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的方山城堡:赢得了战争,却输给了历史

南宋年间,为了抗击蒙古铁骑,宋朝军民在今四川、重庆范围内创建了83座山城,如今保存完好者约十余座,如钓鱼城、多功城、云顶城、神臂城、虎头城、运山城、大良城、凌霄城等等。

凭借这些城堡,蜀中军民抗击蒙军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或许是南宋王朝最惨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战争,就算南宋已亡,犹未放弃抵抗,而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因这些城堡悄然改变。

▲凌霄城。摄影/杨建。

01 

将“方山为城”之法推广到全川,建立山城防御体系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在呼伦贝尔草原迅速崛起,马蹄声撼动整个欧亚大地。

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四子出征,剿灭花剌子模、波斯,越过高加索山,深入南俄草原,打败俄罗斯诸侯联军。蒙古铁骑所过之处,城市、古迹乃至文明的火种,变成一堆堆飘荡着灰尘、散发着腐殖味道的瓦砾。

而在中国,南宋、西夏、金朝三足鼎立的格局也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土崩瓦解,1225年,蒙军兵临贺兰山下,西夏亡国,而金朝的灭亡则使得宋朝彻底失去了北方屏障。

宋人或许不曾想到,宋蒙盟约的墨迹犹未干透,蒙古铁骑便踏入宋朝疆土,一如当年与金联合攻辽,又被金人攻入汴京往事。

▲蒙古骑后。

1236年秋,蒙古兵发三路伐宋,西路军由皇子阔端统帅,自秦州、巩州入侵四川,中路军自河南攻襄阳,东路军剑指江淮。

战国年间,秦将司马错从蜀地顺长江而下灭楚;三国末年,杜预从成都直抵建康城,三国归一。得蜀得天下,蒙古人也打算模仿前朝旧事,从汉中入蜀,再顺长江而下直捣临安,四川也就成为双方鏖战的主要战场,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大良城南门

四川承平日久,除都统制曹有闻在阳平关苦战殉国外,其他州县皆望风而靡。

9月18日下午,三百蒙古骑兵打着宋军李显忠部的名义,由城北驷马桥进入成都。二十日,蒙古骑兵再入城,知府丁黼被射杀在金花街菜地中。几天后,大队蒙古骑兵云集在成都城下,阔端大书“火杀”两字,放火焚城,尽杀城中居民后离去。

事后,宋将贺靖回到千疮百孔的成都,在城中收录骸骨一百四十万具,城外更是尸横遍野,难以计数。

成都沦陷后,蒙古铁骑陆续攻破嘉定、泸州、叙州等二十余城,城市轮回为废墟瓦砾,百姓尽为路边枯骨。宋人逐渐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城池很难阻挡蒙古军队的进攻,必须借助山地与河流的优势,修筑山城,将步兵分散在山中,依靠地形与其周旋,避免与蒙军直接交锋。

▲宋末的《昭忠录》记载 :“’二太子大书'火杀’二字,城中百姓无得免者。火光照百里。”这是蒙军屠成都最详细的现存文献,其所述“二太子”,即阔端,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的次子。

中国传统的城垣,往往选择在河流边的台地上筑城,充足的水源与广袤的土地能提供城市发展的必要资源,这些城池在蒙古骑兵面前并没有太多抵抗力

曾于绍定五年(1232年)出使蒙古的宋人彭大雅,在《黑鞑事略》一书中指出,蒙古铁骑“来如天坠,去如电逝”,一旦偷袭,守军往往首尾难顾,而蒙军从世界各地掠来能工巧匠,炮石火器、攻城器械更是无不具备。

许是对蒙古人的作战方式深有体会,彭大雅出任知重庆府后,力排众议,将重庆城由土城改为石城,并在合州城(今重庆合川)东五公里的钓鱼山加筑山寨,以为重庆屏障。

▲钓鱼城的地势图。

1242年,淮东名将余玠出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四川防线。余玠入川后,鉴于蒙古骑兵游走无定,川西平原又无险可守,采纳部将冉琎、冉璞兄弟建议,迁合州于钓鱼城上,并将“方山为城”之法推广到全川,建立山城防御体系。

南宋山城大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山崖之上,平均海拔仅三五百米,却峭壁环绕,远比人造城墙险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凭借天险而不筑城,地质学上形象地称为“方山”。“方山”山顶平坦,周回数百十亩至数十里不等,有田可耕,有林可用,有水可饮,适合军队长期驻守,逃亡的百姓也来到山城耕作生息,又为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粮草。

