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本事】南音欣赏之《三千两金》
郑元和。唐,天宝年间。长安歌妓李亚仙,邂逅应试举子郑元《三千两金》故事源自和,两情相投。元和日夜沉醉于李妈院中,误了考期。三千两盘缠,为李妈骗取馨空,李妈遂设计骗走李亚仙,迁居另设门户。郑元和四处无亲,沦为歌郎。李亚仙自此矢志不再接客,当她得知郑元和沦为歌郎,悲痛万分,即与阿桂四处寻觅。一日,终在一群歌郎中找到元和。元和受尽饥寒冻馁,满身疮痍。亚仙解下乡襦裹护,赎身另凭新居。经亚仙精心调理,元和恢复昔日丰姿,但仍迷恋于风花雪月之中。亚仙怒其无志,自毁其容,以规劝之,元和省悟,勤奋攻读,是年应试,高中状元。除授成都参军,即来到千秋搂搬请亚仙一同赴任,亚仙拒门明志,并以探元和,经元和再三表白,终成为“生死永相依”之眷属。
该剧为梨园戏“下南”流派传统剧目,不同于元、明的《曲江池》或《绣襦记》,几百年历演不衰,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剧中《踢球》一折,舞姿优美,热烈欢快,被誉为“闽中三绝”之一;《莲花落》一折保留了民间舞蹈“拍胸舞”,用欢快的俚曲诉说不幸,以诙谐的科诨倾吐痛苦,下层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随处可见。剧中有“三千两金”、“鹅毛雪”等名曲,表演上继承了南戏的艺术风格和“下南老戏”的“草根性”。
南音“三千两金”的音乐,其源头则起于泉州古老剧种“梨园戏”所保留的传统宋元古南戏剧目《郑元和》中的“莲花落”一折,表现主人公郑元和上京赴试,途中因迷恋歌伎李亚仙,至三千两金盘缠用尽,被迫流落街头与众乞丐为伍,沿街沿巷边演唱自诉身世的“三千两金”,边踏跳“拍胸舞”的情景。该舞蹈与音乐后来流入民间,广为传播,至如今各地凡跳“拍胸舞”大多配以“三千两金”音乐,“乞丐舞”因此也成为“拍胸舞”又一别称。而“拍胸舞源于宋元南戏《郑元和》”的传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认为就是“拍胸舞”的源头。《李亚仙》 宋(元)·无名氏作。见唐·白行简《李娃传》。写唐天宝中,常州刺史荥阳公弼之子郑和元,始弱冠,赴长安应试。一日,游妓馆,倾慕名妓李亚仙,便放弃了应试,终日与亚仙在一起。一年后,元和所带的银两化光了,老鸨便厌弃元和,而亚仙与元和间的感情弥深。老鸨设计将元和逐出妓院,元和被逐后,因怨愤而病,无以为生,病稍好转,便作佣于凶肆,为丧家唱挽歌。时荥阳公奉命进京述职,于长安市上遇见元和,怒其污辱家门,遂鞭笞元和,元和被笞昏死过去,荥阳公弃尸道旁,不顾而去。久之,元和苏醒。后便乞食为生。而亚仙自元和被逐后,还想着元和,拒不接客。一日大雪,亚仙外出,路遇饿几死的郑元和,将其救起,接回家中,又自赎其身,购宅与元和同居,力劝元和攻读举业。三年后,郑元和应试及第,授成都府参军。时荥阳公也正任成都府尹,遂与儿子相认。全剧已佚,惟《南曲九宫正始》、《南词定律》引录九支佚曲。
梨园戏"下南"内棚头戏,有旧抄残本,1961 年经老艺人许志仁、黄家建口述成完本,共 12 出。故事最早见于唐白行简《李娃传》,宋元南戏有《李亚仙》一剧,已佚,存供曲9支。元杂剧有高文秀《郑元和风雨打瓦罐》、石君宝《李亚仙诗酒曲江池》。明朱有敦有《曲江池》杂剧。明薛近衮(一作徐霖)在上述各本基础上改写成《绣襦记》传奇。梨园戏《郑》剧与《绣》剧许多关目不间,不是一个路子。此剧于 1962 年由编剧林任生吸收《绣襦记》部分情节、文词整理成《李亚仙》一剧(10 出)上演。1966 年中断演出,1979 年 7 月恢复上演,至今仍历演不衰,常作为梨园戏往海外及赴京、沪等地演出的主要剧目之一。
