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 镜头分析
集结号镜头语言的分析
《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 所以该片一切都围绕着战争故事来叙述。整部影片都经历着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变迁, 即描写了以战争时代冬天的雪景为剧情的开始发展到和平年代秋夏交替和平的生活为结尾的故事内容。这部影片的战争部分与和平部分在镜头语言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平年代的时候, 镜头画面的表现上处理比较平和, 过渡比较平缓。例如, 谷子地在煤窑找九连弟兄遗骨时的场面和最后在连长墓地时的镜头采用了幅度很大的手持运动拍摄手法, 其余的场面都是非常平稳的拍摄方法。而战争年代的镜头, 只要是发起战争, 响了枪后, 摄影机的镜头拍摄幅度就会非常大, 采用的是手持拍摄手法, 表现出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战争气氛, 使战争的场面在整体上保持一致。[2]
《集结号》打破了我们传统古装武侠片的拍摄手法, 结合了中外战争电影的艺术元素, 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对国产战争片的新探索。《集结号》被当做是一部独特的“战争片”或“史诗巨制”。为了拍好这步片子, 导演仔细地观摩和学习《拯救大兵瑞恩》《勇敢的心》和《兵临城下》等多部国外大片, 学习他们的拍摄手法和视听语言, 甚至在《集结号》公映之日, 专门去医院探望了国产战争影片《南征北战》的导演汤晓丹, 使媒体感受到了“两代战争片导演的薪火相传。”[3]《集结号》战争场面多以烘托战争场面残酷激烈的气氛和战士们顽强不屈英勇抗战的人文精神, 所以镜头的处理基本上多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写来描写每一个士兵在面对敌人时的状态和行为, 以此来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例如, 在去坚守汾河南岸旧窑阵地的路上, 描写谷子地一行人夜间穿过桥的时候, 通过景别的转换, 运用了特写镜头描写了当时谷子地在去往战场上的内心的起伏变化, 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集结号》被人们称为具有中国式商业大片的最高制作水准, 冯导自己也表示《集结号》影片前半部分的阵地战在镜头运用与表现手法上都参考了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导的《拯救大兵瑞恩》。例如, 在汶河南岸旧窑场打阻击战时, 大小景别的迅速切换、运动摄影做的都很不错。既拍出了战场的壮观, 又拍出了其残酷性。我们会发现两部片子的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电影的叙述手段是相同的。这说明了导演在拍摄《集结号》这部片子的时候采用了很多别人的东西, 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他过多地吸收了这些艺术元素, 造成整个的影片有些牵强。我们知道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叙事手段, 齐白石先生说过:“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学习是为了创造, 而机械地模仿只能落得邯郸学步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艺术元素加以吸收,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成功的“模仿”。
《集结号》这步影片注重表现真实, 在空间造型和人物造型以及镜头画面上都在极力表现一种写实风格。《集结号》通过对主人公谷子地的描写, 以小人物大背景、小人物大感情拍摄出以小见大的战争大片。从造型上要求严谨的写实效果, 把谷子地这样一个朴朴实实、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好的影片美术设计不能只看设计图画的是否好, 也不能只看对影片的理解是否透彻, 最主要的是能否把自己的情感、灵魂糅进整部影片中, 进入一个真正艺术创作的境界, 能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 把灵魂融入整部影片, 把人物情感发挥到极致。[2]
《集结号》影片利用了很多镜头语言, 演绎了战争的强大冲击力, 它震撼着观众的灵魂, 成为《集结号》引人入胜的重要元素;充满人性的张力, 让观众在震撼与战栗中体会电影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感受战争对人类摧残的同时又对人精神的净化和生命的升华, 并从中接受战争带来的精神洗礼。
镜头一:在汶河南岸旧窑场打阻击战的时候, 王金存作为一名文化教员, 当他初次听到炮弹爆炸的时候出现了生理上的失禁状态, 这看似是中国军人的耻辱, 但却给出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每一个普通人在面临死亡威胁时的真实状态。镜头语言运用得非常灵活, 通过特写与中景之间的转换, 真实地描写出了王金存从一个怕死的文弱书生到最后壮烈牺牲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但在正面描写王金存、焦大鹏、谷子地的同时, 也揭示了人性所具有的弱点:莽撞、愚钝、懦弱……以及在面对死亡时的求生的本能。
镜头二:《集结号》前半部分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是当赵二斗踩中地雷的时候, 谷子地用自己替换下了赵二斗的这一场戏。在这危难时刻, 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可能失去生命, 而是想到了赵二斗是全军炮兵的“眼睛”, 必须完成任务。也许谷子地就根本没有想太多, 他只是凭借自己作为一名战士的本能去那样做了。英雄的诞生就是那么简单, 就在那电光火石般的一瞬间完成了升华, 同时也让观众的灵魂在一瞬间得到了净化。这段镜头的描写对整篇故事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就是后来赵二斗对谷子地知恩图报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包容了人性的温暖和中国式的人性温情。
镜头三:当赵二斗踩地雷的时候, 正好美军坦克从身边经过, 镜头画面切到了美军坦克车长与谷子地的饶有趣味的对话。谷子地对美军车长说的那句“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时, 引起全场观众的哄堂一笑。这是冯导运用了他诙谐幽默的戏剧天赋, 在这恰当地安排了一句经典的台词, 让观众在紧张的气氛中能够得以放松, 这是导演的思想和安排。更有趣的是当美军车长知道原来是我军遇到危险了, 非常高兴的高喊:“没事, 没事, 他们踩着雷了。”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话语啊!冯小刚导演用这一细节把美军自私狡诈的嘴脸在这时体现无疑, 还在临走的时候说道:“祝你好运, 你最需要的就是这个了。”让人听了多么生气的一句话。导演在这升华了主题, 表现了我军在遇到困难时的勇敢和沉着, 反面的对比了美军的无情和冷漠。曾有这样一篇文章《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文章中作者就揭示了“好莱坞利用各大厂商、各大导演、各大明星, 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技术手段在制造着美国式民主、美国式正义、美国式公平、美国式拯救的同时, 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电影这一大众化传媒矮化、丑化、异化他国的文化心理版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