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成熟的父母,从不粗暴禁止孩子玩游戏
近年来,电子游戏发展得越来越快,也出现在越来越多孩子的生活里。
对待电子游戏,很多父母是两种较极端的态度:
一种认为游戏是洪水猛兽,“谈虎色变”;
另一种把游戏当电子保姆,完全放开给孩子玩。
其中,第一种十分常见。
这类父母总觉得电子游戏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东西,孩子一碰就指定会沉迷,既耽误学习,又影响生活。
所以他们一看到孩子拿起手机,就紧张到不行,觉得孩子这是上瘾了。
这里我想先说一下,诸位成年人你们有手机瘾吗?你一天看手机平均多少小时?
去国外旅行过的人都知道,中国旅行团的wifi网瘾是最严重的,没有网,不能生存。
所以这个所谓的瘾标准是什么?
我见过偏激的,是一位爸爸实在忍受不了孩子玩游戏,一时失控直接把手机和电脑都砸烂。
结果导致小孩一气之下,学都不上了,出走好几天,家长那几天就都急疯了,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但孩子回家之后,依旧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理会他爸。
而另一种也不少见。
经常是一些忙到没时间陪孩子的父母。
他们把电子产品当成保姆,忙的时候直接把手机给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电子屏幕上,图个方便省事,既不用陪孩子,又不用担心孩子到处乱跑。
但肉眼可见,这种“放养”也有不少隐患。
总的来讲,无论是严加管控,还是严重放纵,对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好事。
就我而言,我看待电子游戏角度有点不一样。
我想用一个概念来结合解释一下:
「三重世界」
所谓三重世界,指的是:
想象空间、现实世界、过渡空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重世界,孩子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这三重世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在这里,我想讲讲它和电子游戏的关系。
① 想象空间:满足孩子想象的需求。
一个人纯粹地停留在想象世界里,就叫做想象空间。
我们都需要一个想象空间。待在里面,我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体验无所不能的感觉,很爽。
电子游戏,就是孩子想象空间的一部分。
在游戏里,他们能体验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
比如进入到古代或玄幻的情境,变身为强大的角色,一次性打败很多人,实现当英雄的梦想。
当然,成年人也有想象空间,有的人会打游戏,有的人则是会发呆或做白日梦。
人一旦进入到想象空间,就会十分地享受,极致地沉浸到里面。
有这样一个空间,是我们每个人基本的需求。
② 现实世界:满足孩子的现实需要。
在想象里,我们能无限去满足自己,但这并不能取代现实世界,想象世界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沉浸久了,会有一种不真实感。
所以说,玩游戏的度,一定要把握好。
但这个度,不是靠管控就能做到。
只有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得到积极的反馈,才能让他们不至于总待在想象里。
当孩子能够感知到,现实世界给自己带来基本的满足,他们会感觉到这个现实世界更幸福、更好玩。
那么这样一来,孩子他就会更愿意在现实阶段待着。
讲到这,我想起在视频平台看到的一位摄影师。
他的儿子也喜欢摄影,父子俩经常到户外拍照,小孩才六岁,摄影技术就特别棒。
原因就在于这位爸爸很会鼓励孩子,而小男孩的视角千奇百怪,拍出的照片吸引了众多粉丝。
于是在现实中,这个小孩不仅跟摄影打交道,还和他爸爸甚至是粉丝有深刻的互动,享受现实带给他的成就和快乐,自然也就不会太多地沉迷在想象里。
所以可以说,经历现实世界的关系和成长,对小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很重要。
③ 过渡空间:父母给孩子提供的容器
当然,再好的现实,也没办法替代无限的想象世界。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些需求,只能在想象中满足。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既要允许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要去引导他走向现实。
此时,父母就是孩子的一个过渡空间,承担着连接孩子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功能。
而这个空间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生活。
尤其是父母要做一种反思:孩子在这个家庭的过渡空间里,他有没有权力?
我们见了无数的案例,发现如果孩子不想呆在现实世界里,通常就是因为他在过渡空间里、在和家长相处里,只能处在被支配的位置,毫无权力。
这就会导致孩子觉得非常无聊非常无趣,所以他要离开现实世界和过渡空间,退回到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有一读者,非常爱看网络小说,甚至到了一种癫狂的地步,经常因看小说而误了正事,她自己也很困扰。
后来一谈才发现,她三十多岁了还和父母一起住。
并且在家里,她父母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大事小事都要替她做选择,大到选什么职业,小到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要她绝对听从。
她完全没有自主权,在家里感到极度压抑,只能逃到小说的世界里,去释放自己,当然也因此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因此,可以说,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现实和想象,如何营造好一个包容的过渡空间,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营造好的过渡空间呢?