▲苟王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南宋末年,为抵抗蒙古铁骑,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在渠江、嘉陵江、涪江、岷江、沱江沿岸依山筑城,依靠地形与蒙军周旋,苟王寨也是一处,直到今天,仍能看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02 

南宋末年,四川军民共建立了83座山城,依托嘉陵江、渠江、沱江、长江,组成了一条严密的军事防线。

泸州神臂城,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

春日的一个清晨,泸州合江县弥陀镇,我隔着长江,远眺对面的神臂山,江面经久不散的雾气笼罩着这座山城。长江从神臂山北面汹涌而下,流经西南,在山脚的神臂嘴绕了一个七十度大弯,又翻滚着向东流去。

神臂山如同一支手臂伸入江中,南、西、北三面均为江水环绕,只有东面有山路通往泸州。邻水的三面,江岸陡峭,怪石突兀,垂直高度达20米,有些地方高近百米,山下险滩众多,航行尚且不易,更别说攻城了。

▲城神臂城三面环水,仅有东面与陆路相连。临江的三面全是悬崖峭壁,垂直高度均在20米以上,有的高达百米。

淳祐三年(1243年),知泸州曹致大率领军民依托神臂山修建城垣,古城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0.8公里,周长约3.3公里,设有东、南、西三道城门。浩浩荡荡的长江,固若金汤的城池,组成了牢不可摧的防线。

神臂城东城门的木制门楼早已不存,残存石砌的城门,城墙被青苔染成了青黛色,生出朵朵白色的石花,城门残存两层券拱,高260厘米、宽156厘米,外层券顶浮雕宝剑一把,内层雕有葫芦、铜钱。东城门左右各有一道数百米长的城墙,这是耳城,耳城下又各有一池水塘,唤作白菱池与红菱池,可能是当年的护城河。

▲神臂城巍峨的城门与斑驳的城墙,尤在诉说着南宋末年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当年怀安军城被攻破后,宋军转而在云顶山筑城,云顶山四面孤峰兀立,状如城垣,与沱江对岸的炮台山成犄角而立。

云顶城形如一把拉开的弓箭,设有南城门、北城门、瓮城门、长临门、端午门、后宰门、小东门七座城门,一字扼守在“弓弦”之上。宋蒙战争时期,利州都统司、潼川府、怀安军指挥所皆迁到云顶山上,山上驻军有八千人之巨。

▲金堂云顶山瓮城门,姚世安当年筑城题记历历在目。

南宋末年,四川军民共建立了83座山城,或扼守在两江之汇,或坐落于险滩之旁,比如嘉陵江沿线的苦竹隘、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钓鱼城、多功城,渠江沿线的得汉城、平梁城、小宁城、大良城,沱江沿线的云顶城、虎头城,长江沿线的白帝城、神臂城、天生城等等,依托嘉陵江、渠江、沱江、长江,彼此之间互为倚角,组成了一条严密的军事防线。

在这些山城面前,蒙古铁骑失去了速度的优势,且山城之间以舟楫往来,又令不善水战的蒙古人吃尽了苦头。忽必烈幕僚姚燧在《中书左丞李忠宣公行状》一文中如是评价:“宋臣余玠议弃平土,即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苦竹筑垒,移成都、蓬、阆、洋、夔、合、顺庆、隆庆八府治其上,号为八柱,不战而自守矣。”

▲四川方山城堡分布图,李菲绘

03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山城被攻破的不多,投降的倒不少

1251年6月,托雷之子蒙哥在忽里勒台(即部落大会)被推立为大汗,蒙哥感于祖辈在南征北战中创立了不朽基业,意图剿灭南宋提高自己在蒙古贵族中的声望,于1258年2月发布伐宋的号令。

7月,蒙哥亲率十万蒙军由宝鸡入大散关,经汉中入蜀,浩浩荡荡杀将而来,山城防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山城被攻破的不多,投降的倒不少,运山城便是这样一座山城——它不乏宋人的血性,更多的却是背叛。

▲运山城不乏宋人的血性,更多的却是背叛

运山城地处蓬安县河舒镇,创立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1246年夏天,余玠视察运山城,发现城池守备不严,责令守将杨大渊加固。加固后的运山城有敌楼、更楼五十余座,可谓戒备森严。

淳祐十年(1250年),蒙军大将汪德臣与其弟汪直臣屯兵运山城下。汪德臣之父是金朝大将汪世显,金亡后归降蒙古,汪德臣14岁时陪太子游猎,矢无虚发,征蜀以来所向披靡,是蒙军有名的急先锋。汪德臣亲率大军攻城,宋军飞石、流弩密如流星,汪德臣座骑被飞石击中,汪直臣则在运山城下丧命。

