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与元史地理志之异同

元史地理志广宁府肇州下云

大一统志与经世大典皆不载此州不知其所属所领之详

胶东柯氏新元史地理志序据此乃云

旧史地理志之所取裁大抵出于大一统志及经世大典

苏天爵国朝文类 【今易称元文类】 所收经世大典序录内有都邑一目并为之说云

世祖皇帝削平江南遂分天下为十一省以山东西河北之地为腹里隶都省余则行中书省治之至元间尝命秘书少监虞应龙等修大一统志书在官府可考焉

考经世大典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其时之行省路府州县较至元大德之世不无迁变则所述之都邑自与大一统志时有异同惟经世大典之全书已佚今就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多卷而无都邑一目可考今可置而勿论其可考见厓略者惟元史地理志耳

元史撰于元亡之后其所述地理经制当以顺帝至正为据其视大德七年成书之大一统志必多有异同可断言也试征其例

一属于行省者

元史地理志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七年立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元年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据此则大德七年成书之日不惟无岭北行省之名并和林行省之名亦无之矣

二属于路府州者

兴和路 【中书省】 中统三年升抚州为隆兴路皇庆元年改

怀庆路 【同上】 宪宗七年以怀孟二州为怀孟路延佑六年改

冀宁路 【同上】 太祖十一年立太原路大德九年改

晋宁路 【同上】 元初为平阳路大德九年改

中兴路 【河南江北行省】 至元十三年改荆南府为江陵路天历二年又改中兴路

奉元路 【陕西行省】 至元十六年立安西路皇庆元年改

保宁府 【四川行省】 至元二十年以保宁府升路领新得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仍改为府隶广元路兹据四川通志所引大一统志有新得小宁二州则大德七年修志时必为保宁路

新得州 【见上】

小宁州 【见上】

开成州 【云南行省】 至元十年立开成府至治三年降州

庄浪州 【同上】 原为路大德八年降州

孟杰路 【同上】 元初所无泰定三年置

江阴州 【江浙行省】 至元十四年立为路后降州 【此当在大德以后】

集庆路 【同上】 至元十二年立建康路天历二年改

英德州 【江西行省】 至元十五年立路二十三年降州大德五年复为路至大元年复降州

天临路 【湖广行省】 至元十四年立潭州路天历二年改

南宁路 【同上】 至元十六年立邕州路泰定元年改

干宁军 【同上】 元初所无天历二年置

然亦有遽难断定者如中书省所领永平路原作平滦路大德四年以水患改而热河志所引大宁路里至仍作平滦路似用至元原稿而未及修改又吴氏所见南濠朱氏残本有绍庆路而元史地理祇云至元二十年置府不言何年改路此则姑仍旧称不敢擅改

大一统志成书于大德七年其后即藏于秘府外人莫由窥见迨至正六年始取原稿付刊未尝加以改易试观见存残本诸州之名称及次第与元史地理志时有异同且残本卷三安西路不作奉元路残本卷五太原路不作冀宁路残本卷十四杭州路所属盐官州不作海宁州尤为至正未改之证今辑本中所标诸省路府州之名壹以大德七年为断其后有所改易即不之从用是例也

又有一事应考求者即大一统志所列各省之次第是否悉同于元史地理志是也

兹以残本考之陕西行省延安路所属鄜州葭州残本卷数相衔而地理志则二州之间有绥德州其不同一残本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宣抚司所属四州一府以巨津州通安州兰州宝山州北胜府为序而地理志以北胜府居前次则序以通安州兰州宝山州巨津州而通安州之前尚多三州 【顺州蒗蕖州永宁州】 其不同二残本江浙行省嘉兴常州二路卷次相衔而地理志则间以平江路其不同三

钱氏所纪朱氏残本之次第或不尽为原卷是以难于考定

吴氏所见残本其次第当同于原卷元史地理志四川行省成都路以彭州 【中间以数州】 威州简州相次而残本于威简二州之间有茂州地理志以茂州属陕西行省盖大德以后所改试观地理志叙成都路沿革文中亦着茂州之名是元初曾领此州无疑其不同一此外则地理志以绍庆府次于夔路之后而残本则以绍庆在前夔路在后且残本名绍庆为路亦异于地理志又残本简州属县有新津而地理志则属崇庆州达州属县有彭水而地理志则属绍庆府夔路属县有永康而地理志不着是名而考之金史地理志则为崇庆州之故县 【灌州旧名永康军亦不属于夔路】 其不同二

