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匠心
去印厂签印,听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再看着精心编辑的内容随着机器的轰隆声中变成了铅字,有一种分娩的欣悦之心。怀着这样的心情,又多参观了些地方,看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觉得每一项技能都是神圣的,值得人敬重的。
参观了厂房,机器,看了自己编辑的东西变成铅字,好奇心作祟,就想再多看看,走过二楼的时候看到了餐厅,同去的作者开玩笑说还没干活就惦记着吃饭了。然后就看到很多陌生的年轻的面孔,询问间知道都是属于公司的管理层!同去的陶总应该算的上是大老板了,卓有成就的女强人,也不免羡艷不已,公司的管理层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真的是大有希望,前景光明。
然后一行人就把话题引向了关于公司的老人与年轻人,旧人与新人的关系上了。负责人告诉我们,像他们这样的印刷公司,前身也是属于事业单位,真的无法想象这样的单位也会是事业编制?然后就在2010年左右转企改制,改成了混合所有制形式,由于股权结构的变化,人员也在那个时候有了很大的调整,基本上老人都退的退,离得离,买断的买断,也就是基本上推向了社会,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轻装上阵了。
看似一条康庄大道就在眼前了,其实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原来一个企业,基本上是几代人的传承,爹是企业职工,儿子里头肯定会有一个接班(原来被人所诟病的做法),儿子的儿子或许也会在这个厂子里从学徒做起。那么这些土生土长,厂里生厂里长的人,对工厂有很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绝对不亚于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那些这种情感投放于工作当中,就不仅仅是努力,而是要誓死效忠,肝脑涂地的。
可是现在,一方面体质上没有了这样的接班制,另一方面,工厂失去了能够保障工人在工厂上班带来的住房优惠,子女上学,家属随迁等一系列的保障,从而有很多工厂子弟不愿意再回到工厂上班,那么工人就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技校学生及农村孩子。这些人对于工厂的情感是远远比不上子弟的,所以工厂对于他们的粘纤性就要差很多,情感也要疏离的多。
再者,传统的企业,师徒之间的传帮带非常的重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不仅仅是教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庇护。像《西游记》中唐僧给悟空缝补袈裟的镜头就能体现这种师徒感情。现实生活当中,师傅家有好吃的会请徒弟过去,徒弟有闲请师傅喝个小酒,叙叙闲话,聊聊工作,师傅一定会把自己摸索了一辈子的,最绝伦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就像古代的武功大法也是师徒传承一样。印刷行业,对实际的技能的要求很高,同样的调色,干了一辈子的师傅和生瓜蛋子差别天壤,那这个过程中,师傅对于工厂来说,纸,墨,时间的成本就大大减少了。控制成本就是提高收益,况且产品的品相也是市场的口碑,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熟练的师傅和一个老技工的重要性。
所谓的工匠精神,无非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可是如果你连技术斗没有学会,学艺不精,哪里又谈得上工匠精神?而目前来说,很多的行业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急功近利,已经鲜有人能够沉得下心,用一生去热爱一门手艺了。制作紫砂壶,成名成家成大师了,身价被炒作到天价,可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就是默默无闻的泥巴匠。也包括一些珠宝首饰的制造者,甚至是一些传世的银饰制作,都面临着没有继承人的问题。我想这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我也不是杞人忧天,希望有志之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关注行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去想办法解决。也希望更多的人,放弃那种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想法,能够踏踏实实,安于做一个普通人,有专长的普通人。作为整个社会来说,对于价值观的宣传也要有所改变,所谓成功,不是功成名就,权高位重,而是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出了贡献的人,哪怕只是传承者,这样的行业也是后继有人,而不是全社会都去炒房产,做金融。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百年老店特别的多,是几万家的百年老店。所以有很多人说,去日本一定要看百年老店,以便慢慢体会其中所蕴藏的留传千年的匠心工艺。匠心独道,匠心独守的匠心精神遍布各行各业。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日本有位老人,是一家百年老店的传承人,年纪已经大了,但是每天坚持卖芸豆糕,店里的生意很火爆,但是他每天坚持让每一位顾客吃到最美味的芸豆糕,为此他不惜自己亲自做,也不愿意开分店,甚至芸豆糕也是限量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力求顾客吃到最好的芸豆糕。而最感人的,是老人觉得看到顾客吃的满意,制作芸豆糕是一种幸福的使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眼光从短视及钱上挪开些,用满心的专注,先去做好一件事。
希望各行各业,遍地花开。但我也有些私心,希望更多的人,热爱印刷,用匠心去传承,好让读者读到最精美的图书!
2018.11.5晚 郭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