宝祐二年(1254年)秋,宋将张大悦接替杨大渊镇守运山城,蒙军再次在运山城东门外扎下大营,许是看到城坚兵强,主将指挥得当,悄然退军。此事传至朝廷,见到西蜀居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爱将,宋理宗金口一开,令工匠勒石记功,这块石碑,便是著名的《宝祐记功碑》。

▲1256年,南宋军民在运山城东门刻下 《纪功碑》,记载了宋将张大悦守城的故事,不想几年后几年后即转投蒙古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是这样一位被南宋王朝寄予厚望的守将,却在1258年以运山城投降蒙军,封咸安郡侯。

同样在1258年,青居城,宋裨将刘渊杀都统段元鉴投诚;大良城,守将蒲元圭献城出降;运山城竟与青居城、大获城、大良城一起,并称蒙军“四大帅府”。而云顶城守将姚世安也是稍遇进攻便开城请降,《元史》轻蔑地记录了这次投诚:“守将姚某等以众相继来降”。

投诚与背叛如同瘟疫一样在四川战场蔓延,守将叛逃者数不胜数。

▲运山城东门,“天外一峰”的石刻在地震中掉了下来

当年营造运山城的杨大渊,后移镇苍溪大获城。1258年11月,蒙古军至大获城下,杨大渊惧,派儿子文粲出城请降。杨大渊兄长杨大全死于蒙古人之手,国仇家恨,他却甘愿走向背叛。

此后二十年中,杨大渊、杨大楫与子侄们南征北战,先后攻破赤牛城、天生城、皇华城、白帝城、绍庆城等,擒获宋将黄文才、路钤、高坦之、赵章、韩明、鲜龙等五十四人,杀宋将何艮、何威、王智、梁富、庞彦海、上官夔六人,招降卢埴、蒲元圭、蒲济川、鲜汝忠、谭汝和、杜赋、袁世安等,对四川战场的走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三十八岁那年,已是骠骑卫上将军、宣抚使的杨文安将自己的城池、山寨,绘成地图进献给朝廷,忽必烈感慨万分:“汝攻城略地之功,何若是多也!”不知道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可曾听说,在他两岁时,父亲杨大全惨死于蒙军之手?

▲大获城遗址。

04 

在欧洲某些历史地图中,往往不标出重庆、成都,只注明钓鱼城,这座南宋城堡下的风云变幻,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影响

1259年初,在陆续取得沿线的苦竹隘、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大良城后,诸路蒙军黑压压地云集在钓鱼城下。

在欧洲某些历史地图中,往往不标出重庆、成都,只注明钓鱼城,这座南宋城堡下的风云变幻,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影响。

南宋的方山城堡,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这里不仅临近四川制司大营重庆,地形上也奇险无比。

嘉陵江与东北来的渠江在渠河嘴相汇,流经合川城,又与西北来的涪江汇合,形成“巴”字形大水湾,如同口袋,将钓鱼城灌在其中。钓鱼城东、南、北皆有江水环绕,东倚华蓥山,海拔虽只有三百米上下,却“倚天拔地,雄峙一方”。

▲钓鱼城遗址。

早在1254年,悍将王坚镇守钓鱼城,又征发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17万百姓,对城池进行加固,加上山体的天然高度,城垣高数十至百米上下,在八座城门加筑城楼,并在小东门、出奇门旁各筑城墙伸至江边,名为“一字城”,如利剑般截断嘉陵江主航道。

王坚还令人在山上建造水池,名为天池,泉水四季不涸,又开小天池十三所,井九十二眼,即便被围攻也有充足的水源。南宋年间的钓鱼城,堪称“人物愈繁,兵精粮足,兼或城池之利”的军事重镇。

▲九口锅遗址是古钓鱼城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兵工厂炮制火药的石锅,处于钓鱼城山头的一大片岩石上。

蒙古大军陆续云集在钓鱼城下,随后对奇胜门、护国门、小东门、镇西门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但均被击退。此后大雨连续下了二十多天,迫使蒙军暂停攻击,内三层外三层将钓鱼城围得水泄不通。

在一座孤城下被困长达四月之久,使得一向战无不胜的蒙古将士颇为懊恼。6月,立功心切的汪德臣单骑到城下喊降:“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话音未落,被飞石击中,死于军中。

