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胜七、八零后的童年----儿时的霜条(冰棍)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窗外的知了阵阵鸣叫,夏天又来了。炎炎夏日,回旋于耳畔除了熟悉的蝉鸣,还有已经消逝多年却依然若隐若现的阵阵铃铛声:叮铃叮铃……那是曾经可以勾魂摄魄的卖霜条的铃铛声 ……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冰棍(南胜叫霜条)是夏天里孩子们的最爱。那时,经常到我们村卖霜条的是一个年纪比我们大一些的大哥哥,个子不高,黑瘦黑瘦的,戴着一顶旧斗笠,跨肩斜背着装霜条的敞口保温瓶,铁制的保温瓶已经锈迹斑斑。他右手拿着一个铃铛,铃铛是自行车铃改成的,用粗铁线做成手柄,铃罩下面系着一把铜钥匙,只要手柄一摇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它代替叫卖声,成了卖霜条的招徕顾客的固定信号!
每当铃铛声远远地响起,孩子们就会条件反射一般地知道卖霜条的来了,一些手头有零钱的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循声奔去。要知道那5分钱在裤兜里不知揉捏了多少遍了,就是盼望着卖霜条的早点到来,然后把它换成冰爽可口、沁心凉的霜条,好好地冰凉一下。
那时的霜条一根只需要5分钱。当然,在经济落后、挣钱困难的当时,小孩子能拥有5分也不是很容易的。而对于家境贫寒的我们兄弟来说,吃上一根霜条也是奢侈的事情,只是偶尔,爸妈看到我们眼馋得不行,于心不忍了才会拿钱给我们,每人买一根过过嘴瘾。买到霜条,我们可舍不得狼吞虎咽地吃,而是很斯文地细细品味,右手持着霜条小心翼翼地一口一口地舔着吃,慢慢地享受着那份带着香甜的冰凉。在吃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霜条融化脱离竹棒掉到地上,早就做好了安全防范措施,就是把左手掌心向上悬空放在嘴巴下边作接物状,这样的话,万一霜条碎儿掉了,可以第一时间被左手捞着,然后让它难逃口舌的之旅。哈哈!恐怕这是许多七、八零后儿时吃霜条时惯用的招数吧!
以前,霜条除了用钱买,还可以用碳铵袋子去换,一只碳铵袋可以换得两支的霜条。但以前庄稼的施肥量极少,化肥也不便宜,因此,不可能有多少的碳铵袋,加上许多的人们把碳铵袋洗干净晾干重新利用,可以装一些容易发潮的农产品,比如花生等,所以再普通不过的碳铵袋也显得稀罕。以至于能拿得出碳铵袋子换霜条的孩子也为数不多。当然,偶尔找到一个碳铵袋子,那绝对是一件令人欢呼雀跃的好事情!
儿时对于霜条的钟爱非同一般,简直升华成了一种理想,那就是:长大挣钱了,一定要买许多许多的霜条吃个痛快!
呵呵!时至今日,不仅仅长大了,而且是已经老了,却也没能买上许多许多的霜条一次吃个痛快!如今的冰制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更是引人垂涎,偶尔也尝尝,但是再也品不出儿时那5分钱霜条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