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竟是个“自拍达人”,自画像里暗含营销创意!

张大千 自画像 镜心水墨
1959年作 款识:张大千,MadridJuly 30 1959
若要举出中国绘画史上创作最多自画像的画家,张大千(1899—1983)肯定榜上有名。
根据艺术史学者傅申的研究,张大千传世的自画像至少有百幅以上,最早的作于28岁,最晚的作于84岁。在画家中可谓是自恋的了

款识:“乙酉十月初七日,澹秋老弟见适昭觉寺戏写像赠之,大千居士时年四十又七。”
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诞生的年代里,张大千就如此热衷拿起画笔“手动自拍”,假如他生活在现代,有一部智能美颜手机,似乎可以想象出大师自拍的画面了。
纵观张大千传世自画像,除了可以看见他不同时期容貌的变化;还能看到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工笔、白描、写意,甚至是泼墨泼彩、简笔狂涂等技法,仿佛也跟着重温了大半部中国人物画史。
还有构图的新颖,或扮钟馗、或扮东坡、或扮成乞食的老者,有时身边还有心爱的宠物,表达了不同的心境与情趣。
以下列举几类典型自画像:

流动的侧颜宣传像

张大千 三十自画像

张大千自画像以“己巳自写小像”为早年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这幅三十自画像,作于1929年己巳二月春节,画在六尺整纸上。

画好后,先到老师曾农髯家中求题,接着又请诗坛泰斗陈三立、词坛宗师朱彊村、四川诗坛长老赵熙、谭延闿等清末民初诗词诸老,及黄宾虹、杨度、叶恭绰、方地山、谢无量、林山腴、溥心畲、谢玉岑、吴湖帆等共32位书画才俊先后题写诗词。

《己巳自写小像》运用石涛的笔墨将自己塑造成“今之石涛”的形象,无疑是张大千一幅流动的宣传海报或招贴画。由此,刚过而立之年的张大千一登龙门,名扬海内。

张大千,《34 岁自画像》,1932,历史博物馆藏

如此侧面取影的人像少见于过往中国绘画,在当时应是非常崭新且摩登的尝试。

值得留意的是,正值壮年的他已蓄起长髯,据傅申的说法,蓄胡是“不欲他人因他年轻而轻视之”,长髯的形象后来也贯串了他的一生。

张大千,《67 岁自画像》,1965,历史博物馆藏

张大千,《菜单:鸡油黄豆》,纽约佳士得2018春拍

画了半个世纪的钟馗自画像

为了打出知名度,张大千除了在“己巳自写小像”遍征海内师友名家题诗外,同时还有不少以己貌扮钟馗的自画像,且一般都在阴历五月初五、时值传统的端午节。

他画钟馗,并非“戏笔”、不光是游戏笔墨,而有深义存焉。

从1929年到1982年去世前一年,他整整画了半个世纪钟馗自画像。

降福图自画像立轴设色纸本1929年作

自画像钟馗  张大千/绘

张大千 端阳钟馗图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正面写实的自画像

张大千还有一类较为工细写实的自画像,像这样以正面写实描绘,兼神情开朗愉悦的张大千自画像较为罕见。

张大千,《赠实秋自画像》,1959,张振宇藏

我们可从“己亥四月既望,实秋三弟将自东京还于台湾,索予尘皂,漫涂博笑。爰”的画款得知:1959 年的农历四月前夕,与大师拜过把子的京剧名流高华先生(字实秋)快回台湾了,因其向大师索要自画像,大师就画了本幅以讨他一笑。

那一年大师60岁,胡发虽已披霜然身子尚硬朗,从其绘成的目光看可谓炯炯有神。

张大千,《61 岁自画像》,1960,香港中文大学藏

与心爱宠物的日常

我爱画马、画猿、画犬,因之也爱养马、养猿、养犬。猿是世界上最有灵性,最有感情,但最怕伤感的动物。

——张大千《画说》

张大千毕生与动物友善,家中时而豢养珍禽异兽,即使远赴南美仍携猿猴、猫、狗;定居八德园后亦饲养猿、鹤、雉鸡、孔雀等,也时常与心爱的宠物一起入画。

张大千,《自画像与黑虎》,约1969,香港苏富比2018秋拍

在所有动物中,尤以猿对张大千意义最深,传说其母生他时曾“梦猿入怀”,使张大千认为自己是“黑猿转世”。他晚年酷嗜养猿,且从不拴链子,让它们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更适宜他观察写生。

张大千,《我同我的小猴儿》,取自《大千狂涂册》(一)第十二开,1956,历史博物馆藏

构思奇特的自画像

张大千的自画像构思奇特,丰富多彩,除了“我与我的猴儿”共同亮相、牵着爱犬一起读书,还有与老友把臂欢叙、登山赏松、划舟游湖等等。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

有时他灵感来了,触景生情,画兴勃发,把自己画进了山林树丛,与山水融为一体,仿佛在在画境之中,可谓与景相融,气息贯通,合为一体,十分罕见。

张大千1961年所作的《黄山自画像》

《黄山自画像》以黄山为背景,艺术家把自己置身于黄山松云的环抱中。

在画中,张大千呈现正面全身,头戴东坡帽,身披长袍,腿部以下已隐没于烟云绕荡间。

他头微向右侧,一手罩于袖内,垂伸贴腰,另一手露掌屈指,仅一指伸出,好像在点示自己身处奇境。

背后的松树宛似苍虬,粗干如披鳞甲,斑驳嶙峋,形状如臂,左右伸出成荫护之势;远方层岩积叠,上面松针遍布,凸显黄山奇岩的特征。

下方则以大片留白来呈现烟云穿插的缥缈,形成上实下虚,轻重互倚的自然景象。

画家置身其间,如入仙境,其装束打扮又似高士栖隐,与俗世相违,仅仅与浩大的宇宙相融为一。

张大千自画像(1932年)

最特殊的自画像

在张大千所有的自画像中,最特殊的要数《大千居士自写乞食图》。

说它奇特,奇就奇在画像的取材,不仅是他自己从未画过,别人怕也未曾画过,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画面中的张大千,右手拖着一根竹筇(俗称讨饭棍),左手托着一只破钵(又称要饭碗),作求乞状。

张大千 《大千居士乞食图》

张大千画“乞食图”的前一年,在美国短短半年中,连续办了三次画展,对一个古稀衰翁来说,实属非同小可之举。

原因很简单,1972年,他从巴西迁居美国加州卡米尔,买房安家装修,还要搬运巨石,移栽花木,修建园林,都需要花钱。

他是从来不存钱的,花钱又大手大脚,钱不够怎么办?只有多开画展。

但是卡米尔是加州海湾的一个旅游风景城市,艺术市场不大,销画成了问题。由此他把卖画生涯比作“乞食生涯”。

也有人说,张大千迁居美国,是关云长“走麦城”,也许这正是他在晚年要自写“乞食图”的原因。

张大千逝世后,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秦孝仪,接管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重新规划庭园时,就把《大千自写乞食图》摹刻在石碑上,置于巨石梅丘旁,供游客长期瞻仰。

花木盆景新媒体提供最新展览信息、各类盆景养护知识、盆友论坛交流等,请一定关注我们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