“三千两金”也是南音起手板的第五节,起手板本曲分为五节,首节“小蓬莱”,次节“均天奏”,三节“霓裳咏”,四节“花玉兰”,五节“醉花阴”,六节“绵搭絮”,即“三千两金”。全曲由舒缓的三撩拍以简洁的音符展现寂静的大地,蕴藏无限的生命力,二节起以高亢激昂的情绪,加上南管特殊的打法,呈现万物蓬勃景象,最后绵答絮在紧迭拍的节奏中,加上打击乐器,使整个曲子充满活泼欢乐的气氛。
绵答絮(起手板第五乐章) ,是南管最常用的入门曲,属于南管谱(起手板)的最后一节,管门是五空管(以C 和 G 为 do),撩拍是紧迭即每四分音乐打一次拍板。由于此曲的风行也被用在南管戏的郑元和和李亚仙的戏码中,配上歌词(三千两金)。大多演奏采用上四管,但也有在此曲中加入下四管,虽然平常下四管都只用在嗳仔指的末尾撩拍较快的几节。
曲名:《三千两金》
管门:五空管,C 调,一二撩
滚门:绵答絮
唱词:三千两金费去尽空,今旦流落只苏州,元和为乜一身来落泊,千辛万苦,朝思暮想,只都是咱为着风流即行来。十年窗前,十年守窗前勤苦读,三年一望,三年一望我爱卜京都去赴试,所望,所望求功名;去到苏州遇亚仙;因只上我贪恋伊新鲜,即将只许多钱银尽都花了一尽空。心念念,念念思想我有日返家乡,我厝爹妈那知,打骂一场来往不得,思量无计,姑将且忍住卑田院;今旦读书障无志,沿街沿巷,但得来求乞。李妈起侥心,甜言蜜语百般奉承钱银花了起毒心。记得当初,记得当初时遇亚仙,花容月貌,朱唇云鬓恰像许西施来再世,惹动,惹动割调人,只都是如醉痴;双人做卜天长地久。我谁想今旦来拆散,钱散银散盘缠空,我袂得去上京,今卜值时返去家乡,见我兄弟父母,一家通来再团圆。
解说:整首曲是表达郑元和流落苏州街头,自叹身世落泊的无奈。虽然整首曲调比较欢快,但在演唱时,却要唱出郑元和的那种无可奈何的落泊心情。就是在唱的时候不能太呆板,稍带一点哀怨。第一句“三千两金”的“千”是“2”音,但却要从“7”上滑经“1”.才到“2”,在稍作停顿后,在“两”的“3”音,则要从“5”下滑到“3”。“金费去尽”四字采用“顿腔”,一顿一顿的唱出来,“今旦”是,唱成,最后才唱“旦”,表达那种激愤的心情。“朝思暮想只都是咱”的“只都”一句,曲谱是,唱成,第二个音符的“唱“只”,最后的采用“迟腔”。
曲中的“务头”应是一句,分别是“十年守窗前”、“有日返家乡”和“记得当初时”三句,分别表达郑元和的三段经历,是全曲最高亢的部分。第一句“十年守窗前”是表达发愤苦读的期盼心情,第二句“有日返家乡”是表达思念家乡的苦盼心情,第三句“记得当初时”表达对亚仙的念念不忘的苦恋心情,无不刻画入微细腻,演唱时应该仔细体会和表达出来。这种形式属三韵循环结构。
这首“三千两金”一般都是作为学南音的入门曲,开始教认为能识谱会唱就行,也不要求唱得怎么认真,所以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就不大说了。到了学会几首大曲,又不屑返回再重新把“三千两金”唱好,所以,会唱南音但真正会唱并且能唱好的不多;加上场面上演唱南音,除了开头和管或许会奏上一段“三千两金”作为起手板,否则也少有人会欣赏这首三千两金。其实,三千两金中也有很多的技巧,作为南音入门曲,更应该认真学好。
南音中,“郑元和”故事的南曲在套曲中未见,散曲中有:《追思当日》(相思引·八骏马)、《鹅毛雪满空飞》(寡北)、《听说起》(双闺)、《一位读书诗》(序滚叠)、《三千两金》(绵答絮)、《郑元和》(北相思)等6 首。《鹅毛雪》有两首,另一首是“短滚”,和《梧桐叶落》合曲,故事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