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知 | 你知道吗?这样煎煮中药最有效
门诊上,有很多开中药的患者常常会问道:“医生,这种中药怎么煎效果最好啊?具体服用方法是什么?喝中药期间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其实,中药的具体疗效和煎煮、服用的方法密不可分。
壹
选择正确的煎药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搪瓷等,切忌铁、铝、锡等易腐蚀器皿,使用易腐蚀器皿煎药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贰
中药浸泡
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基本全是干燥品,煎药前进行中药浸泡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也能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浸泡用冷水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而种子、果实、块根类药物则浸泡时间相应的长一些。同时注意夏季浸泡不宜过长,冬季则可适当长一些。
叁
煎煮时用水量
中药煎煮时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生活用水,每次煎煮加水时,水量淹过药面2-3cm。根据不同质地药物适当增减用水量。质地坚硬、需久煎的多加,质地疏松、药效易挥发保证基本用水量即可。
肆
煎药火候及时间
煎煮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一般中药煎煮30分钟左右;治疗感冒类中药煎煮15-20分钟即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甲壳类及补益药,一般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煮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溶出。
伍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煎2次,最多煎3次。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2次。然后把2次煎煮好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次服用。
陆
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质地、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煎煮时间方法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
先煎
如生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磁石、代赭石等金石、矿物、甲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制附片、制川乌等药物因其有一定偏性和毒烈性,需要先煎至少60分钟以上,以确保用药安全。
2
后下
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等气味芳香的药物经久煎,其有效成分因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最后一次煎药的最后5~10分钟放入。此外,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亦属后下之列。
3
包煎
蛤粉、滑石、青黛、辛夷、旋复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刺激咽喉或药液混浊,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4
另煎
人参、西洋参、高丽参、云芝等贵重药材,为其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1~2小时,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5
烊化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蜂蜜、饴糖等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出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放入其他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6
泡服
番泻叶、胖大海、藏红花等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用复方中其他药物的滚烫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
7
冲服
三七、羚羊角、牛黄、麝香、蛤蚧等贵重药,用量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液冲服。
8
煎汤代水
主要指某些药物质轻而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柒
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危重者,可每间隔2-4小时服用,昼夜不停;呕吐及食管有病变的患者可小量频服。
捌
服药时间
针对不同疗效的药物,服药时间略有所差别。
晨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因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睡前服:如心脏病、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
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
不拘时服:解热发汗药、泻下剂药物以微汗、缓泻度,不拘于定时服用。
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日开始服用。
玖
煎服禁忌
服药期间,为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在饮食物方面应注意一些服药食忌: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咖啡。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过量盐。
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医师简介
任 毅
中医经典科主任 青年岐黄学者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擅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擅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如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病、慢性咳嗽、慢阻肺、慢性胃肠炎等常见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失眠、多汗症等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调理。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周六上午;周三夜诊
杜 磊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
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熟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心衰、肺心病),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胃肠病(胃炎、胃溃疡、肠炎)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对病后康复、体虚调理有一定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魏丹丹
中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擅长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诊疗。致力于经方辨治呼吸病,心脏病等。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皮肤病、急慢性胃炎、便秘、顽固性失眠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门诊排班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夜诊 |
周一 |
王毅刚 杜 磊 钟骏慧 |
张洪雷 陈照龙 |
陈照龙 |
周二 |
王毅刚 任 毅 曹 晋 |
魏丹丹 陈照龙 |
钟骏慧 |
周三 |
王毅刚 钟骏慧 陈景远 |
黄晓苏 |
任 毅 |
周四 |
王毅刚 任 毅 杜 磊 |
陈景远 |
陈照龙 |
周五 |
王毅刚 钟骏慧 涂雅丹 |
张传志 陈照龙 |
陈照龙 |
周六 |
李秀华 任 毅 |
陈照龙 |
/ |
周日 |
黄晓苏 王成虎 |
黄晓苏 钟骏慧 |
/ |
实际出诊医师以科室安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