汪德臣之死令蒙哥大为恼怒,他令人在龟山堡修建高台,上建桥楼,楼上竖起桅杆,上架木车,欲一观城中虚实。木车刚升起来,城上火炮、飞石宛若雨下,桅杆被打断,蒙哥为炮风所震(也又说被擂石击中),在送到重庆缙云寺半路一命呜呼,临终前留下遗诏:“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钓鱼城遗迹出土的武器,其中还出土了两枚—铁雷,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铁火炮、震天雷一致,“砲风”很可能是铁雷爆炸产生冲击波,这为蒙哥死因的学界争议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大战襄阳》中,描绘过襄阳城下的一场大决战。

蒙古南北两路大军夹攻襄阳,在城外筑起十余丈高的高台,国师金轮法王将郭襄绑上高台,胁迫郭靖投降。黄药师、周伯通、一灯大师布置“二十八星宿大阵”,出城迎战;危机关头,杨过乘大雕赶到,救了郭襄,转而上马冲到蒙哥面前,拾了拳头大小的石子,“呼”得一声掷出,蒙哥倒地毙命。

其实,金庸把钓鱼城战役搬到了襄阳城,历史上的蒙哥死于钓鱼城下,打死蒙哥的也不是大侠杨过,而是宋将王坚。

▲钓鱼城奇胜门、镇西门、小东门、始关门、青华门、出奇门、护国门、新东门扼守北、西、南三面,应对蒙军强攻

大汗的惨死激起蒙军疯狂的报复欲望,根据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载,蒙军护送蒙哥灵柩北归,见人就杀,沿途惨死者竟达2万余人。

蒙哥死后,十万大军陆续撤离钓鱼城,其弟阿里不哥图谋帝位,忽必烈其时正领兵攻打鄂州,匆忙引兵北还,行至蒙古开平府,决定先发制人,自立为大汗,这就违反了蒙古召开忽里勒台推举大汗的传统,呼伦贝尔草原重新陷入战乱之中,忽必烈用了五年时间才重新统一蒙古各部。

▲钓鱼城上的摩崖造像。摄影/李忠东

蒙古退军也使得南宋王朝又苟延残喘二十余载,宋理宗和他的大臣们在一派歌舞升平和蟋蟀在竹筒的争斗声中,继续着骄奢、闲散的生活。

而西征的旭烈兀,一路剿灭了木刺夷(今伊朗),攻占黑衣大食国都八哈塔(今伊拉克首都巴哈达),此时正在与埃及作战,为争夺汗位,旭烈兀令大将怯的不花率领2万蒙军镇守叙利亚,自己率大军匆匆东还。怯的不花在阿音·扎鲁特草原遭埃及军队设伏,2万蒙军几乎全部遇难,饱受蒙古铁骑蹂躏的中亚、非洲人与他们的国度、文明,才得以在战火中保存下来。

倘若不是蒙哥在钓鱼城下殒命,蒙古与埃及之间孰胜孰负犹未可知,世界历史恐怕也要改写。

此后,蒙军又对钓鱼城发动了不下数十次进攻,却始终无法以武力征服这座城池,此时方山城堡或降或陷,或围或困,钓鱼城如独木般支撑着大宋王朝破败的疆土。

明人邹智曾言,“向使无钓鱼城,则无蜀久矣。无蜀,则无江南久矣。宋之宗社,岂待崖山而后亡哉!”

▲重庆合川钓鱼城被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不但是军事要塞。还保留着大量的名胜古迹。这是摩崖三绝之一:古钓鱼城

05 

就算得知南宋已亡,钓鱼城已降,凌霄城仍以一介孤城抵抗,直至1288年与长宁军同亡

蒙哥殒命后,四川军民迎来了短暂的宁静,此后四川又修筑了若干山城,比如重庆多功城。

多功城扼守翠云山巅,山形如同“凸”字,峭壁林立,不易攀登,设有东西两道城门,西城门劵顶之上,“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朱”楷书题记至今犹存。

四川诸多安抚制置使中,姓朱的只有朱禩孙一人,宋度宗咸淳六年至十年(1270-1273)主持四川防线。当年,在成都虎口脱险的朱禩孙,历任知泸州兼潼川路安抚、四川制置使,他效仿余玠,在蜀中遍筑山寨、山城,甚至上书朝廷请求以俸禄犒赏三军,被誉为余玠之后的西蜀良将。

