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出了中国姑娘穿起来最美的衣服

做着做着,就成痴了

在深圳10多年,

从炙手可热的金融行业,

跨到极其小众的古法旗袍领域,

成为深圳古法旗袍私定圈的“明星人物”,

元源花了6年时间。

右一 元源。

当初辞职创业,决定做旗袍,

做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少见的平裁旗袍。

元源除了热爱,几乎一片空白。

用她的话说,自己就像一头猛牛扎进来,

做着做着,就成痴了。

元源的工作室在深圳南山一个创意园里,

临近路边,店面被几盆绿植簇拥,简约且雅致。

冬天的深圳,阳光依旧热辣辣的,

阳光霸道的透过玻璃窗,投射到店内,

在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旗袍上,

看到了过往岁月温润如玉的美好。

这间别具一格的旗袍工作室,

是元源独匿于喧闹而繁华深圳的一处小天地,

这些长短花色各异的袍子,

浓缩着元源全部心血。

她做的旗袍,重塑了大众对于旗袍的概念,

既不是《金陵十三钗》里的婀娜多姿,

也不是上海民国风情万种的佳人。

而是有着林徽因的睿智,

宋美龄的端庄,以及张爱玲的一生追求……

这些已经消逝在我们日常生活,

只留在人们幻想中的东方韵味,

倒成为了元源做的旗袍的独特。

“现在旗袍,很多空有元素堆砌,尺寸偏瘦,

穿在身上,很容易就会显得风尘或轻佻”,

这不是旗袍在元源心目中的样子。

“我想要做的旗袍,

是能诠释且代表曾经的温婉优雅和书香气。”

不需要凹凸有致的身材,

不是花样年华,也不是王佳芝。

而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女性,

无论是学生,还是太太,亦或是妇女,

在日常中最常见的服饰,

简约、舒适、不被束缚、不挑身材,

更不用举步维艰。

在这6年时间里,元源做了上千件平裁旗袍,

每件旗袍的背后,要历经几个月的设计和打磨,

从布料到衣领盘口一针一线的付出,

元源对每件旗袍倾注了所有。

她说:“旗袍就像住的房子一样,

希望每个女孩都能穿上旗袍,找到本真的自己。”

01

她做出了深圳

最独一无二的古法旗袍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女孩,

元源性子倒是安静。

喧闹的深圳,曾让她无数次想过离开,

“深圳节奏很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文化比较贫瘠,偶有几片小绿洲可栖息。”

“它有一个别人都比不上的好,给人自由,

它容纳得下任何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

这是元源心中所认可的深圳。

在金融业待了几年后,即便遭到全家人反对,

元源依旧坚持辞职,在深圳创业,

没过多久,在深圳南山的这个创意园里,

一个全新的原创旗袍品牌——“鲸生水也”诞生了。

一鲸落,万物生,

“鲸生”二字,取自于“鲸”的庞大和恒定淡然的美。

非科班,偏要做人们淡忘的平裁旗袍,

在很多人眼里,一开始就是自嗨,

这同样也是元源对自己最初的定义。

元源在家工作的地方。

“我从小就喜欢中式古典元素的东西,

喜欢珠宝与价格无关,而是它恒久的存在感,

喜欢独特有灵气的设计。

慢慢的,发觉自己在古法旗袍上,

有一种骨子里的深爱。”

几句喜欢,一句深爱。

元源一脚踏进了旗袍的世界,决心半生与之为伍。

最初,当别人的创业有标杆和参考时,

她只能大海捞针找“门路”。

你能想象在网上看了2000多份简历,

才“淘”到了一个工艺方面的领路人吗?

为了做好旗袍,

她翻阅了大量的古董一样的裁缝书、文献,

甚至跑到上海、北京、苏州找资历深厚的匠人老师傅,

前往日本找最顶尖的布料。

“好几次去博物馆看古墓出土的实物,

一个人蹲在那研究衣服下摆的缝制工艺,

常常被博物馆巡逻的人盯上”,元源笑着说道。

天赋异禀这件事,大都发生在有心人身上,

“从织物、工艺、设计三个方面诠释传统旗袍美学”,

是元源至始至终的坚持。

就这么几年的摸爬滚打,

让元源在第4年,

就已经是古法旗袍私定领域的佼佼者了。

“从零到一,这一路走来是寂寞的,

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在现在的中国文化里,

旗袍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更不用说只在老匠人、博物馆以及艺术书籍中存在的平裁旗袍。

这是元源做的第一件平裁旗袍。

而在如今的旗袍圈里,

我们最常见的是西式改良的旗袍,

很多人不知道“古法旗袍”到底是什么,

元源习惯将它们准确定义为平裁旗袍。

这是最简约,最日常的平裁旗袍。

平裁旗袍是旗袍的一种款式,

连肩连袖,与西式裁剪的破肩袖不一样,

平裁上身,不是前凸后翘的生硬,

而是包容含蓄的柔美,

颜色也不是大红又大绿,而是配色舒适高雅。

“因为古法,太宽泛了。

十字平裁,才能代表中国人几千年来做衣服的统一风格。”

