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态决定状态,世界本在心中
《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辩证法的思想多有体现,其中谈到的“小大之辩”,就是想要说明,同一事物,与之相比较的参照物不同,比较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顺逆交替的人生路上,无法预见,前方是急流还是坦途不管是顺还是逆,如果客观发生的事已经无法改变,那么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思考问题,如果能多一点辨证的思维,那么很多烦恼就无所谓烦恼了。
好坏的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世间万物的“变化”虽然是绝对的,可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相对静止的
“变”与“不变”各有道理。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有一个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中被窃,朋友写信安慰,他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的心中很平静。
第一, 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 窃贼只偷走了一部分东西,而非全部;
第三, 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读完这个故事相信人们会对这位连任四届的总统交口称赞。没错,明明是悲伤的事情,可是在总统的分析和层层比较之下却成了值得庆幸的事。
可见,辩证法的智慧能够帮助一个人摆脱烦恼。
人们经常说:“要为成功找方法,别为失败找理由”,殊不知,完美主义的心态有时让我们的思维走上死胡同。
人生在世,需要面对许多,没必要时时强迫自己,事事苛求完美
多一点辩证思维能使我们迅速从痛苦中恢复过来,这是燃起斗志的关键。
.
找准自己的那个“平衡点”
《庄子·秋水》中讲,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事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这是在讲,大小多少都是比较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面对的现实生活,也存在着这样的比较。别人能做的你未必能
,你能做的别人未必可以。
总是拿自己的弱点与他人的强项相比,恐怕永远不会平衡。
《庄子·秋水》中北海若言:“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 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一定不会因外物而损伤自己。
台湾画家黄美廉有一句名言:“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自小残疾的她,无法正常生活,成长之路磕磕绊绊,受到了许多冷嘲热讽。
“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自己?”学生问。
“怎么看自己?”她在黑板上用力写道。
“我好可爱,爸爸妈妈这么爱我,上帝这么爱我……”瞬间鸦雀无声,随后掌声雷动。
这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姿态,这是一种永不言败的豪迈。
无论何时何种境遇,只要你想,你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平衡点,撬动命运,不惧打击。
心态决定状态,世界本在心中
喜欢《人生励志宝典》中的一句话:
发生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它,那么避开它。避不开它,那么改变它。改变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观念,你就能接受它!
现在流行的“念力”,就是在告诉人们,重视调动心理暗示的作用
其实,一个人能否成功激发和调动自己,与他的心态有很大关联。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在外界事物上的投影。
一个人心态良好时,身体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找快乐吧!使你开心的就是你的良好心态。有的时候,不是事情解决了,而是心态 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