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妮心语】| 一个家族的崛起必须优胜劣汰
那种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5到10年前已经不存在了。一个家族的兴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并不会,每个家族都有优良基因,只是没有显性表现出或没有充分挖掘罢了。不过这只是硬件方面,说明底层家族有逆袭的可能性,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否有一条上升通道,就现在看来,想要社会稳定,政权稳固,必须有一定量的阶级流动,所以机会肯定还是有的。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做的,要么借助家族的力量更上一层楼,要么从头做起带出一个家族。在中国,老头子死前,把家产平分给几个儿子,元气大伤了,没有了“持续发展”的力量。欧洲人不是这样,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家产。所以欧洲有几百年的老家族。若是再一次分家,都成了“贫下中农”!
一个人,即使赚再多的钱,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留给子孙,如果子孙没有能力,不出几年就可以败得干干净净。
家族需要人才,不要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盘,没有人才怎么能够支撑整个家族呢?
其实最尴尬的不是最穷的人,而是中等偏下的人,高不成,低不就,有一句话,穷则思变,你看,捡破烂的都月薪过万了。从无处容身的穷小子,到拥有多座宅院的富绅。以曾国藩家族为例—-上溯7代,他们和孟母三迁一样,都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选择资源最优质的好地方。很多人觉得曾国藩带大了一个家族。这么说不慎准确,曾国藩的成功有两个要点:1.曾氏家族的教育传承,如曾国藩及其兄弟都有一个重视教育、执着、对子女要求严格的老爹—--曾麟书,其实曾氏家族向来都很重视教育 2.伯乐穆彰阿,曾国藩的奋斗也没有靠他老爹的背景,靠的是自身的学识和贵人的提拔。其实真相很残酷,寒门自古以来都难出贵子,因为既然是寒门必然缺少资源传承,没有传承哪来的贵子?1838年,曾国藩27岁时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师从军机大臣穆彰阿,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切记,实力没智慧重要,一个家族出现一个智慧的人,要全家倾力帮助。如果主角没有重生,他就没有现在的智慧,在智慧的引领下加强自身实力!
现在的社会价值观可能更崇尚金钱和权利,社会地位的高低也以挣钱的多少、权利的大小来评判,但家族的兴旺绝非是金钱和权利的获得来评判的,这就是为什么虽万贯家财却依旧贫穷,我们不推崇书生意气,但家族信仰知识眼界以及行事规范绝对是家族真正强大的核心,由表入里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坐拥千万家底只是表象的成功,离真正的家族强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年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群里有人整理《家谱》,我觉得没用。不拿别的来说,就说某位地球人都知道的文学领袖,人家一家人觉得自己的姓氏不好,马上改姓,父亲是位画家改了,女儿改了,这能说明人家家宅不兴旺吗?
我们很清晰的发现家族的兴旺需要几代人孜孜不倦的拼搏和传承才能实现,路漫漫其修远兮!
家族是由家庭组成的,大多数人认为:一个家庭过好就可以,家族就算了。
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这一点我们都无须讳言。时代变更,时代需要什么人,什么人就起来了,时代不需要,他在牛逼也没用。一个人的奋斗历程可能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但是一个家族的崛起,那是三代人,四代人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的一些成绩,和你的家庭是紧密相连。我们的努力不光是为了自己,也直接也影响自己的后代。我认识一个文化人,她调到电视台的时候,电视台一个领导说:“听说你们那里小肥羊不错?”言下之意,就是这位文化人解决小肥羊的问题,她回去和她家长一商议,她爸爸马上翻脸,说她一分钱不交家长,还想送一只小肥羊。那位文化人因没有搞到小肥羊,错过了这次发展的机会。后来,这位文化人发展起来了,一群家人剥削,稍微有点不顺心,对那位文化人破口大骂,什么忘恩负义之类的话,最后,都记仇不来往了。家族的崛起,那不是一个人起来众人打压,而是众人扶持,人性的悲哀!每一个家族有自己的族训,家庭有自己的家训。因为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勤劳刻苦,将来能有出息,振兴自己的家族。
一位企业家,到了生命最后的几年,要我们领导写一部家史,而他的子女们觉得没用,写家史还不如签约一个合同来得实际,于是,这位老人的心愿被儿女们抹杀了。我觉得父母成为孩子的骄傲,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老企业家无非是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传导给子女们,让他们明白人生之道、经商之道,可子女们却觉得没用,仰视父母这种信念,生生不息,一代传一代,就像树一样,不断向外伸展,枝繁叶茂。
很多时候我总在想,父母只是把巨大的财富留给我们子女,这样的财富就可以延续下去吗?就可以保证他们的一生荣华富贵吗?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家族的精神对子女的传递和影响,他会让人有一种使命感和信仰感,逼迫自己成为像他们那样优秀的人。
作者简介:沈曼妮,笔名优优,战国女红,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现为华盛顿大学助教,热爱文学。本平台公益编辑,开有【曼妮心语】栏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