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做年馍】◆刘敬森
作者简介
做年馍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看着馍店门前排队买年馍的人群,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小时候做年馍的一幕幕画面来。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那个年代,农村人的生活还比较紧张,一年下来,绝大部分家庭都会面临缺粮的窘境。除了过春节,一般人家平日里是很难吃得上白面馍的,所以那个时代的小孩子都特别期待过年。与其说期待过年,倒不如说就是期待过年的时候能吃上几天白面馍,满足一下食欲的需求。特别是临近过年的时候,倘若谁家年馍做得早,谁家的孩子早早地捧着一个白花花的豆馅馍出来啃着吃,那一定会招引一群的小孩子咽着口水围着看,然后各自回家问父母自家什么时候做年馍。
我家做年馍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以后,大概是父母害怕年馍做得早,被几个馋乎乎的孩子早早吃完了,家里有客来没办法招待。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家里有几斗粮,有几升白面,不仅父母心里清楚,小孩子整天在家瞅装粮食的袋子,看盛粮食的囤子,心里也明白得很。到了八十年代初,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家里的年馍也做得有了起色。
一般情况下,我家做年馍的前一天,父亲和母亲就开始着手做准备了。母亲会用精选好的酵子和好一盆发面,以便第二天作“面头”用;父亲则会挑选上乘的红薯用清水洗干净,整齐地摆放到大盆里,以备第二天做馅子用。第二天早上五点左右,天还黑隆隆的,父亲和母亲就起来了,开始忙活起和面来。锅里是烧好的热水,热腾腾的水汽弥漫在厨房里,沁透着过年的气息。母亲用面瓢将备好的白面一瓢一瓢舀到大面盆里,父亲用温水和面,并从昨天和好的发面里揪出一小块作为“面头”,掺和在搅拌的面粉里面,反复揉搓,直到和出筋道来,面盆也干净了,便将这一大块面双手捧起,走向睡觉的房间,放到被窝的簸箩里,然后小心地盖上被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此循环往复,大概得和上八九盆面,父亲的腰酸得直不起来了,和面环节方才宣告结束,而此时的东方才刚刚露出鱼肚白。
和好面以后,母亲把洗好的红薯一个一个码到大锅里,再放上洗干净的红豆和枣,便开始烧大火煮。煮好后呆上多半个时辰,掀开锅盖待热气散尽,母亲就用专门的小木榔头在锅里将红薯、红豆和枣捣成泥状,这便是做豆馅馍用的馅子了。有时候母亲担心馅子不甜,还会往馅子里加入少许白糖或者红糖,这大概是迎合小孩子爱吃甜食的口味吧。
简单吃过早饭,母亲洗刷完毕之后,被窝里的面基本上发好了。父亲在母亲的帮助下,将一块一块的面挟出来,开始“垫面”。垫面需要加入面粉,在案板上再和一遍,这样和出来的面就瓷实多了。垫好的面需要再次放到被窝的簸箩里,让其“醒着”。而此时,母亲约好帮忙做馍的大娘婶子们陆续来了,家里就叽叽喳喳地热闹起来,过年的特有的喜庆氛围弥漫在整个院子里。
做年馍先包豆馅馍,这应该是各家沿袭下来的习俗。母亲将收拾好的豆馅用盆子端上来,大娘婶子们便主动去被窝里拿面了。一边说笑着,一边在案板上再次垫面,这个说俺家的面白,那个说俺家的馅子甜,相互比较着,净说着吉利的话,让人觉着生活真得好,日子真的有奔头。擀皮,包馅,拧口,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转眼功夫,一个个饱满洁白的圆团子就成了。母亲忙着将包好的圆团子收拾放好,上面盖上一张纸,先让这些宝贝自行发着,又张罗着忙前忙后。
此时的父亲是不上厅堂了,他接下来的活就是专门负责烧火。蒸年馍一锅一般摆满两层箅子,烧火火候要掌握得好,时间要把握得好,这事一般都是家里的男主人做,别人也承担不了。发好的新馍上了锅以后,父亲是拉着风箱先大火将水烧滚,然后中火烧一会儿,再小火慢慢熄零,厨房里便蒸汽缭绕。三十分钟左右,馍基本上就熟了。第一锅新馍出锅是十分庄重的。母亲负责出锅,父亲负责放炮,恍恍的炮声是祈福的欢奏。出锅掀出的第一个馍要摆放在碗里专门敬神,第二个馍母亲要掐下几小块扔向空中,念叨着八方神仙来享用,然后出锅的馍才允许眼巴巴的孩子们拿去吃。第一锅子新馍,母亲要分享给忙活的大娘婶子们的,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着好吃,甜着呢。年的味道,就是甜!
豆馅馍做完了,接下来要做花糕。花糕大年三十是要拿来摆放敬神的,虽然我并不相信有神会享用,但年后走重要的亲戚,花糕也是必带的。一个个柔嫩的小胳膊揽住一个个鲜红的甜枣,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一层,或者两层,富足和喜庆就洋溢出来了。我真佩服大娘婶子们做花糕的手艺。除了做花糕,她们还自由发挥和创造,做出了肥硕的“大鱼”,玲巧的“燕子”,憨态可掬的“胖猪”,甚至还会有长耳朵的小白兔,煞是可爱。美好的事物是双手创造出来的,美好的生活不也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吗?
大娘婶子的帮忙一般要延续到下午一点多。不顾得做饭,各自吃几个热馍就算过饭时了,彼此帮忙都是这样,也不用多客气。她们走了以后,剩下的零碎的小活就归母亲自己了。母亲总是担心过年做的馍不够吃,然白面又不是太多,她就用白面掺上一些杂面做几锅“花厘虎”卷子以备用。其实在当时,能吃上“花厘虎”卷子也是很不错的了,大家都知足得很。
做好的馍冷凉以后,母亲就把它装在馍囤子里或塑料袋子里,宝贝似的看着。小孩子总觉着白面馍吃不够,时不时地摸出一个干啃着吃,甜蜜蜜的,根本用不着就菜。年后串门走亲戚,礼物少不了要拿馍的,不拿馍又的确没啥拿,就又彼此品尝各家的年馍味。初八初九亲戚走得差不多了,过年的馍也基本上吃得差不多了,就又回归到吃孬面馍的日子了,于是就又盼着下一年尽早到来。
时光荏苒,星转斗移,不知不觉间,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了,白面馍能天天吃了,却总感觉馍没有原来那么好吃了,没有原来那个年的味道了,反倒是原来的孬面馍成了稀罕的物件。嘘唏之余,很是感慨。特别是今年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开启了新的征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不能不说还是党领导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