其尤可异者残本卷七百九十二为江浙行省之常州路全书既为一千三百卷则常州路之下尚有五百余卷依元史地理志所纪诸省次第求之江浙行省之后次以江西湖广征东三省此三省所隶诸路府州无论如何之多决不致占五百卷之篇幅是其诸省次第不能悉以元史地理志为准审矣

据秘书监志所纪至元大一统志第一次稿为四百五十册 【至元三十一年无卷数】 续修之稿为四百八十三册 【大德四年】 七百八十七卷凡增三十三册而续编云南等处图志五十八册 【大德二年】 辽阳等处图志并大一统全部目录八册 【大德三年】 或在所增册数之内由是言之则续修之云南辽阳等省似叙列他省之后而原定之卷数不变至其后又由七百八十七卷增至一千三百卷恐系以一卷分为数卷如残本之鄜州分为三卷葭州分为二卷而原稿祇作两卷是也 【元史地理志附录西北安南诸地大一统志未必遗而不载此亦卷数增多之故】

傥大元一统志叙列诸省之次第一如元史地理志则其全书未必即为一千三百卷何以明之卷七百九十二既为江浙行省之常州路至卷八百五十江浙行省大略可毕则其后之江西湖广征东诸省至多不过一百五十卷全书适满一千卷或此为至正付刊时复位之卷数果如此说则国史经籍志所纪之卷数未必无据 【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仍以一千卷著录恐本此说】 不得专据秘书监志以稽其误此又存疑待决之一事已元史地理志之次第或系依据经世大典惟原书已佚无从考见今次辑本仍从地理志者为取便于省览耳

元史地理志以肇州为乃颜故地遂系于乃颜分地广宁府路之下然肇州之地尚远在东北去广宁绝远今据辽东志满洲源流考所引大一统志佚文已云金上京之北曰肇州 【或曰黄龙府之北】 而地理志谓大一统志不载此州者盖仅见其名于开元路上京故城之下而不着元代所属所领之详不得列为经制之州故谓为不载耳此亦为与元史地理志有所异同之一事

(0)

相关推荐

  • 吴喜 | 论元王朝在乌蒙山政区的设置

    摘 要:乌蒙山地区是西南边疆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典型区域之一.作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相连地带,元王朝的设治与经营,折射出三省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同时,还反映出元王朝经营边疆地区的曲折过程,包括政区的设 ...

  • 连城本名“莲城”,是谁砍去“草头”?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莲城县"条 连城县庙前镇水北村天麟庙 客家连城古为"舟车四塞之地",唯"罗天麟反"一事闹得轰轰烈烈,上 ...

  • 方国瑜 | 试论“大理图志”诸问题

    本文运用史料,作了考证,说明大理段氏后期曾编有"大理图志"一类的书,为元初编撰<云南图志>的蓝本.本文指出<云南图志>中的谬误,力求弄清"大理图志 ...

  • 谭其骧 | 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

    谭其骧先生 诞辰110周年 2021年是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也是本刊前身<历史地理>创办40周年.谭其骧先生不仅是本刊创始人之一,还长期出任主编,倾心办刊.为缅怀谭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 ...

  • 杨长玉 | 元代车里行政区划的设置及相关问题考论

    车里地处滇西南,考察元代攻克车里并设置政区的过程和原因,考释元代车里行政区划的具体建置沿革,大体可反映元代与车里的关系及统治方式,从而有助于揭示元代对西南诸部族地区的统治情况,以及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关系 ...

  • 陆韧 | 元代宣慰司的边疆演化及军政管控特点

    摘 要: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陆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对西南少数民 ...

  • 黄河  元史 地理志 卷65,

    ​◎河渠二 ○黄河 黄河之水,其源远而高,其流大而疾,其为患于中国者莫甚焉,前史载河决之患详矣. 世祖至元九年七月,卫辉路新乡县广盈仓南河北岸决五十余步.八月,又崩一百八十三步,其势未已,去仓止三十步 ...

  • 志·地理志中(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地理志下(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陕西四镇图说,古代地理志

    陕西四镇图说,古代地理志

  • 何新:读《新唐书·地理志》摘录

    [何新史地杂记] <新唐书·地理志·通海道里>摘录及考注 <边州入四夷道星记>是书名.原称<皇华四达记>.唐贾耽撰.记载由唐边州入四夷要道,计海道二.陆路五,叙述详 ...

  • 濛江地理志丨濛江的凤岭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 ...

  • 濛江地理志之在河之洲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历代诗词选&g ...

  • 濛江地理志之名山丽川(下)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历代诗词选&g ...

  • 濛江地理志之名山丽川(上)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历代诗词选&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