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为什么是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作者: 陈相成  编辑:Thomas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人口较多的民族有马来族、华族以及印度族等。其中华族大多是下南洋时期因生活所迫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的中国人。

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华人已经成为了马来西亚人的一部分,并在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来西亚人口族群结构图,华族是仅次于马来族的第二大民族

华族为马来西亚国内人口规模第二大的种族。过去常有华人在马来西亚是二等公民的说法,但华人吃苦耐劳的秉性使得他们在马来西亚闯出了一片天地。

特别是经济领域,华人可谓是独领风骚。马来西亚各大支柱产业少不了华人掌权的局面,更有甚者称华人掌控着70%的经济命脉。

伴随着这些变化,马来西亚对华人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开始认同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

▲马来西亚富豪排行榜,华人占据绝大部分的份额

随着华人群体发展得越来越庞大,他们对教育也有着自己的诉求。

从1819年第一座华文书院的成立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破除重重阻碍,发展到今天成为除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学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位于新山的首间华文独立大学—南方大学学院


一、团结一心办华校

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和文化的特性对教育体系造成了一定影响。

其中,小学教育按教学媒介不同可分为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的国民小学、以华语为教学语言的国民型华文小学(当地称为华小),以及以淡米尔语为教学语言的国民型淡米尔小学。

中学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入政府创办的国民中学或者是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华文独立中学(当地称为独中)。

但无论是华文学校还是淡米尔文学校,马来语都是其一门必修课。

▲成立较早的华文中学,尊孔独立中学

“支持华教,功德无量。”在马来西亚,崇尚并支持华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地华人圈的一种风气。

除了华社对华文学校的固定投资以外,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富豪,或是普通阶层的平民,在华文学校创办的筹资中,也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捐出善款。

▲年过七旬的老人捐出所有积蓄支持华教,获得了“热心教育”荣誉称号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开端,最早要追溯到1819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市由华人创办的五福书院。

五福书院初期创办的目的是为来自广府十二县的华裔子女提供教育。

1909年经过改制,在原来基础上成立商务学校,又先后历经广东公立商务学堂和新式小学时期,最后于1958年接受政府部分津贴最终易名为商务国民型华文小学。

▲被公认为华校起源的五福书院

五福书院的创办,为后来华文学校的建立提供了范本。1920年至1942年日本入侵马来西亚之前,是英国殖民当局企图逐步管制华文学校的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华文学校正迎来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华文学校学生人数几乎是当时英国殖民者创办学校学生人数的两倍。

但好景不长。1942年至1945年日治时期可谓是马来西亚教育史上遭遇重创的时期,而华文学校同样也难逃厄运。

在此期间,有许多华文学校的老师因参与抗日活动而惨遭迫害,华文学校的发展严重停滞。

1945年日本投降后,华文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各地华文学校学生纷纷满额,而新开的华文学校又层出不穷。

▲战后华文中学概况


二、据理力争,谋求合法地位

随着马来西亚的独立,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确定逐步被提上日程。

由于一心想建设“马来人的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关停所有非马来语教学的学校,华文学校的发展遭受巨大考验。

1954年,林连玉以教总主席的身份,向马来西亚政府提出将华语列为官方语文的要求,并提请联合国申诉,要求关注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问题

但是,即便是如此,马来西亚当局仍然无动于衷。

1955年,为了争取巫统在马来亚自治选举获胜后,实行对各民族公平合理地位的教育政策,并适当增加对华文中小学的经费拨款,以林连玉为首的“董教会”暂时搁置了把华文列为官方语文的想法。

▲“华教族魂”林连玉先生,一直坚持捍卫华人权利和推动华教发展,一生为华文教育呕心沥血

双方达成共识,其后,华人子弟普遍登记入华校就读,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得以保存。

林连玉出生于福建永春的一个书香世家。在马来西亚当地华人圈中,他被誉为“华族教魂”。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一生的辛勤耕耘。