一块平布放在桌上,

上下一对折,剪两刀就成了。

这是平面裁剪最简单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

在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

平裁这种款式是服饰的天下,

一块布,只为一件衣而生,

那块布还有个特别形象的名字——“一枝花”。

此后的平裁旗袍,

出现了长达几十年的文化断层。

西风东渐。

西式审美和裁剪手法加入旗袍裁剪,

造就了我们今天在影视里比较常见的,

贴身高开叉,妩媚妖娆,婀娜多姿的旗袍,

并且占据了小众中的“主流”。

2000年上映的电影《花样年华》,里面张曼玉便穿着旗袍。

对于一种文化来说,

被剔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致命的打击。

平裁旗袍的“消失”,是遗憾也是可惜。

当挂在店内的这件名为“西园高天”旗袍,

引发我们阵阵惊叹的时候,

元源兴致勃勃给我们讲起了,

这件旗袍的创作故事。

这件平裁旗袍名为西园高天,一匹织物,成就一件衣。

“遇到这款织物时,正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里面有一段,正写到苏东坡、米芾、李公麟等,

北宋十六文豪在驸马名为 西园 的别苑里,

举行了一场与兰亭雅集齐美的文人雅聚,史称西园雅集。

再看眼前这片干净清澈的悠蓝和莳绘的清爽花草,

让我瞬间梦回北宋西园,那时的文华与高天。”

“西园高天”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襟卫”,元源原创的大盘扣设计,以及手写的“鲸”字,让这件旗袍真正的独一无二。西园高天晴云舒,十六文豪尽笔悠。苔痕莳影作白描,子瞻不久号东坡。

为了这件“西园高天”,元源还写了一首诗。

西园高天晴云舒,十六文豪尽笔悠。

苔痕莳影作白描,子瞻不久号东坡。

更值得说道的还有这件,

名为“宝石一样”的墨绿色旗袍。

说它为“镇店之宝”也不为过。

这件旗袍的款式,正是当时宋氏三姐妹、民国高官夫人和太太们最爱的款式之一。

复古、高雅、低调有内涵,

是我们第一眼见到它所能想到的关键词。

衣领处,元源自己设计的,

镶着几颗宝石的盘扣,是这件旗袍名字的由来。

这件旗袍花了她几个月的心血,

做出来的'宝石一样”旗袍已经绝版。

但它在元源心中,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因为不论是织物、工艺,还是设计,

都意味着元源在旗袍上的突破,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这件旗袍之后,我们的旗袍,就进入了成熟期。”

02

颠覆旗袍概念

让所有女孩都可以穿上旗袍

谁说身材不好、身高不够的女孩,

就不够资格穿上旗袍?

谁说旗袍,只属当代主流审美中高挑细瘦的秀场佳人?

每一个走进元源旗袍店的姑娘,

都会第一眼看到挂在店内大厅入门处,

最不起眼的这件小蓝袍。

小蓝袍,极简的蓝色平裁旗袍,砂洗绢纺真丝面料,隐藏针迹的工艺,精巧别致的襻扣,洁美蕾丝藏袖里,穿来都是温雅书香的气息。

这件小蓝袍,还有一个特别动人的故事。

某天傍晚,一位从东莞赶来的30多岁女人,

踩着夕阳,急匆匆走进了店内,把店里的旗袍试了又试,

最后穿着着小蓝袍,站在镜子前偷偷抹泪。

元源很是不解,

“是哪里做的不周到?”“把顾客弄哭了,这可怎么办?”

转过头,女人告诉她:

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想起了母亲年轻时,坐在梳妆台前的样子。

“一句话,就把我说哭了。”

说起小蓝袍,元源每次都会想起这位顾客。

一件简单的袍衣,承载的不止是岁月的痕迹,

更是曾经,女性对于自我的表达和追求。

它不会挑你的身高,嫌你的胖瘦,

也不会拒绝你的平胸和一点也不翘的臀。

“旗袍的美,其实每个女孩都可以拥有。”

穿着小蓝袍的姑娘。图/元源

正如元源说,从做旗袍设计的第一天起,

她的初心,便是每个女孩都能勇敢穿上小蓝袍,

透过衣镜,看见东方气质的另一个自己。

这个愿望,其实也源于元源自己。

“我本身就有穿衣的困扰,

1米5的身高,微胖的体型,

一直没有办法找到适合我的衣服。

而衣服是人的一种表达,

你穿怎样的衣服,就是住在怎样的心里”。

“衣服和你所住的房子是一样的。”

这一句,简直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当下是时尚和审美固化,

为某种单一而狭隘的“潮流”造势时,

实际上,就为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关上了一扇门。

她们怎么办?

