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就该这样设计!(实例剖析)
作者:赵晓征、王旭亮
本文共3386字。更多精彩干货,请关注中国养老周刊
今天,为大家分享北欧的两家养老院的设计特色。
一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牡丹园养老设施
(一)设施概况
这是一个复合型养老设施,2005年4月奠基,2008年正式开业,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东城区一组圆形建筑中的一部分(图1),是瑞典最受欢迎的养老设施之一。
项目还包含有一部分健康老年公寓(28套)以及位于底层的部分学生公寓(10个房间)。养老设施总建筑面积1.4万㎡,坐落在具有一定高差的两条街道之间,是一幢拥有圆形中央庭院的7层建筑(含半地下1层)。公寓内的房间围绕环形走廊并沿街面布置,朝向分配均匀,且有向外挑出的观景阳台(图2、3)。
3 牡丹园项目标准层平面
介护型养老设施部分有护理床位54床、认知症照护单元26套,目标群体是65岁以上需护理的老年人,服务愿景是尽可能通过最佳的护理、关怀和互动来实现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
(二)设计原则
养老设施设计中非常强调品质以及尊重老年人的原则,在布局、空间、选材、色彩、识别性以及保护老年人隐私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考虑,从住、用、行、护等方面细致管理,减少老年人事故的发生。
介护型养老设施大约每14位老年人为一个护理单元,多为单人间,每个护理单元内都设有一个公共起居厅,以及相应的办公、存储、洗涤等辅助空间,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色彩区别,各具特色。
(三)设施主要特点
1)入口(图4)。首层及半地下层的入口没有气派的大堂,并无特别装饰,就像是普通住宅的入口。大门采用电动装置控制开闭,老年人只需按动开关,门可自动开启,待老年人通过后大门会自动闭合。这使得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都可以方便地进入公寓。设施门厅风格朴素,内外两侧靠墙均设置有供休息用的座椅。
2)中央庭院(图5)。圆形的庭院为环绕四周的建筑提供了开阔而均等的观赏条件。面向庭院一侧出挑的阳台为公共的观赏空间,与内部的公共起居空间相连,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户外环境和宜人的观景视角。
中央庭院的绿化也经过精心的配置,植物花卉都被安置在高于地坪之上的木质或石材花坛中。方便老年人在庭院中行走握扶,同时也便于老年人触碰并感知植物的气息,坐在庭院座椅上或者乘坐轮椅的老年人也同样能够以最佳的视角欣赏园景、感知花的芬芳,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五感”功能,具有较好的“治愈”作用。
3)公共休憩空间(图6)。在一层与中央庭院相连的入口处,设置公共休憩区,为老年人提供了阴雨天的观景场所。同时,在休憩区的周围,相应地布置了值班室、信箱及洗衣房等公共服务设施,老年人可以在这里阅读和书写信件,利用等待洗衣的时间喝茶聊天,方便老年人的同时,也为老年人营造了交流沟通的场所和氛围。
4)独具特色的入户门(图7)。进入护理单元的大门两侧材质和色彩不同,以示内外有别,以免入住其中的老年人走错自行外出。同时,老年人居室的门上都设有观察窗,观察窗的玻璃做了防视线干扰的处理,既方便护理人员管理,又保证了老年人的隐私。
5)老年人居室。居室内家具除衣柜、床以及床头桌以外,允许老年人自己选择和配备。老年人从家里搬来喜欢的、用惯的家具,随意摆放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及家族子孙的照片,也为他们能够在这里轻松愉快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
无论老年人居室内还是公共空间,都布置得像家里一样温馨舒适,家具轻巧且特别注意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木质材料配上各种色彩的布艺,温暖并有较强的识别性。入住的老年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并不强调统一。
6)运营管理。关注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工作环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员工宿舍、就餐、更衣室、休息室、会议室等空间。在半地下层还设有多功能厅、公共小厨房、员工更衣淋浴、以及健身房。
每个护理单元居住14位老年人,日常只有3位护理人员,还配有护士和物理治疗师等兼顾每一个护理单元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与需护理老年人的比例为1:1.5,是一个从策划设计到运营管理都非常成功的高品质的养老设施案例。
二
