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高朝先: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作者简介

高朝先,赣鄱散人,古稀老者,惯以诗词创作为乐,以理论研究为趣。偶遇兴致所赐,间或亦以散文、故事、寓言之类逗乐时光。

无我,是诗词艺术之高境界,对于禅理诗,除了同样作为诗词艺术的境界意义外,又有因佛法的特殊意识形态而生别趣。本文就此谈点个人读写禅理诗的初浅体会。
禅理诗是哲理诗的一种,说的是禅理、禅意,是佛教理念与诗人情感的艺术融合。禅理诗之无我,不仅有通常意义下“无我之境”要求,而且往往以“空”、“寂”、“闲”为意境,表现诗人一定的超越现实与自然的“脱尘拔俗”,并且由此产生出许多于常理所不能解的别趣。
一说“空”。先看王维的一首《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的是一种落日残照景象。这种景象,于常理,是表现没落与消沉;但于禅理,却是以“复照青苔”为意象的无限生机。其无我之境在于诗人超出常人的意识,反映出佛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理。“空”,是佛教理论中的人生最高境界,又是用以观察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论。其“空”是指主观意识,“色”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在佛家看来,主观对于客观,认为有,则有,认为无,则无,而且包括人的“我”之自身。所以佛教既以“一切皆空”为理念,又以一切“色相”为存在。其中在“空”的方法论上与唯物主义有相近之处,那就是“空”的“可能有”与“可能无”,是与“色”的矛盾对立统一。如,空杯子可能有水、可能没有水,空房子可能有人、可能没有人,用于诗的境界,则有“有我”与“无我”的差别。如上诗,前二句是“空山可能有人”,是“人语响”的自我意识;后二句,落日,则可以见复照,也可以不见复照,是“空”与“色”的无我意识,其中蕴含的就是一种禅理的别趣。
二说“寂”。同样,先看袁枚在《隨园诗话》中记述的一首《题活埋庵》的诗:“谁把庵名号活埋,令人千古费疑猜。我今岂是轻生者,只为从前死过来。”庵寺中的僧尼与常人一样,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说是“活埋”呢?于常理,实是“费疑猜”;但于禅理,却正是超越自我的所在,而且很有一番别趣蕴含其中。原来佛法有个“六道轮回”的说法,认为人生只是修行过程中无数生死轮回中的一个轮回环节。例如,一个人如果做多了坏事、恶事,死后会入地狱道、畜生道等,只得重新修人道,直至修成正果。所以佛家认为,任何众生本没有什么“生”与“死”,生是为了死,死是为了生,生与死的关系是一种“灭”与“度”的关系,既然如此,当然可以称人生如死一样的“活埋”了。这里于诗要说的是佛家对“死”的称谓和由此而产生的诗的意境。佛家对众生的亡故不称“死”,只称“往生”,或称“圆寂”,修行得好,叫“真寂”。苏轼在《东坡志林记真君签》中说:“居士以忧患之余,稽首洗心,归命真寂。”是说一个人的直接往生西天。南朝梁萧统在《令旨解二谛义》中说:“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是说人们对“寂”的不同认识。禅理诗以“寂”为境描写人生,超出凡尘,自是无我之大义,创作中又因“寂”与“死”的相同与不同关系而妙趣横生。
三说“闲”。禅理诗以“闲”为美,却不指“闲暇”、“悠闲”之类。禅理诗之“闲”,意义在于“一心思佛”,在于“心住一缘,离于散动”的禅定,并且由此产生了禅理诗“虚静生思”的审美观。禅理诗“闲”的美学原理源于佛法中的“六根清净”。所谓“六根”,即指人体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感觉器官,所谓“清净”,即指无论在任何客观环境下都能处于“无意识界”的清净离染。所以古代许多表现禅林僧舍、山水田园的禅理诗,在情感上都以表现清幽绝俗顿悟体察之“闲”为美。这里我们还来看一首诗佛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于常理,此诗也许可以理解为隐逸之作,但于禅理,却是表现诗人“识心具性,自成佛道,无念为宗”的禅定和“净心”。禅定是完全的忘于自我,而且与通常所说“动”与“静”关系成风马牛不相及之别趣。
追求“空”、“寂”、“闲”三种境界,是禅理诗无我别趣的缘由所在。但是,今人写禅理诗却有创新,这种创新,是在使作品富于禅理、禅意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多表现佛法与“世间法”在情感与艺术上的对立统一。所谓世间法,是相对佛法而称的社会与自然法则。因为在千百年来佛教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虽说佛法有与世间法相对独立存在的一面,但佛法却离不开世间法,换句话说,也就是佛法依世间法而存在,没有世间法也就没有佛法。所以新禅理诗的创作非常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在表述佛法与世间法的对立统一中,又产生了许多“有我”与“无我”的别趣。如曾获“世界和平杯”大赛金奖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释一诚大师《祈祷世界和平》:“一瓣心香礼上天,祈求四海息硝烟。人间遍种菩提树,地上多开幸福泉。但愿生灵情有价,应知战祸苦无边。和平岂可凭空降,要靠群黎遏霸权”。既富于禅理,又紧联现实,尤其两副对仗联,每联前一句说的是佛法,后一句说的是世间法。诗是一个怪物,本来属相互对立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竟然在一首诗中得到了如此完美的结合。这种鲜有之别趣,或许也叫“无理而妙”吧!
写禅理诗不是僧人的特权,任何人都可以写禅理诗,而且禅机无处不在,禅理无处不存。然而,写禅理诗,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常识,必须了解佛法正义及其基本原理,熟悉僧人生活和佛门仪规,尤其必须认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可将佛教看成是封建迷信。同时做到广集禅思,净立禅心,妙悟禅理,由此方得禅理诗之无我境界和成别趣。本人有一首《行香子·游九华山》:“九月新秋,结伴同游。九华路,翠叠红浮。梵音圣境,处处仙丘。看人遮岭,烟遮日,愿遮愁。    菩提树下,善恶同修。谁知晓,来世情由。钱权盛会,弱肉强谋。任清风许,腥风过,腐风悠”。上片从佛法切入,写人们终年朝拜九华山的热望,下片则从世间法切入,表现现实生活中朝佛者的不同心境,而且融入对人们司空见惯腐败现象的针砭,两相对照,有矛盾,又有结合。本诗立意不算好,却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观世法则对立统一的运用。
(原载2013年第11期《中华诗词》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刊头题字:魏新河;刊头动图:邓莉璇(马来西亚)

