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彩虹,想到品之三境
今晚下班看到彩虹,激发出了一些记忆和思考。
周末和朋友一起品茶。五个小伙伴每人泡一款茶。互品互鉴。主要是大红袍和红茶。
第一款是武夷山的大红袍,一个朋友送的。放置了大半年,没有人泡,今天我们翻出来,瑜伽老师首先泡了它。
第一泡,绵柔,香气偏于沉,内涵的香,但也浓烈。
第二泡,绵柔依然,香味淡了,出汤晚了些,有点苦涩,就是舌头中间部分有些收紧,还有茶汤的整体,饱满感还在。
第三泡,水味明显了,茶水分离明显,这一泡明显的走了下坡路,茶韵很淡。
第二款茶,是另一款大红袍。这位泡茶朋友是有名的头泡达人。
第一泡,最明显的就是花香,很清扬的花香,完全和第一款大红袍不一样。像是一个豆蔻年华的泼辣的少女。自有泼辣的味道,还有点霸道。岩骨花香之蕴,很丰满。茶汤融合度也很好(除了第一小口时带着点水味),喝出来就是整体的感觉,与口腔的边界感很强,回甘也快,微微汗,是通气的。
第二泡,那对比就明显了。不愧是头泡茶人,大概是繁盛后的平淡了,带着点点的水味,整体的韵味也平凡,带点苦涩,和第一泡有些较为明显的对比。
第三泡,忘了是什么感觉,主要是没惊艳到我。
第三个小伙伴,泡的是第一款大红袍。第一泡显了茶汤的“坚硬”,和第一个小伙伴泡的柔软感完全不同,这也挺惊艳的。第二泡茶水就分离了,香味也是有些杂,苦涩。第三泡呢,想回到正轨上,倒是没有能回来,味道香味有些散乱。我们聊天,说到应该多练习静坐。或许,泡茶者的心境,和茶汤有些难以言明的联系吧。随后泡的太晚梨山红茶,这一款倒是很柔和,香味很特别,香的有些怪,带着点甜味,我们在讨论是不是茶里加了糖呢。台湾的不少茶喜欢在香味上研究,做出的茶香味很特别,也是特色。过头了就容易怪怪的,台湾茶也多创新性,不断地突破古法,也是和大陆有不一样的发展路子。
接下来是IT男,IT男很喜欢第二款大红袍,跟主动地泡给大家。IT男的茶汤,就如同设计程序好的程序一样,味道鲜明,香味香的厉害,苦的也厉害。整体也还饱满。每个人的茶带了他自己的信息和印记。
我泡的是台湾的大概是“乌龙红茶”。我不大喜欢一款茶取其巅峰,之后就不泡了,这款茶我泡了七泡,在融合度上比较用心感受,七泡保持了较好的融合度,每泡还都很柔和,是个意外。这是这袋茶的最后一泡,一大半都是碎碎末,第一泡拿捏不准,倒是小心翼翼的,泡出来,柔和饱满,香味清扬带着点怪怪的青草味,总之是很难讲明的茶香。也不苦涩,后面就大胆泡,倒也不错。
这是周六,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台风拉比快来了,我们就老老实实待在屋里品茶。难得的,什么也不想,安安心心滴泡啊,品啊。
今天,下班,看到天上出现了彩虹,紧接着刷刷地下起了雨,刚撑起了伞,雨就停了。收起伞,滴滴答答又落下来了。就不管了,收起手上还没看几行的书,就认认真真看天,看彩虹,看彩虹下的马路,彩虹下的电线,看天空下的建筑,行人,自己。就像品茶一样品着彩虹,天空,路,行人,自己,乃至毒疫苗,贸易战争,世间苦难。
突然间明悟了品的第一层境界。品相。茶有茶相,人有人相,天地万物有天地万物之相,小则小美,大则大美,品相之际,感受物相之精妙,之美,之奇,之变。也有这个世界的恶和苦难。这是一种当下的切身感受。
把手里的这本经典解释书籍放到包里,走进了地铁。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和经典的厚重、精妙与博大,这大概是品的第二层境界吧。品历史遗留的经典,活在当下的传统,品从最初的源头传承到现在的古典之道。这不也是一种品吗?经典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知识,也不是博物馆价值不菲的陈列物,是古老又鲜活得大道啊,涵泳经典,品味经典,自有妙处境,扩大格局,视野,是上出之路。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大概是第三层的品吧,超越古今又不离古今。超越自己又不离自己。宋代的张子可以与这句话互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么好远和厚重啊,这是鲲鹏徙南冥之大志,是“道通为一”齐物之大气。如此,何让于佛家“发菩提心,六度万行”之行愿!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真正能品的动呢?如今的我,也只是在第一品里,品相里转悠着呢。
想到在《庄子·人间世》里,夫子和颜回有这样一段对话。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品之三境,或许相应于三听。一听,听之以耳,二者听之以心,三者听之以气。读者当细品之也。
中庸有言:极广大而致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第一品是根,所以呢,平常心是道,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平平常常就好,就像松子说的,把所学用于改变自己,增进自己的修养。对身边的人好,用心尽力做好在做的事,也就是了。
古典读书治学生活
shanghairizi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此间世者之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