▲云阳县磐石城。

宜宾兴文的凌霄城则是朱禩孙为抵御从云南北上的蒙军增设的,它也是最后一座被攻破的山城——就算南宋已然灭亡,凌霄城仍未放弃抵抗。

这座血性十足的山城,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不过探访之路却是艰难无比。当地人告诉我,凌霄城上的住户早在20年前便搬下山来,山顶满是荒草与腐叶,山路那么多年没人走了,荆棘密布不说,许多路段可能垮塌了。

他们说的一点不错,凌霄城并不热情,迎接我的,惟有阴雨、青苔、毒蛇和仅容一人通行的山路而已。这座曾经威震四川的山城,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封存于深山中。

▲凌霄城如同一只皇冠,横亘在山巅。

700多年前的一天,一队风尘仆仆的兵马来到凌霄山,为首的武将,是南宋长宁军守臣易士英。连日来,易士英与部将遍访长宁军境内山川,试图寻找一处钓鱼城、云顶城那样的方山,修筑城堡,以抵御从云南北上的蒙军。

易士英的长宁军,主要负责今长宁县、兴文县一带防务,蒙军攻蜀数十年来,长宁军并非正面战场,因而少有战事,忽必烈突率蒙军南下云南,史称“斡腹奇谋”,此举使得四川宋军大有被南北夹击的风险,原本风平浪静的长宁军也在此时被推到了前线。

易士英与部将,最终选择在凌霄山筑城,此山海拔1001米,四面悬崖绝壁。

▲凌霄城同时也是一座桌状山,四面悬崖绝壁巅。摄影/杨建

正午,在经过四个小时跋涉后,我终于看到了凌霄城,它已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它森严的堡垒。

暗黄色的城墙在青碧色的树木与杂草中时隐时现,凌霄城如同国王的王冠,盘踞在山巅,威严而不失气度。而它也无愧于“王冠”的美誉,在南宋末年四川83座山城中,凌霄城是最后一座沦陷的山城,就算蒙军已经攻占了临安城,却依旧对它无可奈何。

凌霄城的王者之气还体现在城垣上,从我所在山头看过去,一排排长达数米至十来米、宽1米有余的长条石围绕城垣,在我所见的山城中,工程量最为浩大,如果不是仔细观看,你甚至以为那是天然岩壁。

▲凌霄城。摄影/周江陵

巨大的石块如何运上山?又如何垒成城墙?千年前的历史令人如座云端,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惟一可知的是,宋理宗得知凌霄城筑成后龙颜大悦,旋即下诏嘉奖:“易士英特带行閤门宣赞舍人,……将士支犒有差”。

凌霄城的战事,史书并未有太多记载,从云南入侵的蒙军同样因为蒙哥之死退兵,长宁军之围遂解,而背叛,又再次将宋朝推向深渊。

神臂城守将刘整,于1261年6月举起了叛宋降元的白旗,以十五个州郡、三十万户投诚。刘整被任命为都元帅,为蒙古操练七万水军,使得南宋王朝再无水师之利,导致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蒙古。

此后的战事早已远非凌霄城所能左右,蒙古大汗忽必烈听取刘整建议,将襄阳作为主攻中心,并于1269年攻取襄阳,取得了这处被誉为南宋咽喉的重镇。

1274年9月,元军统帅伯颜统率二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兵分三路伐宋;次年,元军进逼军事重镇江陵,此时朱禩孙已升任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陵府,面对汹涌的蒙军,他先是企图服毒自尽,未遂后以江陵府降元,并号召属下归附,不知道此时的朱禩孙是否还会想起他在成都城中的泣血之痛?

▲凌霄城下的梯田。摄影/李忠东

1276年,蒙军攻破临安城,太皇太后捧着玉玺投降;

1279年,崖山海战之后,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自尽,同年钓鱼城十万军士降元,忽必烈不得不违背蒙哥遗诏,下诏保全城中百姓安全,十万余军民以体面的方式告别了他们曾经为之鏖战了数十载的国度。

出人意料的是,就算得知朱禩孙已叛,得知南宋已亡,得知钓鱼城已降,凌霄城中的南宋将士,仍以一介孤城抵抗元军,直至1288年与长宁军同亡。

在很多学者看来,钓鱼城的湮没意味着山城防御体系的崩塌与四川战场的沦陷,现在看来,这并不客观,凌霄城或许才是山城体系的终点,将宋朝血脉悲壮地延续了九年。

从1236年蒙军入蜀,到1288年凌霄城被攻破,历史的车轮驶过了半个多世纪。

▲记载凌霄城历史的石碑。

被誉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铁骑是十三世纪最恐怖的军事力量,史料显示,蒙军仅用了五年,便征服了中亚的喀拉汗国和花剌子模国;用了八年,征服波斯和幼发拉底河以北地区,建立伊尔汗国,西夏、金朝也在蒙古铁骑面前纷纷亡国,而历来给人留下孱弱印象的南宋却抗击蒙军超过了半个世纪,不得不说这是世界战争史的奇迹。

