日来院就诊。
察其面色暗淡,精神欠佳,头围帕子,身着厚衣,有畏风之感,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而浮。此寒邪入里化热,少阳兼表,营卫失和之症。
方予____汤。(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服上方1剂症减,2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柴胡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99期】
上期原医案
张琪医案丨王某,男,42岁,某公司负责人,2004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素有嗜酒史,1个月前突然上腹剧痛,夜间睡眠中痛醒,入某医院检查,经B超、CT确诊急性胰腺炎,给予抗生素及阿托品、止痛药,经1周治疗痛稍缓解,但仍时有上腹部剧痛,经家属要求为之会诊。
病患体消瘦,上腹痛,两胁彻后背,恶心,干呕,不欲食,体温38.5℃,大便秘,舌苔白燥,脉象弦数。经抗生素1周治疗,效不明显,病者要求中药治疗。据上述证脉分析,主证是大便秘,发热,舌苔燥,脉弦数,辨证为肝热气郁,胃腑实热内结。
方药如下:
柴胡25g 黄芩15g 大黄10g 枳实15g 半夏15g 赤芍药15g 牡丹皮15g 桃仁15g 金银花30g 连翘20g 甘草15g 生姜15g 大枣3枚
服药3剂,病人家属来询问,谓现大便已泻,所泻之便污秽稠黏,上腹痛大轻,体温36.4℃,病人现思食物,可否继服此方。嘱继服3剂观察,大便所下稠黏污秽乃热邪下行之兆,但未转溏,邪热仍未净,故宜继续下之。再服药3剂后,病人在家属陪同下,自行来门诊,谓大便不仅未再下泻,日仅一行,转为正常便,上腹胁肋后背痛均除,能进饮食,舌苔转润,脉弦滑。原方去大黄,恐苦寒伤胃,加陈皮10g,砂仁10g,继续调理而愈。此病人经7天静脉点滴极贵之抗生素,住院10余天花费数千元,未效,仅服中药数剂而愈,可见中药不仅疗效卓越,而且有俭廉之特点。
按语
张老用此方甚多,如病毒性肝炎、胃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辩证属于肝胆气郁,胃腑实热内结,上焦气滞不通,此方皆有良好疗效。辨证着重一是胸胁胃脘痛胀,二是舌苔及脉象,三是大便秘,有的病例大便虽不秘,但下利黏滞不爽,亦可用此方加黄连5 -7g。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戊型,不论何型,凡见上述证候,皆可用之,如胆红素高出现黄疸者,可加山棍子、茵陈、大青叶,谷丙、谷草转氨酶高者,可加五味子、虎杖、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张老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实乃经方一方多用的具体体现。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治疗少阳病证之代表方剂。原文96条云:“伤寒五六日, 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方适用于伤寒中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半表半里之证。而李老选用此方治疗食管贵门失弛缓症又意在何处呢?其一,从病位来说,本病病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肝脾相关。上开口于咽喉,下通于胃肠,为表里交界之通道,故食管病变恰归属于半袁半里之位。其二,患者以胸中苦满,吞咽困难,嘿嘿不欲饮食,胸中烦而不呕,大便秘结为主症。少阳经布于胸胁,胆气郁结则嘿嘿,气郁化火则扰心,且见胸中烦闷,此为少阳经输之证。淡红舌, 弦细脉为肝郁之征,脉象兼数为痰火内结;花剥苔乃胃气受损,阴液耗伤之象。正所谓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恰是领悟经方的精髓所在。本方以小柴胡汤组方,柴胡与黄芩相配,一为疏泄胆气,一为清泄胆热,二药相配一疏一清和解少阳郁热,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为方中主药;半夏配生姜和胃降逆,化痰散结行气滞之郁;西洋参伍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生津润燥,助食物下行,润滑食管;蚕沙祛风除湿,活血解痉以利通降;桃仁活血破瘀,通关散结,与郁李仁相伍润肠通便,配合沉香降气炳原,通利三焦。李老以其敏锐的辨证思维,独特的遣方用药,在参详前贤的理论基础上不断丰富了中医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医的精华,且形成了现代中医诊疗特色。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为仲景群方中开郁泄火之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为少阳病兼里实的病症而设。因少阳病未解,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又兼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炙甘草以免补中益邪。大黄配枳实,已具承气之功,以除阳明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泄为阴,又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火逆;枳实配芍药,为枳实芍药散,能破气和血。故加此三味,既可和营缓腹中急痛,又可通下热结,利气消痞,合为少阳兼里实两解之剂。本方最妙之处在于重用生姜,既能和胃止呕,又能以甘辛散上行之热牵制大黄峻猛速下之力,所以具有载药上行以和胃气的作用。总之,大柴胡汤既能开肝胆之郁,又能下阳明之实,既治气分,又调血分。临床经验证明,凡有气火交郁的实性病变,其腹胀或腹痛较急迫剧烈且多偏于胁腹两侧者,用之较佳。此方和“胆热脾寒”证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虽同为小柴胡汤之变方,但恰有寒热虚实鉴别之意。
此方在《伤寒论》中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心下痞硬急迫而拒按,呕不止,郁郁微烦,或发热汗出,呕吐下利。此外还可见大便不解、口干、不欲饮食、胸胁满痛拒按、烦躁、黄疸、头痛等症,舌象多见舌红、苔黄腻、黄燥,脉象多见弦数、弦滑有力。
[方药]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相关经典原文学习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36)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