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命的四层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区别)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帝内经:真人把握阴阳,至人合于阴阳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历史上被称作“真人”的人,其实并没有达到“真人”的境界,因为他们没有“寿敞天地,无有极时”了我们没有看见。比如孙思邈叫孙真人,他活了一百多岁。第二个阶段的人叫“至人”,后面有句话“亦归于真人”,很多中国古代的道家就达到了第二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什么呢?“中古之时,有至人者”,就是达到了这个境界的人。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此处用的不是“把握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就是也属于真人这个级别,属于副处级,所谓副处级其实也是处级。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何谓“淳德全道”?这个“淳德全道”就涉及到了道德的问题,以前我们反复提及到,道是天地的变化,叫自然变化规律,“德”是人的德行,行为,如果我们能做到德符合,接近于“道”的变化,那么就达到了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谓淳德,就是尽可能地、不失真地淳道。“全”就是尽可能的、全面的去掌握天地变化的规律,让自己所有的思想行为都符合天地的变化。这就是至人能够达到的境界,他不是去提挈天地,不是去影响天地的变化,而是像骑马一样伴随着马的奔跑起伏,如此去顺应天地的变化。更厉害的真人骑马,他能决定马奔跑的节奏。他能让马跑、颠,他能决定马的行为。

“把握阴阳”和“和于阴阳”的区别在哪儿?首先是前提不同。和而不同。孔子有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我非要把别人弄成跟我一样,这叫“同”,同化别人。我允许别人跟我不一样,但是我们仍相处的非常融洽,非常和谐,就叫“和”。就好像炒菜,葱姜本来是辛辣的,你又拿葱姜去炒一盘辣椒,这叫“同”,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味道是一样的,都辛辣。相反,当我炒一盘辛辣的东西放点醋,这叫什么?不同,和,但是很好吃。醋的酸制约了辛辣的发散,辛辣的发散又平和了酸的收敛,所以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和,我们觉得它好吃。和而不同。虽然不同,但是非常和谐。只有那些幼稚的,思维简单的人才想让别人跟自个儿不一样,把别人改变成他那样的人。

现在能做到“和”的人也不多了,都硬撑着要做真人,不是真人却想做真人,什么叫“和”?就是说当敌人强大的时候,我退却,这也叫“和”。敌退我进的意思。如果你不自量力,敌人进你也进,这就叫对着干,“不和”。夫妻拌嘴吵了一架,丈夫发火了,老婆忍让一下,这叫“和”,丈夫发火,妻子火更大,这是不和。所以你看,我们那个阴阳图,它绝对不是平分天下,左一半右一半的,它是阴大的时候阳小,阳大的时候阴小,表面看来不均匀,但它绝对是和。

我们现在常说“和谐社会”,请问什么叫“和”?“和”是不一样,“谐”是不一样。“和”允许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但是不妨碍我们和平共处,不是说我非得把你干掉。“谐”是什么?共振,共鸣,所谓一个频率,一个声段。所谓这个“和于阴阳”,值得我们大家去深入的研究,我觉得现在人很难达到“真人”的境界,但能往“至人”的境界凑一凑。其实能和于阴阳就很不错了,这就是“和而不同”的意思!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读懂阴阳义理,说通生老病死。本文内容节选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张其成讲黄帝内经》第13讲。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说:我听说远古的时候有真人,能够掌握天地变化,把握阴阳规律,呼吸天地阴阳的精气,不凭借外物而独立守神,肌肉保持纯一洁净,所以他们能够像天地一样长寿,没有终结的时候,这就是因为得道而长生不衰。

我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一段话有什么感受?如果大家熟悉《庄子·逍遥游》,一定会马上联想起《逍遥游》中的“藐姑射(miǎogūyè)山”上的“神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洁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这个神人就是“真人”,“真人”这个词最早也是《庄子·大宗师》提出来的,指洞悉和把握宇宙和人生本真本原,真正觉悟、觉醒的人。

“真人”是道家的最高人格形象,好比儒家所说的圣人,佛家所说的觉者(佛)。很明显《黄帝内经》深深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响。按照这一篇的标题《上古天真论》中“天真”的说法,真人就是保持“天真”之人。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成为后世炼功的重要方法,炼功首先就是要三调,调身、调息、调神。独立就是调身,可采用站桩方式;呼吸精气,就是调息,吸天地之精气,然后体内呼吸。我有一个师傅是道教全真派的传人,他告诉我呼吸有21种,当然最主要是两种,就是顺呼吸、逆呼吸。

