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圖說》(清)馬徵麟著
《长江图》为长江水师防务的军用地图
同治10年(1871年)刊印,军事地理巨作。
据《长江图说叙》等记载,该图说为清代江防所需,由两江总督曾国藩提议,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主持,由马征麟(素臣)主编,王香倬(子云)、吴汉东(云章)参加,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昌歧)审定,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完成,同年金陵提署刻印,次年由湖北崇文书局复刻印,共12卷。
[局部图上起石首蛟子河口、新厂、藕池口、石首、绣林山、望海(王海,今东升镇东)、小河口、调弦口(调关)、刘家沟(流港)、章华港、监利、上车湾、尺八口等](卷十一杂说三载:章华港,其港西通调弦。)
这是中国自行测绘的第一部长江河道图,也是关于长江河道的第一部历史地理专著。也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内容最丰富、绘制最精确、比例尺最大的一幅长江中下游河流水道军事地图。测图从湖北江陵至江苏南通,反映出沿江山川、湖泊、城市等地理地貌概况,并附以地名沿革和历史事件的详细注释,对一些涉及长江河道演变的重要问题,进行论证和深入探讨。
同治八年(1869),黄翼升出任长江水师提督,其幕僚王香倬请马征麟按照长江水师新制,绘制新的长江图。马征麟率队历时8个多月调查测绘,而后编制成图。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为此图作“叙”,王香倬作《长江图后序》,书法家何绍基题签“长江图”三字。据“叙”及“后序”载,马征麟等经过“往复回环、程逾万里、游览乃遍”的实地考察测量绘制而成此图。(张力一编辑整理)
《长江图说》中有地图72幅,西起荆州,东到江阴,(旁括洞庭湖、鄱阳湖两个大湖,即长江中游,这也是当时长江水师所置辖范围的主要地区,也是长江防汛的主要地带)。绵亘五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湖浸,计有兵营二十二,戈船哨弁七百,为兵之数万,分立五标。
图全长330厘米,宽16.5厘米,横向分为6册,每册12幅。另有1幅淡描色地图,范围自九江至长江人海口,幅面20.5厘米×432.5厘米。《长江图》为朱墨双色套印,方向为上北下南。属“计里画方”(即方格网)型制,朱色网格把每幅图划分为32方,每方格边长2.5分,每方折合5里,换算成比例尺约1:30万。该图专注长江干流的河势、沙州、港口及沿江州县,并有较多的注明文字,内容主要包括长江水师兵力部署、沿江津要、湖泊、地形等,注释长江流域地理环境。河流以双线表示,地物,山体为形象立体描绘,县、府驻地以园状圈形表示城池,居民地间注有里程数。(张力一编辑整理)
现存版本:
1.金陵提署 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
2.湖北崇文书局 刻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
本《图说》较清同治九年(1870)金陵提署刻本仅增加王香倬“长江图后序”一篇,其余内容完全相同。
编绘作者介绍:马徵麟(马征麟)(1821—1893),清学者、地图学家。安徽怀宁人,字钟山、素臣,号淡园,曾从曾国藩赞助军务,精地理、地图,著有《历代地理沿革图》、《长江津要》、《长江图说》。
《長江圖說》十二卷卷首一卷十二冊,清馮素臣撰,清黃昌歧閱定,清王香悼、吳漢東仝參,清桂祺、李心復、劉煥采仝校,清同治九年(1870)金陵提署刊本,B11.13/(q3)1010
附:清何紹基題「長江圖說」四字、清同治九年(1870)黃翼升<敘>、清王香倬<長江圖後序>、<長江圖說總目>、馬素臣<例言>、<六標營目>、<長江圖目>。
藏印:無。
板式:卷首及卷九以降之「雜說」:無板心,無欄線,內外兩框。每葉十六行,行二十四字;小字雙行,行二十四字。外框28.5×27.0公分,內框25.6×24.5公分。板框左側題「例言(或『圖目』)○」。各卷之首行題「長江圖說卷之○雜說○」,次行上題「長沙黃翼升昌岐閱定」,下依序題「懷甯馬徵麟素臣著」,「衡山王香倬子雲」、「全椒吳漢東雲章參」,卷末依序題「石埭桂祺壽卿」、「懷甯李心復象初」、「廬陵劉煥采曙霞校刊」,板框左側題「卷之○雜說○」葉碼。
圖為硃絲欄,格線,板框27.3×27.9公分。卷三之首行題「卷第三」,次行題「圖第一冊第一幅北上南下右東左西每方五里」。
扉葉牌記題「同治九年(1870)歲次庚午金陵提署開雕」。
按:1.王香倬<長江圖後序>云:「公(即黃翼升昌歧)以百戰之餘,膺五省之寄,其於長江之要害,汛防之疏密,弁兵之勤惰,固無日不往來於胸中,既以屬馬君素臣為圖,而復命香倬補署卷尾,爰即當年管見所及,與平日得聞者,謹為敘次,蓋猶是不忘在莒之意云。」
2.<總目>於卷一及卷二下題「俟刊」二字。卷三第五幅至第十二幅,卷四第六幅至十二幅,卷五第一幅至第二幅、第十幅至第十一幅,卷六第一幅至第四幅,卷七第一幅到第五幅及第九幅,卷八第一幅至第五幅等皆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