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懂率”的角度,看“思维漩涡”、“思维支脚”、“思维钩子”的区别

本文源自《辛雷思维内部版》

“思
维漩涡”对看懂率的要求远低于思维支脚

一般的,“看懂率”超过70%到80%以上,才可以进行“思维支脚”;而只要“看懂率”达到30%到40%以上,就可以进行“思维漩涡”了。

什么意思?就是说,使用传统学习方法,如果某本书你能看懂70%到80%以上,你才可以持续学习下去,否则,如果看懂率低,你就没法继续学下去了。

但掌握了“辛雷思维”之后,尤其是掌握了“思维漩涡”之后,一本书只要你能看懂30%到40%以上,你就可以继续学习下去了。无疑的,你可看书的数量,就比其他人多几倍、几十倍、几百倍了。因为一般人看“能看懂的书”(例如能看懂70%到80%以上),才能进步,而你不但可以看“能看懂的书”,还可以看“看不懂的书”(例如只能看懂看懂30%到40%),也能进步。

实例
之“跨年级'看题’”

“跨年级'看题’”,不但适合学习好的同学,也适合学习差的同学,尤其是“解题思路”少的同学。

比如,初二学生看高中习题集,从“思维支脚”的角度,不行,但从“思维漩涡”的角度,就可能可以。

读初二的你,如果碰到难题你往往没有思路,你就可以采用“跨年级'看题’”的学习策略:几个月内看完几十本有详细解题过程的数学参考书,此过程中,你主要是看详细解题过程,一般的,你脑子里始终要“带”着问题,同时“带”一个或多个问题,每看一道题目,你就有意无意的想下,是否能解决你脑子里“带”的这些问题。

一般的,你看题过程中脑中“带”的问题的数量越多、难度越大,你以后形成的“思维漩涡”越强大,“漩涡”能力越强。每天数个小时,经过数天到数月不等,你就有可能形成第一个“思维漩涡”。一旦形成了一个“思维漩涡”,以后再形成新的“思维漩涡”就容易多了。这之后,你再碰到数学难题,虽然还是做不对,但“解题思路”比以前多很多。

传统
教育下的“预习”和“提前学”都是很愚蠢的学习方法

传统教育下的“预习”和“提前学”,比如上课前一天先看看课本,初中毕业还没上高一就先在假期提前学,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很愚蠢的方法。实际上,传统教育是建立在粗大的“思维支脚”基础之上的,每每学习,必须要“明白”,也就是必须要有很高的“看懂听懂率”,否则,就放弃。这种情况下,早学晚学,有啥区别?

只看
联系,形成“思维钩子”

“思维钩子”,你只要能找到“钩子”(“联系”、“链条”、“体系”等),就算成功了,不管这个“钩子”是否正确,不管你是否理解这个“钩子”。

例如传统教育下,面对“A知识”和“B知识”,你必须把“A知识”弄明白,然后,再弄明白“B知识”。但对于“思维钩子”,你就不必弄明白“A知识”或“B知识”,你只要找出“A知识”或“B知识”的联系,就可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