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追寻虽然有万千法门,但是都殊途同归
《道德经》第三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名画欣赏
《道德经》第三篇:在创作中,不能迷失本心,要通篇掌控,整幅画面的安排,每个物象的位置,大小、前后、虚实都要符合关系,突兀的出现任何都会使画面不和谐。观古今名作,每一幅作品都是通篇气韵悠长,意境深远。构图合理,虚实有度,浓淡相宜。但是这些也不是刻意而成,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日积月累的知识沉淀,养成的高品格、高修养的条件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道韵”。
名画欣赏
我们在阅读时,不能被阅读而阅读,而是要主观地去吸取营养。有句俗语说得好,“懂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做“懂行”的,要主观地去吸收自己需要的营养。例如,画家看一些书籍就要把自己看到的一些知识运用到画画的认知上。这样你就会明悟许多关于画画的道理,以及创作中所需要的方式方法等。这也正如我们看的《道德经》第三篇一样,看这文字背后的故事,而不是简单的文字表面的叙述。
名画欣赏
“道”的追寻有万千法门,我们为“道”准备的任何路径,方向都是“道”。因而我们看到的任何书籍文字也是“殊途同归”。所以在任何书籍、文字中都会有对自己的“道”有所帮助的知识。还有文字的本身功能就是传播知识的,至于文字使用的故事,只是为了传播知识而借用的载体。所以我们在看书时不要被文字表述的故事,来作为这些文字的营养获取。这一点,中国画与文字是一样的,都是“借物叙事”。
名画欣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