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上——道德。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语文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既有语言文学修养的因素,又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同时,新课标也给我们指出:“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从如下方面进行学科渗透: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本学期初,利用语文教材,定出本学期的德育点,有意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找准智育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合理统筹安排,制定出渗透计划。
二、把握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德育渗透
1.利用好教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均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尤其古诗文数量大大增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美德, 不仅是智育的有力凭借,更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和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民族美德的效能,让学生接受它美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进行多方面的德育引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七单元所讲内容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有爱国古诗篇,我顿感责任之重大,试想,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集体意识都很淡薄,何况爱国主义精神呢?我想他们的爱国情怀的产生必由我们教师来完成。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唤醒他们的道德意识,我尝试着在这一模块设计了这样一些活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知人论世;课上进入作品探讨,诵读涵咏;课后拓展延伸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事实证明,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们收集了许多爱国志士的故事,认识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邓士昌;认识了雪地冰天牧羊19年的苏武;还有导弹之父钱学森,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霍去病 ……
2.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编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结合实事新闻课,进行德育渗透
每周一期的实事新闻课,内容包罗万象:有实时新闻;有颂扬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书法文化教育;有介绍省内优美胜地的……让我记忆尤新的是主题为“香港”的那期新闻,介绍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以及回归祖国后的飞速发展,此时话题一转,报道了现在的暴乱实况,香港市民呼唤安定的呼声……当学生们观看时,教室内异常寂静,孩子们眼中泪花闪动,观后,我抓住时机,让孩子们谈一谈感受,结果他们异常悲分,一个小女孩流着泪说:“他们太坏了,竟然把国旗扔到海里”另一男生说:“我想当警察,把他们都抓起来”……孩子的语言稚嫩,但都是他们内心最朴素的心声,望着他们那沉痛、义愤填膺的目光,我让孩子们拿起笔,书写下自己的感受。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孩子们的笔下,他们呼唤安定,渴望严惩暴徒,渴望香港人民幸福,更有人表达出了对操纵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痛恨,更有立志报国的……文以载道,真正的好文章就是发于真情,书写真意,这样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而且也在写作中渗透了德育。
总之,我把德育的因素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的窗户,架设通向大纲、教材要求的桥梁,完成德育、智育的双重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从教材、写作、实践课等多方面寻找教育契机,用自身积极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文关怀去激发学生人文情怀,以情促情,以情感情,凸现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达到较佳的育智和育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