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重建治疗糖尿病的原理、适应症、禁忌、效果与典型案例

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胡仁明教授经过十余年研究,提出代谢性炎症综合思想,认为2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与肥胖本质上是一类疾病,是因为慢性炎症引起。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浙江金华市的三甲医院牵头的三个医院参与、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饮食干预研究》,通过肠道菌群重建,补充膳食纤维与益生元,取得非常好的干预效果,平均糖尿病白蛋白降低34%,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20%以上,值得学习推广,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大家可以私信回复:糖尿病,加入我们线下糖尿病管理群,获取更多专业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识指导,学习糖尿病管理与肠道菌群调养知识!

临床课题医学伦理审查表

一、理论基础:糖尿病是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的一种

复旦大学糖尿病内分泌研究所所长胡仁明教授提出:单纯性肥胖、动脉硬化、脂肪肝、二型糖尿病等慢病本质上是一种疾病,叫做代谢性炎症综合症,都是由于内毒素、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激化巨噬细胞引起,可以通过抗炎改善!

二、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细菌,影响健康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100兆个,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

三、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糖尿病等炎症疾病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海英博士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海量有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基因数据揭示:几乎所有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自体免疫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均被称为“肠源性疾病”。

四、肠道菌群重建干预方法

1、补充膳食纤维、益生元,减少肠道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肠道炎症因子;

2、增加有氧运动,减少内脏脂肪的炎症因素;

五、肠道菌群重建干预流程

六、适应症

1、需要住院加后续3-6个月跟踪管理患者

1型糖尿病者(不能停胰岛素,可以改善炎症,减少胰岛素使用);

2型糖尿病病程长,预计存在多项并发症者;

单独或联合使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格列奈类降糖药物者;

体质虚弱,有反复低血糖发作者;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其他急慢性疾病者。(由于国内磺脲类及格列奈类药物用量巨大,药品种类厂家商品名众多,使用我公司产品前请先与客服沟通)。

2、适合家庭调养管理2-3个月患者

2型糖尿病,初诊或病程短,一般情况良好者;

单独或联合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4抑制剂,比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等)、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等)、SGLT-2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

糖耐量异常者。

七、禁忌症

1.近期消化道出血者;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

3.反复肠梗阻,肠道广泛粘连者;

4.脑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吞咽困难者,饮水呛咳者;

5.肠道手术后行结肠造瘘者;

6.未满14周岁者;

7.因各种原因无法坚持3到6个月持续使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