南宋与蒙古之战,以四川战场持续最久,也最为惨烈,面对着虎狼之师,这些山城并不落于下风,却无法挽救南宋走向灭亡的命运。

从某种程度而言,四川盆地的方山城堡,赢得了战争,只是输给了历史。

▲钓鱼城新东门。

作者简介:萧易
(0)

相关推荐

  • 橡树 | 宋蒙战争之绝响:凌霄城抗蒙之战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空战之困惑: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综述 一代国士孔祥熙 嘻哈哈在金边的悲情岁月 越南旧事:胡志明的爱情故事 越南旧事:奠边 ...

  • 南宋四川两大抗蒙神将,一人晚节不保,一人流芳百世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我要说两个人,他们曾经都是南宋的两大抗蒙神将,可惜,因为选择不同,他们的结局也大不相同. 这到底怎么回事 ...

  • 钓鱼城之战:蒙古诸将阵亡

    中国影响世界的一战:蒙古诸将阵亡.大汗身死,亚欧各国从中受益 漫漫行旅路 从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却遭蒙军伏击大溃,到公元1235年,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 ...

  • 南宋名将余玠,为啥能防住蒙古铁骑

    余玠是南宋时期名将,是南宋之时对抗蒙古军队的一名重要战将,曾经多次击退来犯蒙古军队.对外他能率军抗击外敌侵入,对内能改革弊治,加强防务.在四川驻守期间,其听从各方建议,最终成功构建了山城防御体系,多次 ...

  • 赢得了战争但输掉了未来,马岛之战,大英帝国的最后一次胜利

    从大航海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岛成为了列强军事扩张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别看很多小岛孤悬海外,但在海权时代,它有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价值,控制了海岛就等于拥有了一座海军前进周转基地,它可以为海军提供 ...

  • 四川盆地曾经是湖泊,为何现在盆地内部却没有天然的大型湖泊分布

    四川盆地在远古时期是一个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型湖泊,当某一天,长江切开了巫山山脉,慢慢地把盆地内部的湖水给排干了,才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内部的海拔在250-750米之间,周围被 ...

  • 为什么黄河和长江都绕开了四川盆地中部,而没有进入盆地内部呢?

    看四川地图,黄河刚进了四川境内(四川盆地北部外边缘),却又拐弯北上了,遗憾地没有踏入四川盆地:长江虽支流遍布四川盆地,但干流却沿着盆地南部的内边缘,没进入盆地中部: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在四川擦肩而过 ...

  • 四川盆地中心没有大城市吗?为什么?

    四川盆地有(特)大城市,成都与重庆:但四川盆地是一个盆子,成都平原不是中心,重庆也只是在盆子边缘:也就是说,四川盆地中心没有(特)大城市! 众所周知,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封闭式( ...

  • 大渡河为何是四川盆地的重要屏障

    由四川盆地外出,即可北出剑门关,越大巴山和秦岭而达关中地区,又可顺长江而下,经瞿塘关,到达江汉平原,因此,四川盆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隋唐以前,古代的军事家们关注四川盆地的战略价值,更多的是从四 ...

  • 关于统筹建设四川盆地引水及运河工程的建议

    进入新世纪,四川省制定了成为中国西部内河运输强省的规划,有意将四川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内河运输大省.同时成都也在近年制定了成都港发展规划,试图振兴曾经繁荣的水路运输. 另外在川中及川东,由于地理气候及经济 ...

  • 古蜀[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

    称谓 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蜀部落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 "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 ...

  • 四川盆地的人民真的是很“矛盾”的一种存在...

    四川盆地的人民真的是很"矛盾"的一种存在:在和平时期,四川人往往以安逸享乐而闻名于世:但是一到危难来临,四川人又愿意为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对立统一的地区特点恰似日本人的&quo ...

  • 没有大型天然湖泊的四川盆地,曾经却是巨型湖泊,水都哪去了?

    在远古时期,地球大陆板块的形状与现在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高山在彼时可能是是平原,现在的平原在彼时可能是盆地,而现在的盆地在彼时可能就是一片汪洋大海,而现在的四川盆地就是远古时期海洋的一部分. 后来,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