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拔贡、恩贡、廪生、庠生、举人、秀才、进士、状元、榜眼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呢?

明清时期,国家每六年或十二年从优秀的生员(秀才)中选拔一批人才,到国子监深造,称拔贡生,毕业后,分配至全国各地任知县、州判等,到了清代中后期,因捐官候补的多如牛毛,几乎取消了拔贡。

恩贡,顾命思义,就是皇帝照顾功臣的子弟,赐贡生身份,享受国家干部待遇,也可以做官。

童生经过县府省三堂考试合格,才能取得生员功名,生员俗称秀才,秀才分县庠生和郡庠生,起码也相当于今天的985本科毕业生,庠生里面特别优秀者,国家会给予一定的钱米补助,相当于今天的助学金,称为食廪,也称廪膳生。

取得了庠生功名后,有一定的特权,国家免二人徭役,见了县令不跪,更重要的是拿到了乡试(省级公务员考试)的考试资格证。

乡试考中了称举人,享受国家科级以上干部待遇了!才算真正的出人头地了。

举人、贡生经省学政推荐,可以参加会试(国家县级干部选拔),路途经费由国家拔款,背上或船上插面旗"奉旨会试",连强盗都会敬而远之。

会试考中了称贡士,贡士选拔上了称进士。

进士分三等,第一等,一二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能立即任命七品八品的官。

第二等录取约二十至五十名,赐进士出身,一般授翰林院院庶吉士,待分配。

第三等录取约一百至二百名,赐同进士出身,进入国子监学习,待分配。

进士仕途起点都比较高,往往都能任命七品知县等,大学士六部尚书几乎都是进士身价。

考中了举人、贡生、贡士、进士,国家都会拔二十两银子,到其家乡祠堂建旗杆石树旗杆,以示对读书人的鼓励和恩宠。

不同之处在于选拔方式和待遇,拔贡、恩贡虽然也要考试却属于特招生,也就是现代说的保送,秀才、举人、进士等都属于科举一级一级选拔出来的,走的是普通流程。

庠生多指普通学生,也是秀才的意思,一般都在地方找工作或者继续参加科考。廪生是考到第一名的童生,层次比秀才低一些,但也有相应的俸禄(跟奖学金、助学金差不多)。状元、榜眼、探花是殿试前三名,都是优等生的意思,受到的待遇与同级其他学生不同,地位比前面几者都要高,大多直接加官进爵。

要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明清科举制度。明清科举制度较为传统的说法为秀才、举人、进士三级。但事实上,并不止三级。

科举之路的第一步为童生。最初,童生并不明确的称呼,据《明史》记载:“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也就是说,只要是在读书都可以成为童生。明中后期,童生也开始发生变化,只有那些入学通过县试和府试考试的人员才有资格称为童生,并且童生入学也有了名额限制,分大、中、小三等,每级有不同的名额。

科举之路第二步为生员,也就是秀才,另外也还可以称为庠生(因为古代学校称为庠,所以在其中学习的学生就被称为庠生)。童生参加院试考试通过就可以称作生员。通常成为生员,社会地位就会发生变化。不过,生员也是有相应等级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廪膳生”、“增广生”、“附学生”,分别简称廪生、增生、附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为廪膳生。明初时生员有定额,数量较少,所以皆食廪。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多,生员的名额也逐渐增多,这些后来增加的生员就被称作增广生。后又在规定的数额之外增加人数,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其晋升规则是,凡初入学者都称为附生,然后在岁﹑科两试中按照成绩的高低递补增生、廪生。但廪生和增生是有数额限制的,只有空缺时才能递补。三者中,以廪生待遇最高。

1.府学

这里还强调一些特殊的生员,即贡生、监生等。一般成为生员之后,都要在地方府、州、县学校学习,备考参加乡试等。但也有一批成绩优秀者得以被选送到中央学校学习,也就是国子监,这些被选拔上来的生员就被称为贡生,意即将人才贡呈给朝廷。贡生的形式有多种,如明代的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的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2.国子监

岁贡,是指特定时间(一般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一定数量的廪生入国子监。

选贡,即于岁贡之外,另行考核选拔,且没有廪生之限,凡品行优良的廪生、增生均可,清代拔贡和优贡即参考此。

恩贡,指在国家庆典如皇帝登基、大婚等年份,除岁贡常例外,加选一次作为恩贡。清代也将圣贤后裔(如孔、颜、孟、增四氏)入监读书的情况称为恩贡。

纳贡,所谓“纳”,与钱有关,即在明代准许纳资入国子监读书,普通生员身份纳捐即为纳贡。

拔贡,清代每十二年(初为每六年,乾隆改)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其各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

副贡,乡试也就是秀才考举人的考试中,没有考中举人,但成绩尚可,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贡生。始于元朝至正八年,明朝非常制,清朝定为常制,各省学政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称为“副榜贡生”。

优贡,每三年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

例贡,与明代纳贡类似,是指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廪贡等(即生员的附生、增生、廪生捐纳)。

监生,也即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最初仅有贡生和荫生(即通过父祖恩荫入监读书),不过后来名目繁杂,如例监(不过没有生员身份的亦可纳捐入监)等。

生员通过在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考试后,即为举人。但在之前,要参加科考获取乡试的资格,之后才能参加乡试。生员乡试中举的比例很低,明代生员中举比例多为三十取一,其中举率大约为3.3%。在清代前期,举人录取率降至1:80,至清中后期,录取率甚至低于1:100。