拼命减肥,拼命向着高挑瘦美靠齐,

从而盼着有一天,

套进模特身上的那一件漂亮裙子里去。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女孩,

正在被“裙子”绑架,正在被“审美”绑架。

“在西式的时装里,我只能穿得跟别人一样,

尽力避免在人群中暴露身材的'不足’。

西式的衣服对标西式审美,

而西式审美更着眼于表达人体之美。

后来,这种表达渐渐变得单一,

追求的是凹凸有致、九头身的完美诠释。”

图/《金陵十三钗》

“可是,我没有这个角度人体的美。”

可能你也没有,她也没有,太多太多的女孩都没有。

曾经的旗袍不是这样的,

它在东方女孩的身上,

所展示的是典雅的东方气韵之美。

这一点,在元源的举手投足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她随手换上一件店里的旗袍,

走出来那一刻,旗袍彷佛“活”了。

温婉大方,灵动而美的女性魅力,瞬间光芒万丈。

“平裁旗袍,就是当你穿上以后,

人们看到的是这个人和这件衣裳,

相互映衬出来的合二为一的美好状态。”

人们的目光不停驻于身形曲线,

也不仅暗叹衣裳花案的美貌,

只会觉得前面这一道风景,

让时间好像变慢了,空气变得清净了……

“会不由得感叹,今天的一切都很舒服。

这种感觉,就是我想要的”。

旗袍有很多流派,

不管是京派、苏派,还是海派,

元源无意将自己的旗袍纳入任何一个派别。

她就是她。

既要衣裳悦人,更要衣裳悦己。

所以元源设计的旗袍,典雅大方,

看似简单,每一件却都来之不易。

一件旗袍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

从进口布料的选择、研究,

到领口盘扣的原创设计,花纹图案的创新,

全部自己亲自动手。

也正因为如此,

元源的旗袍,每一件都万里挑一。

当我们茶喝得差不多时,

元源还拿出了自己做的第一件平裁古法旗袍。

它叫“元意”。

“元,是万物初始的意思。

尽管这件旗袍不够完美,

但这是出发点。

回头看,挂在那的它反倒会时刻提醒我,

这么多年自己走到哪里了。”元源说。

为旗袍取名,也为旗袍写诗。

这番用心和诗情画意,

一方面是对审美和艺术的追索,

另一方面,这不也就是生活嘛。

为了所有女孩尝试旗袍,

元源还发起了小蓝袍生活回归计划。

03

在深圳

生活和艺术可以合二为一

“我喜欢在家设计,很多灵感都是在家爆发的”。

就是这一句,让我们对这位旗袍设计师的家产生了浓厚兴趣。

元源的家,距离鲸生工作室不到3公里。

10分钟左右的车程,

让她往返于工作室和家之间轻松自在。

到家之后,元源换上了一件橘色长款旗袍,

比起在工作室的样子,

她更显松弛自如,

却也不失典雅,神韵中还带着柔和的美。

元源和女儿。

生活最好的样子,大抵如此了吧。

走进元源的家,

和工作室的古雅风如出一辙,

家里的每一件、每一个角落,

也都是出自元源之手。

女儿的衣服,是元源设计的。

“衣服和房子一样。”

设计旗袍和装修房子其实也一样,

元源把自己对于艺术的审美,

融入到生活中方方面面。

一楼是孩子们的阅读、游玩区。图/元源

二楼的阁楼,是元源一家,

工作、休闲、玩乐的地方。

当阳光透过天窗投射进来,

我们可以想象到,元源伏案设计时的专注,

也可以想象到,儿子在镜子前反复练习今天刚学的街舞动作,

亦或是女儿背靠大熊玩偶,翻开了最新的绘本……

因为家太过美好,

曾经还引来了瑞典设计师,

来家里连拍了三天。

就像我们今天一样,“闯”进她的生活,

得以窥见的是风花雪月,

没有一根鸡毛的绝对理想。

尤其是在人潮拥挤的深圳,

有这样一个家,

这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天地,

这样一对可爱的儿女,

可能要被认为上辈子拯救了世界吧。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却唯独,不是元源的。

对于她来说,旗袍不只是一件衣服,

它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

女性解放自我、追求生活之美的艺术品。

它并不高高在上,它可以阳春白雪,

成为我们在家里,一件非常舒适的居家衣袍,

也可以出街,成为姐妹淘下午茶的精致“战袍”。

可是要做到如此,

岂是一句简单的热爱、天赋加持,

说得清道得明的。

“我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匠人”,

用匠心做好每一件旗袍,这一点,元源无比笃定。

来源: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作者:城君。

喜欢,就给文章一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