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章写作能力?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曾经见过许多资深的媒体人说:新闻专业、中文专业的硕士生来单位后却不会写一个简单的会议报道,让他们感叹现在学校培养人才能力的缺失,并表达对现代学生的失望。
的确有这样的问题,许多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却连本专业最基本的技能都不会做,或者做得乱七八糟。
研究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文章都有很多,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估计也看过不少,但大部分还是不知道如何简单明了地写出一篇文章。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中山大学中文系有一个传统,它要求本科一年级必须写完一百篇作文;二年级需要写八篇万言书评、一百篇古文诵读、三十篇指定篇目背诵;三年级则需要完成15000字的学年论文……
这样简单粗暴的要求仿佛与倡导个性化和创新的年代不符,也曾被人称之为“大跃进”和形式主义,但中山大学中文系却将这个传统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中文系学生的“规定动作”,自1986年开始,这个传统已经在中大中文系延续了30多年了。
2015年他们还出版了一本叫《百练成篇:中山大学中文系百篇作文实践教学三十年的回响 》的书籍。“百篇作文”已经成为该系独有的文化。
一方面,每位学生获得导师的亲自指导,在练就写作技能的同时更习得为人处世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导师通过对学生作文技能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状况并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毕业多年的同学来说,大家在工作中慢慢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价值,认为培养了学生敏锐的社会触觉、深刻的问题意识、流畅且具个性化的文字表达,更获得了心智和品行的同步提升。
如何成为一个写作方面的专家,无论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
方法可能有很多,但都离不开一个答案:就是不断地去写.
著名作家王安忆是这样说的:
“写小说就是这样,一桩东西存在不存在,似乎就取决于是不是能够坐下来,拿起笔,在空白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一行字,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再接着上一日所写的,继续一行一行写下去,日以继日。要是有一点动摇和犹疑,一切将不复存在。现在,我终于坚持到底,使它从悬虚中显现,肯定,它存在了。”
写出《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等作品的知名作者余华原来是一名牙医,20世纪80年代牙医还没有这么多收入,他就想找一份舒服的工作,于是就到文化馆去写小说。
“一开始时,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根本不知道如何写,所以就先从短篇小说学习,那个过程很艰难。”
基础很差的余华最终能成为知名作家,当然离不开他那个时代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年代,许多文学杂志的版面填不满,所以他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小说,但也离不开他的努力。
他曾这样说:
“坐在书桌前,我脑子里什么内容都没有,但一直逼着自己往下写。我发现写作会让一个人变得自信,我第一部作品写得很差,但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第二部好像开始有故事了,然后再写第三部,就发表了。”
他认为要成为作家“要让你的屁股和椅子建立起深刻的友谊来,要坚持坐下来。”
用对话推动情节,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等都是一名小说作家的基本功,但余华却发现自己不会这些基本的技能,怎么办?去练习呗,看经典的《罪与罚》是怎么写的,看威廉·福克纳是怎么写的。
这个时候你该知道如何去写了吧?
大部分人只在大学之前练习过写作,而大学及其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都缺乏写作的训练。
所以不少人爱说:“我这人就擅长干活,不擅长说也不擅长写,我不表现自己”。但其实,写作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加重要。如果说读书时代的写作关联的是考试的分数,那么成年人的写作则牵涉你的思考和个人能力。
核心在于要不断的去练习: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世界上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突然让某个人表达能力一晚上就提高到登峰造极,需要的是你不断地去尝试、练习、思考和改进。关键是做起来,不要认为自己不会。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方法,表现为:
第一个是训练思考能力并持之以恒的思考。
写作的前提是要有需要表达的内容。当开会时,领导突然让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说、说什么。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系统、流畅的表达,背后是要能够持续的思考,对于表达的部分内容有很多已经深思熟虑形成框架、部分内容进行过初步的归纳与整理、剩下的才可能临时发挥。
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句话说出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很多人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习惯,期望与临时能够产生出火花来,这基本上不靠谱。
在思考时,可以学习一些方法,譬如结构化金字塔什么的,但这个也仅仅是一种当你有思考的原料时帮你梳理的方法,没有原料思考也不会发生,所以不要认为学会结构化思考的方法你就真的会思考了!
思考是为你的表达储备原材料。
第二个是要积累表达的语料。
当你外语够不熟练,但又需要跟老外去交流时,你会发现许多时候你明确的知道想说什么,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深思熟虑很多遍了。
但由于对另一种语言不够熟练,你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句子合理的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会抓耳挠腮。
不仅仅说外语的时候会这样,用自己的母语表达的时候也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大量的摄入要表达领域的语料,你就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表达的内容十分刻板,令人生厌。
譬如你读大学的时候跟同学交流的语言,一定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你也用的得心应手。但这些语言却不能用在职场上,职场上沟通的语言有自己的规范。
还有假如你去菜市场、基层工作的人们中间,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很生动,许多时候甚至令人叫绝,但可能却不适合其他的领域。
要积累你表达的语料,需要弄清楚你的职业和岗位要求,如果是政府官员你就要多去读相关的文件、政策或者党报、领导的讲话稿;如果是工程师,则需要了解你这个领域的术语名词甚或你们的机构里的工程语言。
这方面的练习,一个是阅读,大量的阅读,保证每天能达到你领域内严肃内容3000字以上(我见过有人日读10000字以上,坚持了10年);另一个是观察、记录、学习,看高手是如何写的说的。
这里面你会发现许多你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词汇和语言;再一个就是自己尝试去说和写。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提升你的专业度。
最不会表达的人,如果说到他擅长的领域,也会滔滔不绝。譬如一个不擅长写作文的小学生,当讲起他喜欢的游戏时,会发现他说的十分生动、充满激情而且会打动他人。
如果你对一个领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其实你自然的会表达的流畅、准确而且富含感情。
学会写作最简单的秘诀就是:开始写,然后一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