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唐三彩从这里开始
中期的唐三彩出现在八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这个时候随着经济发展,带动了艺术的繁荣。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器皿、人物俑、动物俑应有尽有,丰富多彩产量极大,但是中期的三彩又分为前期和后期。比如1995年陕西高陵县唐李晦墓出土的三彩釉陶持鼓男骑马俑,是中期前期的作品。骑马俑通体多为黄 色,仅马鞍上等处有褐色和绿色。这时候的工艺并非全部用釉料,而是和彩绘相结合,此为前期最 大特点。同时,这个时候的雕塑水准已逐步成熟,人物俑和动物俑的造型和神态都更加多样。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唐三彩以其造型逼真,色彩明艳而在中国陶器史上著称。随着历史的流逝,唐三彩成为了唐朝社会文化的象征,有史学家认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质载体”。
部分真唐三彩在釉面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就是釉表极薄的一层釉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清晰发展过程。而一经出土,这种腐蚀就会停止。
王宫贵胄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无匹,常常将自己的琳琅珠宝展现于人,但是这种在生前的彰显还不够过瘾,想要在死后,保持同样的富贵生活,他们更是将唐三彩作为陪葬,上层官员的喜好影响下层官员,下层官员影响平民百姓,最终他们都为自己有这样的墓葬而奋斗,这种攀比之风,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不能断绝。
在今天,唐三彩却以丰富多彩的颜色,生动逼真的造型以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赢得了收藏爱好者的心。在民国时期,唐三彩就已经受到了北京等地的古董商人、学者以及金石研究者的重视和热捧。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唐三彩的研究开始火热起来,有专家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世。由于唐三彩烧制温度最 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专家。行家们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再经历做旧的过程,陶俑开始横行于世,让收藏者很难鉴别。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1994年,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出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国内就开始掀起一场北魏陶俑收购狂潮,几家国 家 级文物单位也对北魏陶俑进行了“抢救性”收购,结果都是假的,来自于某造假村,其中一些陶俑是仿制的唐三彩。
唐三彩,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首创于唐代,釉彩以红、绿、白为主,故称唐三彩。它是我国独 创的低温釉陶,但到了宋朝,唐三彩便失传了。直到 1880 年在洛阳北邙山古墓中出土一批唐三彩以后,它才重见天日。根据唐典章规定,官员死后必须随葬三彩陶器,所以大量的唐三彩被埋进了地下。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的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发掘出数量众多、琳琅满目的唐三彩,其中尤以陕西省境内出土的数量最多,种类也最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