我这里先教大家一种顺呼吸的方法,全身放松,舌尖轻轻顶住上腭。先用鼻子吸气呼气,然后不要再管鼻子,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肚子,自然呼吸,不要用力,请大家先体会一下吸气时肚子是鼓起还是收缩?吸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呼气的时候肚子是收缩。大家就这么关注肚子,你的所有意念、注意力不要离开肚子,意念随着它隆起而隆起,随着它收缩而收缩,慢慢体会。

这种方法在小乘佛教叫“安那般那”,就是出息入息。只要关注呼吸就可以了,关注呼吸时腹部的隆起收缩,这样就会抛掉其他杂念,你的心就慢慢静下来。

第二层境界: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到了中古时代,中古比上古来近一些,有了至人,“至人”这个词也是出自于《庄子》,《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这一定程度上和“真人”差不多。他们德性淳朴,保全大道,与天地阴阳相和谐,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协调。

“去世离俗”,原本指离开世俗,到深山老林中去隐修,这在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大隐隐于市”,只要思想上离开世俗、超凡脱俗、保持宁静虚无的心态也是可以的。积累精气保全神气,神游于天地之间,视觉与听觉能达到八方的极点,这些人能够延年益寿而且身体保持健壮,获得与真人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层境界:圣人

这个“圣人”和儒家说的圣人是不同的,儒家“圣人”是最高人格形象,这里的“圣人”是道家第三境界的人格形象: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huì chēn]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他能够生活在天地和谐环境中,顺从八风的变化的规律,使自己的嗜好适应世俗的习惯,没有恼怒怨恨之心。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普通衣服,举动不让世俗之人嫉妒,在外不让忙碌事物劳伤身体,在内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纷扰,以恬淡乐观为追求,以悠扬自得为满足,形体不衰老,精神不散失,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第四境界: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贤人可以效法天地大道,遵循日月运行,辨别星辰位置,顺从阴阳法则(“逆从”就是顺从,这个“逆”字原本既有抵触、不顺从的意思,又有迎接、顺从的意思),分别四时变化,追随远古真人的养生之道,他们的寿命也可以延长,但却有一定的极限。

黄帝内经现在一般认为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上古时期,没有中西医之分,医就是治病,但是黄帝内经并不是教人有病治病和如何治病的,而是教人如何保持健康、减少疾病、增加寿命的。它虽然也有人体生理病理学的基础理论,但与其叫做医书,确实不如叫做养生学说。而且,它更加符合道家的长生修养所用。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仔细读之,真是养生长命的经典明言。这两句话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章上古天真论里面的,“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黄帝内经认为,上古的真人是最长寿的,后世道家长生不老的修炼其实都和这一段话的理论同源,道家其实一直有黄老之说,即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只是黄帝之说基本上是托名,后来又有老庄之说,即老子和庄子的学说。都是道家学说,道家学说虽然有很多的思想,但是最主要的思想是长生,不管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逍遥自在、相对辩证等等的说教,都是以长生为目的,所以不论黄帝内经还是老子道德经、庄子内篇,一开始都是谈论长生,以此引出主题。就像道家的代表作老子道德经就是讲“长生久视之道”的,黄帝内经第一篇的上古天真论一上来就讲上古真人“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提和挈,这两个字乃是同义词,都是手提的意思。提,现在用的多,挈,古字。提一篮鸡蛋,挈一筐鸡卵,同一个意思。提挈天地,也就是可以手拿着天地,天地为我所用是也。利用天地,就要知道怎么用,知道天地的规律,也就是把握阴阳了。阴阳,上古时期就是天地规律的意思,想要提挈天地,就必把握阴阳。天地,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曰自然,自然界;二曰人的社会关系,上下关系。自然界有日夜、阴晴、寒暑、四季,有适合居住或不适合居住之地,有各种饮食营养美味,太多太多的内容和东西,人掌握的好,生活得就好,掌握的越顺手,身体就越健康,少生病,寿命也越长。掌握自然规律,使自然为你所用,而不是你处处受自然的约束。人的社会关系有上有下,天是指君王圣人等领导者统治者,地是指百姓大众工农商学兵,利用上面和下面为你所用,也称之为提挈天地,同理,要掌握社会的规律,使人为你所用,而不是使你为人所用。社会资源和其他人的动力的应用提挈,是健康长寿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和自然界的资源的平行的,生存在人类社会,同样重要。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情,所以长久,圣人也是没有感情的,提挈天地,就不能有感情,道法自然,只能自然而成。无喜无悲,无事无非,天地万物为我所用。总之,提挈和把握,都是要主动,而不是被动,用而不是被用,这才是作为真人的关键。