丹麦锡尔克堡市玛丽恩林德介护型养老设施
(一)设施概况
位于丹麦中部大区锡尔克堡市的玛丽恩林德养老设施以灵活性和居家氛围而著称,同时设计充分考虑了护理人员工作环境需求。玛丽恩林德养老设施于2017年2月26日首次对外开放,并于3月4日开始正式接纳老年人入住。同时,该养老设施靠近市中心,可同时享受城市生活的活力和优美的自然景色(图8、9)。
养老设施入口并无华丽的大堂接待区,代之以简单实用的休闲咖啡厅。其他公共设施仅限于厨房、餐厅、健身房、美发室、牙医诊所以及多媒体会议室,并无室内游泳馆等高端但实用性不强的配套设施。
(二)设计原则
日间照料中心可同时接待35位老年人。公共活动区域和房间入口处的圆形天窗,增强自然采光,减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建筑理念。
供老年人休息的房间均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因为很多老年人便秘而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卫生间,且丹麦老年人更偏好借助辅具独立使用卫生间,房间内配有独立的卫生间虽然增加投资,但方便日间照料老年人在没有排队压力的私密环境下使用卫生间。
丹麦老年人非常喜欢享受自然的乐趣,所以设计师最大限度地将自然引入室内,通过大量使用阳台、绿色屋顶和悬挂花园,以及阳光房等,满足老年人亲近自然的愿望。养老设施区域整体平面布局为H型,最大程度减少了走廊占用面积。
每层2个居住单元,每单元12套公寓,5层共计120套老年人居室,是丹麦比较典型的养老设施规模。每个居住单元均设有配餐厨房和餐厅。护理站、电梯和员工用房位于两个居住单元连接处,可以方便照护两侧所有入住老年人。
尽管是介护型养老设施,老年人居室均设计为一室一厅,在北欧也算是比较“奢侈”的。老年人居室净面积为47~52㎡,包含客厅、卧室、简易厨房和卫生间(图10)。客厅及卧室的窗台较低矮,视野开阔,并最大程度自然采光(图11)。
(三)设施主要特点
功能性、实用性、灵活性是老年人居室内部设计的主要特点。
1)客厅和卧室之间的墙体可以移动,灵活调整客厅和卧室的空间。一般入住初期,老年人在身体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在客厅时间较长,可调整为大客厅小卧室的格局,但后期特别是卧床之后则需要更大的卧室空间。
2)卫生间的卫浴产品皆可水平和垂直调节,灵活释放浴室空间。丹麦设计师偏好洁具两侧尽量保留空间,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或护理人员操作,功能卫浴产品的灵活移动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可能地实现了这一效果。
除浴椅和水盆可移动之外,该公寓的马桶部分亦可水平移动,这在北欧也是极其先进的技术。在老年人洗浴后,对背部使用烘干护理,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图12)。灵活性也是对丹麦老年人强烈独立意识的呼应,通过灵活调整的辅具和洁具实现生活的自理对于北欧老年人的自我认同非常重要,这一点要远高于我国老年人的认知。
3)卧室与卫生间之间的墙体顶部预设通长“H”型吊轨,可以实现卧床老年人从卧室到卫生间以及到入户门的移动。移动导轨的悬挂装置收纳于墙体中,不影响墙体的外观(参见图10老年人居室平面图中红色方框所示),悬挂装置收纳柜及墙体上方预留空间,墙体上方留有导轨所需要的距离,对接紧密。导轨上的悬挂装置可以沿着导轨实现横、纵两个方向的滑动,方便将卧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图13)。同时,避免“医院化”“机构化”,让居室更像家。
4)老年人居室灯具看似简单,却也有玄机。居住者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舒适照明,可以改变照度和色相来模仿不同时间的自然光照,这也是一种去医院化的手段。另外,需要面板大而清晰,易于操作和辨认,符合老年人的使用。
5)因养老设施定位为介护型,故橱柜布置简易,不具炊事功能。冰箱抬高放置、橱柜低端留空都是便于老年人使用。挂在墙上的控制面板较大,方便老年人操作和辨认。整个养老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高。
三
北欧养老设施的特点总结
从建筑设计来讲,注重简约设计,重视细节功能,考虑可持续发展,强调灵活可变性以及对运营的支持。
从产品设计来讲,实用、简约、高效,确保质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确保老年人能自己学习使用,减少藏污纳垢的可能。
从运营理念来讲,强调以老年人为中心,重视自身参与且按需分配,不必要的服务不会提供,尽量让老年人自立生活,这也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肌体功能和乐观心态。
从护理服务来讲,强调专业化,护理特定老年人(如糖尿病老人、认知症老人)采用最适合老年人的照护方法,让老年人有尊严地过自己想过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