事实上,这于父母而言,不是件简单的事。
一味抵制想象空间,强行把孩子的想象世界掐断,孩子的心理可能会一下子垮掉,就像失去了一切。
就像文首提到的小孩,出现“离家出走”甚至更吓人的后果;
而直接做摊手式父母,完全允许孩子呆在游戏世界里,也非常不可取。
所以对于孩子玩游戏,不能一下子打压,也不能放手不管。
在此,我们可以试试以下2种方式。
1)尊重孩子有想象的空间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纯粹的现实世界中活得好,这是一种好的希冀。
但要明白,无论在现实中感觉多棒,现实世界都不能百分百满足我们的需求。
特别对孩子而言,他们的想象世界非常发达,所以更要尊重孩子有一个想象的空间。
这样他才能更好地自我满足,甚至也许能在里面慢慢滋养出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就像我前面讲到的摄影师,他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摄影,结果小孩的想象力非常奇妙,拍出各种各样充满童趣、新鲜视角的照片,深受粉丝的喜爱。
因此,允许孩子有想象的空间,适当允许他们接触一些比较好的游戏,做做白日梦,也是件好事。
2)让孩子在现实中得到基本的满足
在允许孩子想象的同时,孩子在现实中也需要有所满足,才不容易沉迷在想象之中。
我想再分享一个故事。
在疫情期间,大家整天只能在家里,每天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似乎都离不开电子产品了。
但我们广州的一位咨询师,想了一个特别妙的办法——
为避免两个女儿一天到晚只和电子产品打交道,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个规则,就是两孩子每天各有半小时给自己支配。
也就是说,到了你的时间,你来设想在这半个小时里,希望爸妈、姐妹,怎么来配合自己。
两姐妹非常积极主动,每天都有不同的花样和身边的亲人互动,她们深切地感受,自己在现实中有种被尊重的感觉,这个现实世界实在是太好了。
这样一来,孩子更愿意在现实世界待着,喜欢和家人聊天,而不容易沉溺在想象里。
不仅如此,在现实中,除了和人互动之外,孩子也需要和世界进行互动。
因此,可以鼓励孩子去发展一些自己喜欢的爱好,比如画画、运动等。
当孩子和世界互动得越来越多,越能从中获得一些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也会更加喜欢这个现实世界。
当然说到这里,可能有些父母有点无力。
尽管想多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但只要看到孩子拿起手机,自己就忍不住焦虑,生怕他沉迷。
于是很多父母不敢对孩子完全地信任,只要看到孩子拿着手机就马上骂孩子“又玩游戏”“只知道玩游戏”。
这种焦虑和不信任,让孩子们也觉得委屈和不被信任。毕竟明明刚拿起手机,就被误解沉迷游戏。
双方的情绪导致一个僵局:
大人们习惯去紧盯,费心费力。而孩子们要么想方设法地反抗,要么生活得很是郁闷。
针对这种现象,科技也在提供便利的协助手段。
首先,父母们可以留意的是,我国大多游戏公司都对用户进行实名验证,其中验证为未成年的用户,系统自动设置每天最多玩一个半小时,消费金额也最多一个月400元。
针对现实里仍然有不少孩子冒用大人信息绕开约束机制的情况,腾讯甚至推出了“人脸识别”这样的黑科技。
只要父母多注意一下,让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身份实名玩游戏,就可以防止孩子在游戏的想象里无限沉迷。
其次,父母可以从了解和信任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想象空间,从而减缓焦虑,更好地为孩子营造过渡空间。
如不少父母在使用的“成长守护平台”公众号。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及时了解到孩子游戏上下线时间和消费金额,和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约定游戏时间,并互相尊重和遵守,营造一个良好的现实体验。
既能缓解父母的焦虑,也让孩子感到现实中亲情的包容,也可以在被信任的基础上,享受自己的游戏时间,不被打扰和干涉,尽情满足自己的想象需求。
如此一来,孩子可以得到了守护,家长也能放心。
在最后我也想特别提一下。
我理解现在很多父母有一个很大的焦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纯粹的在现实世界中活得好的人,一步步向上。
但事实上,人性更根本的需求是渴望圆满。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三重世界,都需要在现实中要过得基本不错,在想象世界中也有无限延伸的部分,在家庭这个过渡空间里互相包容。
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活着的乐趣。
我在这里也祝愿,每个人这辈子都可以拥有一个基本不错的三重世界,都可以活得基本圆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