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救误小泻肾汤(15)
【病理病机】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组方原则】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致津液也。
【方剂主治】
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组成】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煎服方法】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原方:救误小泻肾汤:治用汗法后,口渴,小便不利者(当有下肢水肿、肌肉振颤跳动悸动、小腹(膀胱)胀满之类的表现,才有用茯苓治水瘀的证据。否则,这种“用汗法后”(损伤津液)的“口渴,小便不利”的证情,也可能是一种津液虚衰枯燥的表现,也是有据证选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之类的机会的,是不能说就应该用本方去治疗的,可参考小、大泻肾汤的述证)方。(据张大昌《处方正范》遗稿补)
茯苓、甘草各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合方分解:救误小泻肾汤=茯苓(祛水瘀以利尿、消水肿、治肌肉的振颤跳动悸动)+甘草(护胃生津液以治口燥渴、咽喉干涩疼痛)。
按:本方实际是小泻肾汤的减味方。在实际的应用时,还可以用猪苓取代甘草的变化方法去使用本方。猪苓除了能利尿、祛水瘀外,还有止口渴的作用。其止渴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胃中水饮停积不能顺利消化,导致津液不生,从而使机体缺乏津液的滋润而感觉干渴;一旦将积水清除,胃肠消化功能得到恢复,就能顺利地去消化水谷饮食以化生津血,机体得到津血的滋养,自然就能解除干渴的感觉。所以治疗消渴证的方剂常须使用茯苓、泽泻、猪苓之类的祛水瘀药(如五苓散、肾气丸之类),就是这种原理。由此可见,如果本方只用茯苓一味,其实也是有效的、可行的一种变化使用方法。