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很有智慧的一首词,最后两句是精华,值得一读

每天读国学 02-03 19:39 

诗词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凝聚了作者毕生的智慧和心血。因此我们品读诗词,实际上就是品百味人生。再加上古代文人又大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更可以从诗词中汲取到生活所需要的营养和智慧。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平山堂》,便是苏轼很有智慧的一首词。其中最后两句“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是精华,它不仅有苏轼对人生如梦的感喟,还蕴含了苏轼超然脱俗的出生意念。简单来说,就是苏轼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而这便是我们今天品读这首词,应该要汲取到的生活智慧。

题中的“平山堂”,位于今天扬州西北的大明寺旁,它是欧阳修当年知扬州时所建。而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所以当苏轼在平山堂看到了恩师欧阳修生前的词作手迹,便心生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苏轼这首词是从对恩师的缅怀,写到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上。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的这首词《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首先,词的开篇“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苏轼描述了自己到平山堂的一个经历。即我第三次到平山堂,我的半生就这样弹指之间过去了。很显然,苏轼在开篇就开始了抚今追昔,为后面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起到了铺垫作用。紧接着的“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则是告知苏轼创作此词的主要原因,即恩师欧阳修已经仙逝,堂上却留下了他的亲书手迹。

从“十年不见”来看,我们可知苏轼上一次与恩师欧阳修欢聚,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这十年里,苏轼宦海沉浮,奔走四方,可以说是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受。因此当苏轼来到平山堂,看到恩师欧阳修在壁上留下的遗草,顿时睹物思人,心生感慨。于是就有了对欧阳修的缅怀,也就是下面“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所说。

即今天我在平山堂前写下这首词,就是为了悼念文坛英杰,已经仙逝的故扬州太守欧阳修。至于这里的“杨柳春风”,则是源自欧阳修在平山堂壁上留下的词作《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可见苏轼这里是以景衬情。

然后,我们再看诗的结尾两句“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即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人活在世人,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啊。其实在苏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这种人生如梦的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归根结底,这与苏轼坎坷的人生境遇有关,且他的恩师欧阳修同样有坎坷的人生境遇。

所以苏轼才会借着缅怀恩师欧阳修,抒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苏轼的人生如梦,不是面对坎坷人生时的消极无奈,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地超越,也就是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纵观苏轼的这首《西江月·平山堂》,他是苏轼智慧的结晶,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杰出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