约稿:天风海雨;制作:璐雨诗

(0)

相关推荐

  • [禅诗笔会]南北:现代禅诗的写作没有题材上的限制,也可以写爱情题材的

    现代禅诗的写作没有题材上的限制,也可以写爱情题材的 [在刚刚举办的"禅意·诗意东楚笔会--禅与诗的对话"活动中,诗人.大冶市作协主席石高才还提问了一个有关爱情诗的问题.他说,仓央嘉 ...

  • ​简单却深刻的禅理

    ​简单却深刻的禅理

  • 【摄影】铸颜 | 轻安来自于内心的丰盈

    有人说 仓央嘉措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有人说 仓央嘉措写的诗都是情诗 只有到了藏地,在那里生活,去经殿里,听那智慧深不可测的喇嘛口吐莲花,在静好的岁月里,深入闻习佛法,某日通达了佛理,方才明白,那个被世人 ...

  • 【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云帆视点] 高朝先: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作者简介 高朝先,赣鄱散人,古稀老者,惯以诗词创作为乐,以理论研究为趣.偶遇兴致所赐,间或亦以散文.故事.寓言之类逗乐时光. 无我,是诗词艺术之高境界,对于禅 ...

  •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名句]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注释] 选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别材:亦作别才.指诗人要别有一种才 ...

  • 十句诗用了九个典,不用注解就能看懂的绝对是高人︱浅雨读诗

    欧阳修用一到十这十个数字,作了一首<数诗>: 数诗 欧阳修 一室曾何扫,居闲俗虑平. 二毛经节变,青鉴不须惊. 三复磨圭戒,深防悔吝生. 四愁宁敢拟,高咏且陶情. 五鼎期君禄,无思死必烹. ...

  • 浅谈格律诗(外一篇):格律诗的平仄与好坏

    文:清溪先生 我写浅谈格律诗系列文章的初衷是与喜欢格律诗的朋友一起探讨如何写格律诗 本来是不打算讲平仄的.因为,一来是我的朋友和粉丝们大都跳过了学平仄的阶段,二来是讲平仄真的很无聊,也很无趣.现在网络 ...

  • 雪儿飘|折枝,挂在水浅处的诗笺(组诗)

    云飞,散去多少潜藏 季节的芬芳落满无尽情仇 眸子里浅读 你那一次次 又一场落日红晕 抓紧 再次凋零的沙与叶儿 凝聚 再反复剥开我的心 你是客 你是过去 不是久远的明天 画笔画魂画不尽殇 2021.4. ...

  • 浅谈格律诗中的布局谋篇(一)

    文:清溪先生 自从上头条创作古诗以来,经常听到的争议无非是平仄格律是害人的东西,约束了人的灵魂和创作自由.平仄如枷锁,格律似猛虎.正反两方经常是吵得面红耳赤,势同水火一般. 清溪五年前也是从诗词小白开 ...

  • 醉美浅夏入诗来

    池塘小满,曲苑风荷, 天蓝映碧水,莳雨衬天青-- 浅夏的一幅幅美景, 仿佛把岁月的缠绵堆烟成画卷, 缱绻成诗魂,把那些绚丽的色彩, 温婉成沁人的馨香,注释成诗意的韵脚. 01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 ...

  • 浅谈格律诗之五:格律诗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1)

    文:清溪先生 格律诗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它是指导我们学习格律诗旅途中的明灯,是前行的基石.没有修辞手法的格律诗,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就算它没有一丁点格律上的错误,也不会是一首耐读的好诗. 我们常说一 ...

  • 浅谈格律诗的结构

    幽兰飘香 律诗的结构,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章法,是我们通常都知道这四个字"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写作近体诗,这是决定写作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学习过绘画的人都知道,画一幅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