3.乡试

成为举人之后,可以参加在礼部举行的会试,通过会试考试,也就成为贡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贡士不同于贡生,成为贡士比贡生荣耀得多。

4.会试

在宋代殿试产生之前,会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此后,元明清沿用殿试考试。殿试顾名思义是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殿试的人员即为会试中榜者。殿试考试一般不会进行淘汰,只是在会试录取基础上进行重新排名,也即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参加殿试考试即为进士)。一甲进士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5.殿试

以上是明清科举考试的基本情况,但这些身份有什么作用呢?最基本的就是做官,明清两代,贡生、监生、举人、进士等都可以出仕做官(生员一般没有出仕为官的资格,但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其地位却有很大差别。

明清出仕为官有正途与异途之分,“而举、贡得为府佐贰及州县正官,官、恩生得选部、院、府、卫、司、寺小京职,尚为正途。而援例监生……而终生为异途。”

首先是正途与异途之分,如例监监生为异途,贡生、举人、进士等为正途。由正途入仕的官员晋升空间远大于异途入仕。

再者,正途出身中又有“学校出身”和“科举出身”之分。贡生入仕称“学校出身”,举人、进士入仕则为“科甲出身”, 较之“学校出身”,“科甲出身”无论是在声名还是铨选官位上都要高出一筹,所以,尽管许多贡生肄业后已经有了出仕机会,但仍然愿意再考取举人、进士功名。

(转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科举文化】河南省档案馆《乡试同年录》:内有涉县举人张岸登科举考试原始排名表

    介绍一份<乡试同年录>--张岸登清嘉庆己卯科<河南乡试同年录>粗浅研究 一.来源:1998年,樊春楼老师主编<涉县教育志>,到河南省档案馆查到有关教育和选举的手抄夲 ...

  •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据齐如山<中国的科名>载: 白丁(或处士,只读书未考试)--监生(国子监生),举人曰举监: 生员曰贡监: 因官有功之子弟曰荫监: 捐钱得之监生曰例监: 优秀生员入监曰优监: 皇帝特许入监曰 ...

  • 屡试不第吕秀才,子曾经曰过:你真的了解科举吗?

    一提到酸秀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吕秀才,他屡试不第,贫困潦倒,落魄到随便一个人都能讥讽的地步,是一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酸秀才,是彻彻底底的明朝科举的失败者.当代人提起 ...

  • 金榜题名:一图看懂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蓝字 状元 状,即投名状,类似现在的名片.简历:元,首也,头也,即第一名. 唐代的举人赴京考试,皆须投状,考试居首者称为状头,后称状元. 1 想当秀才先要过三关 明清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 ...

  • 梅州各区县进士、举人、解元概况

    梅州历代解元名录(29名) 文解元 谢天佑(梅县)元朝延祐五年(1318)戊午科解元 盛端明(大埔)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科解元 李士淳(梅县)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科解元 叶著(梅 ...

  • 【文史拾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年前写春联,专门写过高中斗方.碰到不少中学生家长,面临中考或高考,要求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         不少孩子,又是承受高考或中考压力.传统的七月上旬,现改为六月上旬,今年已经 ...

  • 高湖余氏的科考密码

    高湖最早叫"山遐浦",后亦名"山下步",县志另称"高湖崖",今人则称"高湖沿".南宋时,有一位姓高的名士,相中了这片湖光 ...

  • 庠生[庠生]

    岁试是学政到任之年举行,科试于准备乡试之年[子午卯酉]前行之.凡生员要乡试的要先行科试,考一二三等者才准送乡试. 岁试前由县府二级进行予试过关的称"童生",再岁试过关者称" ...

  • 【明清史】韩东育|明清时期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实态——以中朝、中日关系为核心

    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东亚史.中日关系史. 东亚"封贡体系",又名"册封体系",脱胎于周王朝"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 岁贡、恩贡、拔贡、副贡

    明,清国家特考贡生.分:岁贡.恩贡.拔贡.副贡. 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 ...

  • 民间故事:狐狸报答拔箭之恩,半夜里引书生入洞

    唐朝咸通年间,书生卢梓丘寄居野寺里苦读.这一天晚上,卢梓丘正在挑灯夜读,忽然传来挠门声,似乎是野猫野狗之类的动物.他大声咳嗽了一下,门外安静下来,他继续埋头读书. 不一会,又响起了挠门声.这一次,任凭 ...

  • 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

    洛阳洛宁张泽武--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 所谓"贡",就是贡入太学即国子监的意思,通过"贡"的形式,把地方教育机构培养 ...

  • 大墅上坊拔贡方大猷“贡卷”

    大墅上坊拔贡方大猷"贡卷" 不久前,好友余泉告知在安阳乡发现清代科举考试朱卷,让我一阵兴奋.因为朱卷,作为历史档案文献,在民间极为罕见,是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这份由安阳 ...

  • 燕亢生:明清时期三位霸州籍的清官名臣

    霸州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古有"三关锁钥.冀中机枢"之称.据各种方志史料记载,霸州所处之地夏商之时,曾属幽.冀两州,战国时期属燕国.秦属广阳郡,汉属渤海郡.晋后属章武国(郡),北 ...

  • 皮庆生: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以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为中心

    摘要: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主要是官方控制的教化之所,宗教性功能则由周围的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承担.姜女庙的空间布局.神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