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华侨农场问题要统一思想、分类指导
中国人大网讯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侨务工作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兆枢说,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进行执法检查后,向国务院提出了相关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到现在正好一年。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带领相关部委的同志深入到华侨农场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华侨农场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些措施和办法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全面回应,对华侨农场的问题、散居归难侨的问题和侨资企业投资合法权利的保障问题等都作出了回应。尤其是对华侨农场的问题提出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办法,很明确,很有力。报告中讲了三个方面,既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提出解决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如果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难以深入。如果只解决遗留问题,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话,过一阵子,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确实,华侨农场有很多特殊性,华侨农场的问题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困难群体,必须实行特殊的政策,特事特办才能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和基本理念,来认识和对待归难侨的问题,才有这么好、这么明确的措施出来,我表示赞成,现在的关键是在于落实。
他说,我赞成报告里指出的,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这个阶段性从某种角度讲,还主要是指中央、国务院这个层面的决策,已经拿出了措施和办法,后面能不能落实,任务还非常艰巨:
首先要统一思想。对华侨、归侨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特殊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华侨农场特殊时期出现特殊困难群体的认识问题,还要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的认识。不然的话,中央所定的政策措施就很难实施。我注意到报告中讲到,国务院侨办正在采取措施,办培训班,包括地方政府的领导人都要进行培训,要解决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解与落实问题。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对特殊群体采取特事特办,这种认识要统一。
第二,这次中央下决心解决问题,要全面落实到位,也要分类指导,对广西、云南这两个省份一定要给予适当的照顾。这些地方贡献很大,实际困难也很多。比如华侨农场所在地本身就是贫困地区,广西崇左市八个县安排了10个华侨农场,崇左是贫困地区,多是国家贫困县。现在国家给予政策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实际问题,配套资金要地方出钱,确实给市、县带来很大困难。我赞成中央支持,地方负责的原则。但对广西、云南,任务重,困难多的省区,中央财政多给一些支持,才能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现在华侨农场有一部分人叫做非职工的归难侨。什么叫非职工归难侨?当年回来的归难侨当中老中青少都有,回来以后中年人、青年人是农场的职工,少年和儿童不是农场的职工,老人家也不是农场职工,超过50岁以上都不作为农场的职工。农场体制改革以后,农场停止招收新的职工,当年回国的小归侨,到20多岁时候,农场停止招收职工,他们不能成为华侨农场职工。他们父母年纪大了,而自己却不是农场的职工,连土地承包权都没有。这些年轻人不是职工,在家里没事干。这次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的问题,不是职工就没有权利,包括社保、医保。这部分人是特殊当中的特殊,希望国侨办在考虑落实国务院6号文件的时候,对这部分特殊中特殊的群体要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