二,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精气和神,是道家的长生理论的根本,不管是中医还是道教,所有的养生之道、长生之道都离不开精气神。最古老的论述当属黄帝内经,精气理论是黄帝内经几大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精气,这一个词在内经中出现很多次。后来的道家修炼的理论和功法如抱朴子、钟吕内丹功、北派全真、南派丹功都是以之为基础。精气是人体中维持生命的物质,神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思想和智慧,精气和神的修养和修炼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道家的太极拳和静功也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叫做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二者为了练精气神,都发明了很多功法,有的甚至极其复杂。但是不论如何复杂,都离不开黄帝内经的根本,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精气和神的练法,其实要说简单,也就这么简单。精气是借着呼吸的锻炼而炼,神识是靠守出来的。比如,从最早庄子的“呼吸吐纳”,“真人之息以踵”,到静功内丹功的各种呼吸方法,都是以呼吸来带动精气。人体内的精气不是空气,不是从空气之中吸入,而是以呼吸这个动作,把自身当炉鼎,吸入空气、呼出空气当风箱,调节火候,炼出精气来的。这样说来有点玄,但不是迷信、宗教的玄学,而只是一种锻炼。和体育锻炼一样的一种锻炼,叫做内功,是相对于一般性的练肌肉、练机体、练耐力的外功而言的。

从最原始的黄帝内经的“呼吸精气”看,其实应该就是保持在虚静的状态,注意呼吸,深入而缓慢的呼吸,均匀的呼吸,自然的呼吸,就是呼吸精气了,也就炼精气了。而那些后世的功法中的什么炉鼎、丹田之类的是虚幻的感觉,不是一定要找到什么是炉鼎,那里是丹田的。换句话说,这些东西不是练习呼气的方法,而是练习当中的感觉或者意识而已,若有若无,若存若亡,恍恍惚惚,的感觉,不要当真。当真的,只有呼吸。这是我的看法,我不反对现在人们谈论养生的功法,但是反复研究修习之下,我的体会就是这样,只要能够呼吸虚静,足矣。

独立守神,独立很重要。独立,就是在自己的神识里面,即思想意识里面不要受到其他思维的干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观念,不要什么都是别人怎么说、圣人怎么说,而是自己怎么说,自己怎么看,自己怎么想,这就是独立守神。独立的思维,自信的思维。老子道德经说的抱一守中,也是同样的意思。抱一,就是抱着自己的一贯的宗旨,不动摇,守中也就是守神,守住自我,守住自己的意识。这样,在呼吸精气的同时,独立守神,抱一守中,其实就是精气神的修炼,也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一个意思,同理。

肌肉若一,这就难了。肌体和血肉,精气,神识都合而为一,超脱了人的精神肉体,这是成仙得道的象征。当然,如果是我们常人修习养生功,肌肉若一也可以看做是锻炼形体,比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的内功锻炼等。肌肉,不是现代解剖学的肌肉,黄帝内经主要指的是肌体,真个人的筋骨皮肉、五脏六腑、精气神识,所以,形体精神的锻炼也是极其重要的,练功不能只是练静功打坐调息,更不能只练静坐不做全身的运动,那样的话不但不能长生,反而搞得体弱多病。

根据我的研究,对于许多丹经的研究结果,所有内功修炼的功法,都是黄帝内经这两句话的衍生和演化而来。有的更加具体,可操作;而有的走向了玄学、道教迷信的方向,引人误入歧途。所以,当今养生学,如果去钻到故纸堆里去查找可用的功法,还不如返朴归真,使用黄帝内经的朴素的方法,重新发展的。

文源:大阴阳论

========== END ==========

(0)

相关推荐

  • 情释黄帝内经素问2上古天真论篇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情释黄帝内经素问2上古天真论篇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题文诗: 上古真人,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 和于阴阳,调于四 ...

  •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十八---趣读天地阴阳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先看这段经文,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说的这是啥意思呢?翻译过来就 ...

  •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44

    <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三段,关于养生水平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一篇的最后一段,267页.    这一段讲的是养生水平不同,不是讲的方法问题,是养生的水平问题,或者修养问题.由于养生 ...

  •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区别

    <素问.上古天真论>对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简称:真至圣贤)做这样的描述: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 ...

  • 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 ...

  • 《黄帝内经》:生命的四层境界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 ...

  • 《黄帝内经》:生命的四层境界(上古天真论之四)

    往期:黄帝内经深意探寻(上古天真论 一) 黄帝内经深意探寻(上古天真论之二)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 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真人:贯 ...

  • 生命的四层境界

    今天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 ...

  •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

    <黄帝内经>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四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 ...

  • 《易经》:心灵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一个人男人的境界不是地位和才华,一个人女人的境界也不是相貌和气质.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心灵的品级.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易经>:"天垂象,见吉凶." ...

  • 【智慧】《易经》:心灵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一个人男人的境界不是地位和才华,一个人女人的境界也不是相貌和气质.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心灵的品级.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易经>:"天垂象,见吉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