▲1985年12月,林连玉逝世,灵柩环吉隆坡游行5公里,送行的人群悲痛不已

即便是与马来西亚政府在华文教育的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这样的“蜜月”并未持续太久。《1961年教育法令》颁布,明确规定所有的华文中学将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教育媒介语为马来语。

而拒绝改制的中学将被政府定义为独立中学,且完全失去政府的经济资助。被定义为独立中学的华文中学,日常开支必须自给自足。这对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晴天霹雳。

随着中文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以及华人经济地位日益提高,马来西亚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华人正当的教育需求。《1996年教育法令》的颁布,放宽了对华文教育的限制。

还有一项措施更是为当地华人拍手叫好: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允许华文独立大学的建立。这对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此之后,华文大学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以及韩江学院等纷纷建立,标志着小学、中学、大学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在马来西亚完全建立。

▲遍布全国的华文小学


三、保持高水平华语的秘诀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令人瞩目的不仅仅是其完备的教育体系,还有它始终坚持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华语教学。

翻看马来西亚的华文课本,无论是趣味性还是知识性,都结合得恰到好处。童话、寓言、叙事文以及散文,甚至是文言文等等,在马来西亚的华文课本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华文的历史课本

以华人为主体的邻邦新加坡,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阐述。

但两国可以说是几乎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因为地理位置以及自身发展等原因的限制,新加坡很早便确立了双语教学的方针,并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英语教学深植新加坡,近年来颇具地方特色的“新式英语”Singlish刮起热潮

第一语言英语意味着什么?就是说除了华语课以外,其他任何科目的教学媒介均采用英语。并且新加坡的华文教材也体现着明显的新加坡元素,通俗易懂、深度不足。

加之新加坡作为国际化贸易大港的地位,日常工作语言也基本都是使用英语。渐渐地,第二、第三代成长起来的华人华文水平大大退步,华文在新加坡的重视程度日渐衰退。

▲新加坡海报乌龙,引起轩然大波

但近年来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华语又重新受到了新加坡社会的关注。

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开始钻研华语,官方也因此积极推动。

▲新加坡推广华语口号

与新加坡不同,在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中,除了英语以及必修的马来语,其他科目的教学均采用华语授课。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里,他们日常的交流语言也都是华语。华语氛围浓重,可以说马来西亚华人圈的一大特色。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教材及试题,均采用的是华文编写

甚至是在马来西亚的娱乐圈,华语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梁静茹、杨紫琼、曹格、光良、戴佩妮等耳熟能详的艺人,他们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从小接受到高水平的华语教育,是他们在华语演艺圈立足的保证。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取得今天的成就,还有两个组织不得不提到:“董教总”。

“董教总”分别是华校董事联合会和华校教师会总会,也分别被简称为“董总”和“教总”。这两个组织都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宗旨是致力于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维护华校生存、发展和权益,谋求华教同仁的福利。

▲“董总”的Logo

“董教总”在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整体师资力量,“董教总”会定期选派教师到中国大陆或是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流和学习,使得马来西亚的师生能够接触到最新鲜及时的华文教育资讯。


四、机遇与挑战?未来将何去何从

华文教育长期不被马来西亚政府重视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被打破。国家教育咨询理事会展开了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10年之内,华文学校将有可能取代国民学校,成为马来西亚的主流学校。

研究数据显示,华文学校的种族多样性越趋向于超越国民学校。

究其原因,和华文学校相比,国民学校存在教育效果不显著、学校管理层由单一种族组成、伊斯兰色彩浓重、纪律不佳、设备落后等问题。这也是马来西亚除了华裔家长以外,其他民族家长纷纷也把孩子送到华文学校就读的原因。

▲就读华小,成为越来越多巫裔小朋友的选择,在某些华小,非华裔学生甚至多于华裔学生

即使华文教育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大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但也应该看到其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弊病。

在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由于其独立中学的尴尬处境,被排除于国家教育体系之外,因此独中毕业生无法参加国家公立大学的统一招生考试,只能在毕业时参加由教总统一组织的独中统考。

虽然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各界积极争取政府承认统考。但到目前为止,统考仍未被马来西亚教育部完全承认。

▲统考成绩在国内不被认可,董总把眼光投向海外

独中生毕业后,将何去何从呢?虽然说马来西亚教育部门不承认统考成绩,但近年来,随着华文独立大学的成立,越来越多的独中生通过统考成绩进入华文独立大学就读。

还有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家长,他们会将孩子送到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求学。在这些地区,华文统考成绩在很多学校,是被认可的。

不仅仅如此,海外一些非华语区的国家如澳洲新西兰等,在“董教总”的努力争取下,逐步也认可了统考成绩因此,独中生走出马来西亚赴外求学,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中国驻马大使曾表示,中国愿为独中生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

除此之外,华小师资队伍短缺、董教总与地方学校的协调冲突以及资金储备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关乎着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能否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正好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走过的第二百个年头。现在的华文教育,拥有更包容的心态、更开放的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前景。

放眼未来,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更大的突破,让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到更公平公正的对待?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相成  编辑:Thomas (唐)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作者原创作品

(0)

相关推荐

  • 林连玉 简历

    个人经历 林连玉(1901-1985),前马来西亚华校教总主席.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在中国原籍(福建永春)出生,厦门集美师范毕业. 1925年南来.原为一普通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时代的召 ...

  • 《丝路看大马》 之 生生不息

    据中国媒体报道,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之一.在2018年三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万钢在北京正在进行的年会的一次小组会议上表示,马来西亚人对华文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 ...

  • 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的汉语分布

    马来西亚是由三大民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100多个少数民族(卡达山杜顺族.马兰诺族.卑南族.西马原住民等等)所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华人人口跟南京市一样多,约占人口23%. 新加坡由四大民族( ...

  • 为何马来西亚华人大都会说中文,还那么溜?

    名家专栏 雄观天下 颜如晶,对于关注<奇葩说>的朋友们来说,这个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如果去百度颜如晶的资料就会发现她的国籍是马来西亚,出身地是马来西亚.从来没有在中国上过学,却能够讲一口流 ...

  • 马来西亚华文:本土化还是汉化?究竟如何使用,才不会引起争议?

    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假如想理性地对华文本土性进行探讨,很容易被抨击为亲中或反中.因此对华文规范的讨论容易沦为群体认同与形态的战场,难以就事论事. 不久前,关于华文规范的课题又在马来西亚引起广泛议论.争 ...

  • 华校的“根”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根"这个汉字来概括,老乡会.同学会.宗亲会,莫不如此.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国学习叫做"寻根之旅",支持海外华文教育的 ...

  • 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教育体系,学中文的外国学生,你们还好吗?

    我不知道大伙在学生时代学英语时,是种什么体验. 反正我是把心态都给学"崩"了. 26个字母,看上去是不多. 即便是算上大小写,也就52个. 但是在单词字母个数"上不封顶& ...

  •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

    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近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作为国家语委语 ...

  • 哈兔中文:海外中文在线教育拓荒者的9年探索

     九年间,哈兔也在见证着海外中文教育由冷到热的变迁. 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供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年九月初九,游子总会泛起思乡怀亲之 ...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发布

    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近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作为国家语委语 ...

  • 专家海外逛市场,意外发现国家一级文物

    专家海外逛市场,意外发现国家一级文物,铭文印证了夏朝大禹存在 冻梨小姐关注2021-05-03 20:53在中国历史上,依据相关记载,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在夏朝没有建立之前,那个时候 ...

  •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 ...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怎么建 抓好六大重点任务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陈子季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根本遵循,也是职业教育面向2035年的核心任务和逻辑主线.围绕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特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 ...

  •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建设动因分析 第二章 美军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组织领导体系 第 ...

  • 《中华文化新八德教育体系工程》项目走进大凉山

      4月24日以来,受西昌市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团邀请,在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西昌市教体科局以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组织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